科目一中的材料分析題佔42分,很多同學表示材料分析答題知道要背誦,但又不知道背什麼。今天給你答題模板~材料分析,必背模板。
教育教學評價類
參考模板
(一)教學原則
1.啟發式教學原則。通過設置啟發性問題不斷提問學生,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答案。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體現(違背)了此項原則。
2.直觀性教學原則。通過直接感知(實物、模型或語言描繪)教學知識,豐富學生感性認識。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體現(違背)了此項原則。
3.理論聯繫實際原則。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體現(違背)了此項原則。
4.鞏固性原則。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和技能。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體現(違背)了此項原則。
5.循序漸進原則。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遵循學科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的認識發展順序進行教學。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體現(違背)了此項原則。
6.因材施教原則。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性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體現(違背)了此項原則。
7.量力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能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體現(違背)了此項原則。
8.思想性和科學性相統一原則。教學過程要求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體現(違背)了此項原則。
(二)教學方法
1.談話法。通過提問啟發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習興趣。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運用了這種方法。
2.討論法。教學中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習積極性。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運用了這種方法。
3.講授法。課程重難點要科學的、系統的講授給學生,注意啟發性和趣味性。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運用了這種方法。
4.演示法。通過展示實物、教具、示範實驗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可以指導學生獲得或鞏固知識。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運用了這種方法。
5.練習法。學生需要教師指導下進行相應的練習,以形成技能技巧。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運用了這種方法。
6.實驗法。教師指導下,學生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操作實驗,更加直觀的理解知識。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運用了這種方法。
7.參觀法。教師帶領下參觀考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運用了這種方法。
8.陶冶法。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取知識,提升情感體驗。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運用了這種方法。
(三)可用評價方法 :
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評價體系
1.評價內容要包括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
2.教師要採用多樣、有效的評價方法
3.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
4.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定應採取等級制、不得將成績排隊、公布;評語採用激勵性的語言,客觀描述進步、潛能與不足
5.學期、學年末學校要對每個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同時要制定明確、簡要的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計劃
材料一:
一位教師在教一年級學生學習「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一課時,老師為了讓小朋友們都能夠親身感受和體驗到老師教給他們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於是利用一年級學生愛唱愛跳和對比賽等具有獎勵性質的活動感興趣的性格特徵設計了一個問題情景,下面是這一情景的課堂教學實錄。
老師指定7個女生,3個男生到臺前唱兒歌(女生的聲音明顯大於男生的聲音)激發學生的興趣。
老師:他們唱得好不好?學生:好!
老師:男生和女生哪個組的聲音大?
學生:女生聲音大!
老師:同學們知不知道為什么女生的聲音大?
學生:女生人多(學生憑直觀感受到)
老師:是嗎?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學生:(部分同學已經很快說出女生比男生多4個,還有大多數同學在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計算)。
老師:(留給學生思考計算和交流答案的時間,直到絕大多數同學都得出結果,隨後提問)你是怎麼知道是4的?
學生:是比的(學生說出自己對比的方法)
老師: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對不對呢?我們來一塊比一下(讓男生和女生成對依次坐回原位,最後只剩下4個女生)
請根據上述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1.這位老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運用了哪些教學方法,請簡要分析。
2.這位老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體現了哪些教學原則,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案例中所體現的教學方法有:
(1)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提問,啟發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習興趣。案例中老師不斷的創設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的做法就運用了這種方法。
(2)討論法
討論法是教學中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習積極性。
案例中老師「留給學生思考計算和交流答案的時間,直到絕大多數同學都得出結果」的做法運用了這種方法。
(3)演示法
演示法是通過展示實物、教具、示範實驗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可以指導學生獲得或鞏固知識。
案例中老師「讓學生表演唱歌比較聲音」的做法運用了這種方法。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需要教師指導下進行相應的練習,以形成技能技巧。
案例中老師「讓學生動手練習比一比」的做法運用了這種方法。
2.案例中所體現的教學原則有:
(1)啟發性教學原則
啟發性是通過設置啟發性的問題不斷提問學生,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答案。
案例中老師通過不斷創設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的做法體現了此項原則。
(2)直觀性教學原則
直觀性是通過直接感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案例中老師並非直接講解,而是通過讓學生表演唱歌直觀教學形式,引導學生直接感知「比」的概念體現了此項原則。
(3)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理論聯繫實際是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案例中老師最後鼓勵學生「一塊比一比」的操作方式加深對「比」的概念的理解的做法體現了此項原則。
(4)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遵循學科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的認識發展順序進行教學。案例中老師按照學生的認知順利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探究方法做法體現了此項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性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
案例中老師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採用直觀形象的方式教學的做法體現了此項原則。
材料二:
學習了課文最後一段,教師打出幻燈片:烏鴉寂寞的站在一棵樹上。
老師這時候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隻烏鴉的神態,想一想:看著狐狸把肉叼回洞裡,它心裡會怎麼想。(學生稍加思考,紛紛舉起了小手)
生1:烏鴉很傷心,想:哎!都壞我太愛聽好話,才會上當。
生2:烏鴉很後悔:要是我不愛聽好話,孩子們這時候就有肉吃啦。
老師正向總結,突然有一個男生站起來說:「烏鴉想,長這麼大還沒聽過誰誇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總算聽到了。不就是一塊肉麼,孩子別著急,我再給你們找去。」(頓時課堂上哄堂大笑)
請根據上述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1.這位老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體現了什麼教學原則,請簡要分析。
2.如果你是這位老師,你會怎麼評價這位男生的表現?
【參考答案】
1.體現如下教學原則:
(1)啟發式教學原則。教師要善於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的老師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引導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答案,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2)直觀性教學原則。教學中引導學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過教師用形象語言描繪教學對象,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材料中的老師向學生播放幻燈片,並通過語言形象描述,幫助學生形成直觀感知。
2.新課改的評價觀強調發展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
(1)評價的目的是為鼓勵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且學生具有個別差異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老師應鼓勵學生活躍的思維。
(2)我會先表揚這位男生新奇的想法,再引導學生們一起分析大家給出的答案,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最後引導學生一起得出結論:這隻烏鴉心理素質較強,在困難、失意、失敗面前報有樂觀的態度,積極面對,這倒是我們生活中所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