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莊花園抒寫百年傳奇,板橋別墅訴說「唐山過臺灣」前世今生

2020-12-23 一波說

到廈門鼓浪嶼,建於1913年的菽莊花園是遊人必定踏足之地。菽莊花園抒寫百年傳奇,也珍藏著一段跨越海峽的沈痛思念。

菽莊花園是主人林爾嘉在鼓浪嶼仿建臺北故園「板橋別墅」的私家宅院,也可以說是臺北故居的化身,彼此有因果關係。如果您有心叩訪板橋別墅,除了領略百年風華與造景之美,也可藉由親近古蹟,認識「唐山過臺灣」之歷史和文化。

無恙河山風景殊,菽莊花園見證百年春秋變幻

林爾嘉(左2)與家人合影

廈門鼓浪嶼東南隅的菽莊花園,是鼓浪嶼一個獨特的文化坐標,也是熱門景點。

園主人林爾嘉,字菽莊、叔臧,別名眉壽,晚年號百忍老人,生於1874年。林爾嘉原名「陳石子」,乃廈門抗英名將陳勝元之嫡孫、其第五子陳宗美的嫡生長子,6歲時過繼給臺灣板橋林家,為臺灣名紳首富林維源之子。

晚年時,林爾嘉返回臺灣的板橋故園,安度晚年,1951年11月8日病逝寓所,享壽77歲。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板橋林家先祖林應寅自福建龍溪縣白石堡吉上社(今龍海市),遷居臺灣。新莊,現屬於新北市,歷史悠久,也是北臺灣開發最早的地方之一,特別是清朝年間盛極一時,有「千帆林立新莊港,市肆聚千家燈火」美譽,這裡也是林爾嘉父親、板橋林維源家的崛起之地。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清廷戰敗割臺,時任臺灣墾首大臣的林維源含恨離臺,放棄龐大家業,回到祖籍地福建,時年57歲。林維源有四子,林爾嘉居長。隨父親及一家眷屬遷居鼓浪嶼時,林爾嘉年方21歲。

林爾嘉

儘管多次被臺灣日本總督府誘逼加入日本籍,林維源、林爾嘉父子始終不渝地保持中華民族氣節,堅決拒絕作「大日本」之臣民。期間,臺灣總督府曾三番五次派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等要員,遊說、威逼利誘,但林氏父子始終不肯做賣身投靠日本的無恥之輩。

1905年,曾為「臺灣首富」的林維源去世後,在廈門及漳州等地,子承父業,林爾嘉承續父親遺志,開始了實業救國兼濟天下的努力,且在產業經驗上有所創新,也因熱心慈善公益,深得社會及公眾讚譽。

1907年廈門商務總會興辦電器通用公司,風氣未開,當時的廈門人對電燈、電話並無太多興趣,後來是林爾嘉投資30萬銀元,「拋磚引玉」後才推動起來。福建籌建鐵路時,有半數經費是他提供的,並實際參與漳廈鐵路工程。「國勢推移.天祿將終,若言國強,非興練海軍不可。」也是他40萬銀元,捐助清廷增置艦艇。

十九世紀20年代,他創辦「廣福」公司,又投資參與泉州電力公司和泉安汽車公司。教育救國,家財萬貫的林爾嘉除了樂善好施,也特別重視教育,他與漳州當地人士商議後,捐款並親理校務,將丹霞書院改辦為福建第二師範學堂。他反對封建禮教「女子無才便是德」,除了與施涵宇等在福州創辦泉山高等女子學校,還在鼓浪嶼創辦華僑女子學校。此外,除了廈門大同中學、同文書院、鼓浪嶼普育學校等之外,連香港大學也受過林爾嘉的捐助。

菽莊花園林爾嘉塑像

2008年,鼓浪嶼菽莊花園與臺北「板橋別墅」,締結為姊妹園。「百年魂魄歸故裡,兩岸園林溯本源」,兩處私家園林都是同一主人,一脈相承。

板橋別墅,即林本源庭園(林園),是林維源1888年建造的庭園。面朝大海,離鄉憂思倍增,然故園被佔。1913年,移居廈門的林爾嘉吸取臺北故園「板橋林家花園」之神韻,選址鼓浪嶼港仔後,興建菽莊花園。園裡有「小板橋」之勝景,也寄託主人懷念故土之情。

1945年臺灣光復,回歸祖國,林爾嘉心情激動,賦詩「看到瀛東復版圖,年過稀古老狂夫。古人來道家鄉事,無恙河山風景殊。」一腔愛國情懷,躍然紙上。

順帶提及,鼓浪嶼上鹿礁路的林氏府,也是林爾嘉居住之所。在林氏府內的八角樓,建於1915年,屬法式建築,有南歐風格,兼有巴洛克韻味,也是鼓島有名建築之一。

林本源園邸,訴說「唐山過臺灣」前世今生

林本源園邸

林本源園邸,也稱板橋別墅、林家花園,是富可敵國的板橋林家、「臺灣首富」林本源,積兩代人之力,前前後後歷經四十年時間陸續興建私家園林。

興建這種「臺灣第一名園」,耗資白銀50萬兩,要知道於清光緒十年(1884)完工的臺北城,也僅花了20餘萬兩,可見林本源園邸之規模,有多精緻。林本源園邸,是臺灣近代史的縮影,也是臺灣僅存清代臺灣規模最大的私家宅第。

1977年,林本源家族將園邸部分庭園捐給臺北縣政府(註:現為新北市),1982年開放參觀。臺北板橋林本源園邸與鼓浪嶼菽莊花園於2008年結成姊妹園後,時任臺北縣文化局局長卿敏良後來談及交流活動時她說:「希望能整合臺北、臺中和廈門3地林氏家族的所有相關史料,從一個家族近200年來的兩岸足跡中更好地解讀兩岸關係,也讓林家後代能很好地回顧家族的興衰歷史。

備受心酸的是,林本源園邸全部竣工後兩年的1895年,臺灣被日本侵佔,不願做亡國奴的林維源,舉家內渡,定居鼓浪嶼。

板橋林家花園之「來青閣」夜景

板橋林家,當年祖上由閩南遷臺,二代林平侯白手起家,也是積三代之勤奮,點滴積累,一躍為臺灣首富,至林爾嘉,已是遷臺第五代人了。

板橋林家第一代林應寅,清乾隆四十三年從漳州龍海渡海去臺,原因很簡單,當時福建鬧饑荒,被迫冒險渡海,到臺灣尋找生路。

在此後,位於淡水河西北岸的新莊,靠早期河運發達,吸引了大批懇民移入,尤其是來自福建龍巖的汀州客家人。他們也希望精神寄託,主祀媽祖的新莊慈祐宮,便在沿河分布帶狀街市的渡口建起的。後來,新莊也成為北臺灣政治中心,直至臺北城中設府制縣才改變了地位。

1178年來臺的林應寅,最初落腳在淡水廳興直堡的新莊街,開設私塾授徒,由於招收學生有限,日子過得慘澹。四年後,他的次子林平侯也來了,時年16歲,受僱於鄰居米商鄭谷,做一個幫傭。利用淡水河船運,新莊已是北臺灣重要米鄉。因擅長書算,勤勞奮發,且頗受老闆鄭谷信任,數年後積蓄銀元數百。

順帶提及,林應寅早期因收入菲薄,生活拮据,已於乾隆五十年(1785)返回家鄉龍海,留兒子林平侯獨自在臺灣奮鬥。

板橋慈惠宮迎媽祖上轎去林園

林應寅返鄉次年,臺灣爆發「林爽文事件」,中南部燃起戰火,米價飛漲,新莊米商獲利數倍。多年曆練後,又獲鄭谷家資助,林平侯也自立商號,開始創業。

後來,有了累積資本的林平侯,與竹塹(今新竹)人林紹賢,合辦鹽務,併購置帆船運輸貨物,往返南北,擁資數十萬元,自此富甲一方。到40歲時,林平侯已是臺灣富賈。後來,他納粟捐官,先後任桂林同知、南寧知府、柳州知府。今天的板橋林家花園,仍可見清廷授予的相關執事牌。清嘉慶21年(1816),林平侯以疾病為由告退,離任返臺後,又從原本從商、為官,轉移至開墾拓荒。

「斯土有其財」,他同時收購大量土地及「埤圳」水權,經營多元產業。可當時臺灣淡水河一帶發生了閩、粵、漳、泉械鬥,蔓延數百個村落,新莊又是要衝之地,也是族群相爭之所。

1819年,林平侯避亂,遷至大嵙崁(今桃園大溪),其後人於鹹豐三年(1853年)再遷往板橋。傳至第四代林維源,他已是臺灣首富。

清廷授予板橋林家立於新莊的「樂善好施」聖旨碑

板橋林家,當年為臺灣海防、建臺北城、賑災等捐資無數,林維源被授予「內閣中書」,清光緒五年(1879),在新莊立一塊「樂善好施」聖旨碑。後來,臺灣光復道路拓寬拆除,僅存的碑上頭物件移至三落大厝庭院內。

次年,山西、河南兩地水災,林維源以母親鍾氏名義捐款2萬兩,朝廷為表彰善行,頒贈「尚義可風」,匾額刻有「光緒御筆之寶」。一方面反映林家之善舉,也從側面反映林家雄厚的財資能力及尊崇地位。

清光緒十六年(1890),臺灣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治理臺灣時,又授予林家原先的五落大厝「光祿第」匾額。

「一波說」以為,無論是作為文化重要載體的傳統建築「林本源園邸」,抑或是百餘年歷史的碑匾等古物,記載的是一個家族歷史印跡,也是兩岸同胞同根同源、懷有同樣熱愛與擔當的歷史資產,彌足珍貴!

林本源園邸之「來青閣」側面

遊覽林園建築,可領略百年風華與造景之美,比如林本源園邸裡的「來青閣」,以前是「繡樓」,後來變為招待貴賓下榻之所。

相傳,清末打贏中法戰爭的黑旗軍首領劉永福大將軍,任幫辦臺灣防務閩粵南澳鎮總兵一職時,曾獲林維源之邀,至園邸賞遊十多天,並下榻來青閣。

林平侯過世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遺留巨大產業及財富,交予五子繼承。林平侯五個兒子為國棟、國仁、 國華、國英以及國芳,並以「飲、水、本、思、源」,取「飲水思源」之意蘊。

第三子林國華的「本記」與第五子林國芳的「源記」主導家族事業,號稱「林本源」,自此,「林本源」即板橋林家之別稱,而非一人。

清鹹豐七年(1857),林國華過世,胞弟林國芳接管家業。五年後,林國芳也過世了,因其無子,由林國華長子林維讓、次子林維源接手事業,板橋林家進入第四代經營,「富過三代」。

中法戰爭後,林維源被劉銘傳索捐五十萬兩,協助建設臺灣。1887年,劉銘傳成立全臺撫墾總局時,聘任林維源為幫辦撫墾大臣,兼管北路撫墾局。也因為參與撫墾事務,板橋林家富上加富,事業更達鼎峰。林本源園邸的建造,時間跨越很大,多是由林維源來完成,百餘年來,林園之勝,稱冠臺灣,也象徵了板橋林家之財富與地位。

成為熱點旅遊勝地的林家花園

板橋林家,為臺灣老「五大家族」,林應寅遷臺開基,林平侯起家,再經林國華、林國芳,又經第四代林維讓、林維源,數代人戮力經營。為民族氣節,舉家內渡福建,五代林爾嘉再度崛起,上下五代人,書寫了一部「唐山過臺灣」之家族傳奇。

無論是鼓浪嶼的菽莊花園,還是板橋林家花園,家族後人都慨慷捐獻,成為公眾參觀的古蹟,這二座一家一族橫跨海峽的私人園邸,也承載著百餘年來兩岸交流的歷史記憶,其情感和文化更不會隨時代演變的滄桑而變化的。

現今,在臺灣、廈門、漳州、以及海外,都有板橋林家後人分布,相信這二處園邸,也是整個家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向心力之源泉。

抗戰時期,與廈門一水之隔的金門被日軍佔領,廈門告急,林爾嘉離開廈門隱居上海,閉門謝客,為避免招惹失節之恥。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喜訊傳來,林爾嘉寫下七律《乙酉重陽登春申江三十一層酒家感賦》,其中有「暮年曆劫人尤瘦.一字題糕自己酬。還我河山償我願,登臨更上幾層樓。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其愛國情懷和高風亮節,令人欽佩,在當下仍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相關焦點

  • 園在海上,海在園中—鼓浪嶼上菽莊花園的前世今生
    菽莊花園原本是鼓浪嶼的地方名士林爾嘉的私人別墅,「菽莊」一名便取自主人的字「叔臧」諧音,寓意「稻菽主人莊園」,用來紀念祖上墾殖發家致富不忘本。園子主人能工巧匠般巧妙安排山與海的角色,賞海吟詩,以文會友,這裡成為弘揚傳統文化的勝地,抒寫了閩南文人以詩文表愛國真情的傳奇。
  • 海上花園,海上花園-鼓浪嶼菽莊花園前世今生
    名字菽莊花園原為鼓浪嶼林爾嘉的私人別墅,名字「菽莊」與師父的「叔臧」諧音,寓意「稻菽主人莊園」是為了紀念先人的修養和財富,不忘祖宗的根。園內佔地3000多平方米,亭臺樓閣,長廊林立,海景隱蔽,包含山海,富有中國傳統園林風格。
  • 廈門鼓浪嶼5A景區之菽莊花園
    鼓浪嶼菽莊花園位於廈門鼓浪嶼島上的港後路7號的菽莊花園,原是臺灣富紳林爾嘉的私家花園,50年代起闢為公園,近年又建了許多設施,面積也擴大。1913年,他為懷念臺北板橋故居,選定鼓浪嶼金帶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一面坡,仿造臺北板橋別墅,參照江南名園修建花園,取名「菽莊」,乃主人「叔臧」的諧音,也是「稻菽主人莊園」寓意,因為林爾嘉的祖先是以墾殖發家而富甲臺灣的。
  • 探訪臺灣新北市板橋林家花園:庭園兩座看盡煙雨
    中新社新北3月19日電 題:探訪新北板橋林家花園:庭園兩座看盡煙雨  中新社記者 龍敏 陳小願  建於1913年的菽莊花園,因面向臺灣海峽、背倚日光巖,如今是廈門鼓浪嶼島上最熱門的景點之一。  鮮為人知的是,在海峽對岸,位於臺灣新北市的板橋林家花園與鼓浪嶼菽莊花園的歷史淵源。
  • 探訪臺灣新北板橋林家花園:庭園兩座看盡煙雨
    中新社新北3月19日電 題:探訪新北板橋林家花園:庭園兩座看盡煙雨  中新社記者 龍敏 陳小願  建於1913年的菽莊花園,因面向臺灣海峽、背倚日光巖,如今是廈門鼓浪嶼島上最熱門的景點之一。  鮮為人知的是,在海峽對岸,位於臺灣新北市的板橋林家花園與鼓浪嶼菽莊花園的歷史淵源。
  • 既有江南園林的秀美,又兼閩南園林的亮麗,福建廈門菽莊花園
    菽莊花園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港仔後路7號,面向大海背靠日光巖,原來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私人別墅,原主人用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了庭院。有白水洋水景風光,火山島的礁石,又有兔耳嶺高山草甸之美。菽莊花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廈門市文物保護單位。
  • 廈門鼓浪嶼菽莊花園,在這裡欣賞鼓浪嶼別樣的美
    菽莊花園:座落於廈門鼓浪嶼港仔後沙灘,建於1913年,面積2萬多平方米(含水域)。園主為臺灣板橋林家林維源之子林爾嘉先生。甲午戰爭後,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其父林維源全家遷至鼓浪嶼居住。林爾嘉先生為懷念臺灣板橋林家故居而修建,取名菽莊, 是因主人字叔藏的諧音。
  • 兩岸籌劃拍攝以板橋林氏家族為原型的電視劇
    發表評論   海峽兩岸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籌劃聯合拍攝一部以臺灣板橋林氏家族為原型的大型電視系列劇  7日上午在廈門現場見證了廈門鼓浪嶼菽莊花園與臺北縣林本源園邸締結「姐妹園」籤字儀式的臺北縣觀光旅遊局局長秦惠珠說,兩岸「板橋別墅」有故事,臺北縣非常有興趣拍攝一部以臺灣板橋林氏家族為原型的大型電視系列劇。
  • 菽莊花園100歲了 "蘇東坡"為菽莊花園重題壬秋閣
    名詞解釋  壬秋閣  菽莊花園是世界級園林,由臺灣富紳林爾嘉建於1913年,以其字「叔臧」諧音命名。園內有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十二洞天等多個景點。  今年恰好是鼓浪嶼菽莊花園建成100周年。昨日上午,園內的壬秋閣掛起了新牌匾,其字體來自蘇東坡書法,顯得氣韻悠長。據悉,接下來鼓浪嶼管委會將深挖菽莊花園的造園藝術、美學價值和人文內涵,並與廣大遊客共同分享。  三字取自蘇東坡三帖  走進菽莊花園大門,左拐即見雕梁畫棟的壬秋閣。
  • 最令人敬佩的臺灣富紳,捐出自己豪宅別墅,如今成著名旅遊景點
    來到廈門,鼓浪嶼是必遊景點,鼓浪嶼上除了人山人海的日光巖,還有一個地方也很值得一去,這便是在海邊的菽莊花園,也是鼓浪嶼少數幾個收費性的景點。菽莊花園的建造水準很高,但人們更關注的其實是花園的主人——林爾嘉。說到林爾嘉,熟悉近代歷史的人應該對他都不會太陌生。
  • 臺灣百年仁壽製藥入選央視《匠心》揭秘仙桃牌前世今生
    臺灣百年仁壽製藥入選央視《匠心》揭秘仙桃牌前世今生 時間: 2019-04-10 16:47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日前,CCTV《匠心》欄目導演組低調抵達臺灣,據悉,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是
  • 廈門有個鼓浪嶼,鼓浪嶼有座菽莊花園,這裡比江南園林還要美
    鼓浪嶼以島上眾多異域風格的別墅出名。近代,烽火流年之際,眾多僑胞回到祖國,在這裡修建了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如今,這些經過歲月洗禮仍不失奢華的建築多成為著名風景區,其中的菽莊花園,可以說是鼓浪嶼最美麗,最有特色的地方。
  • 廈門鼓浪嶼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免費預約指南,附景點簡介
    日;達瞬時最大承載量,暫緩入園,即:日光巖780人次、菽莊花園480人次、皓月園703人次。 其他注意事項: 1、景點部分管控 日光巖:日光巖頂峰平臺封閉,三臺至二臺實行人流管控及遊覽時間管控; 菽莊花園:菽莊花園四十四橋、十二洞天景觀實行單向通行; 皓月園:皓月園鄭成功雕像平臺處實行人流管控及遊覽時間管控,棧橋實行單向通行
  • 廈門鼓浪嶼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免受門票,入園人數進行調整
    人次/日;達瞬時最大承載量,暫緩入園,即:日光巖780人次、菽莊花園480人次、皓月園703人次。其他注意事項:1、景點部分管控日光巖:日光巖頂峰平臺封閉,三臺至二臺實行人流管控及遊覽時間管控;菽莊花園:菽莊花園四十四橋、十二洞天景觀實行單向通行;皓月園:皓月園鄭成功雕像平臺處實行人流管控及遊覽時間管控
  • 中國唯一一座「海上秘密花園」,仿造建築卻獲好評,創建人來自臺灣
    既然如此,不妨跟我一起好好認識認識鼓浪嶼中的「秘密花園」——菽莊花園。 其實以菽莊花園的名氣,顯而易見,它絕非是隱晦而無人知曉的,而之所以以「秘密」二字作為介紹開端,乃是因為菽莊花園原本是臺灣富紳林爾嘉的私人花園,就連花園的名字也是源自林爾嘉的字
  • 板橋林家花園——福建漳州移民林氏家族的住宅花園
    板橋林家花園又稱林本源庭園,位於臺北縣板橋鎮四北隅,原是福建漳州移民林氏家族的住宅花園,名為「飲水本思源」之意。該園建築歷時5年,建成於清光緒19年(1893),其佔地總面積超過5萬多平方米,是清代臺灣規模最大的建築,編列為二級古蹟,為臺灣現有古式庭園的代表,素有「園林之勝冠北臺」之雅號。  林家花園按建築年代先後可分為三落舊大厝、五落新大厝和花園別墅三大部分。其設計和建築,巧構精工,聞名島內外。園內的廳、房、廂、廊、庭、臺、樓、閣左通右連,曲折迴環,富於詩情畫意。
  • 廈門鼓浪嶼著名的景觀——菽莊花園,一個把大海「藏」在家裡的花園
    菽莊花園原是臺灣富紳林爾嘉在1913建造的私家園林。林爾嘉字叔臧,花園以其諧音命名。菽莊二字也有「稻菽主人莊園」的寓意,因為林爾嘉的祖先是以墾殖發家而富甲臺灣的。門口「菽莊」的園匾,是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題寫的。在行走的過程中,您將了解到園林建造的獨具匠心,在移步換景中感受中國文化的深刻內涵。
  • 英倫花園的前世今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英倫花園也是
    公元前1000年的英國並不像我們長久以來想像的那樣,從蘭茲角(Land’s End)到約翰奧格羅茨(John o』Groats)遍布古老的森林,是一片「託爾金式」(Tolkienish)的土地,而是由零散分布的農莊、茂密樹林和開闊田地組成,與兩百年前的風光並無太大差異。
  • 臺灣寫真:探訪桃園大溪老街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臺北四月二十五日電 題:大溪老街的前世今生——探訪桃園大溪老街側記  中新社記者楊伏山陳立宇  臺灣桃園縣大溪老街聞名遐邇。記者日前應臺北朋友的熱情邀約,驅車前往這座已有近百年歷史的桃園縣第二大鎮探訪。  漫步大溪和平老街,一棟棟中西合璧、別具一格的舊式建築引起了記者的注目。
  • 跨越一個世紀的歷史芳華,演繹古今中外人文精粹 | 黃家花園酒店
    註:1949年敗退臺灣前,蔣介石最後一次前往廈門鼓浪嶼,借住於印尼糖王黃奕住的黃家花園別墅,度過留在鼓浪嶼的最後一晚,百年前,印尼糖王黃奕住回國後,出資建造了這座「中國第一別墅」——黃家花園。由於別墅的華貴,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期間,黃奕住還在此,當時中國的達官顯貴到達廈門必住黃家花園,汪精衛、蔡廷鍇也都曾在此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