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老照片:1985年的中國,那時候你們多大了?

2020-12-22 評史

1985年,中國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正逐步發生轉變。不過,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是不高,市場經濟依然還處於探索階段。儘管如此,那個年代的人的幸福指數應該是很高的,沒有現在那麼大的壓力。這組圖片,是一位法國攝影師來到中國拍攝的,記錄下了1985年的中國民生狀況。圖為三個小朋友,看看他們稚嫩純真的笑臉,令人懷念。

圖為1984年的天津街頭,公交車和自行車是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人們的服飾顏色還比較單一,以淺色調為主。

圖為1985年的大理街頭,如今的大理已經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圖為1985年的廣州街頭,一排排的自行車有序停放。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發展也是很快的。

圖為1985年的成都,街上的路人比較多。

圖為1985年的成都,一家肉店,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

圖為1985年的廣州,一個幼兒園內小朋友在玩耍。

圖為1985年的上海,中國獨有的三蹦子引人注目。

相關焦點

  • 回望過去:1985年的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老照片!
    引語回望過去:1985年的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老照片!大眾老桑塔納是中國製造的第一款合資轎車,在上世紀80年代歐洲大眾產品線中,既有帕薩特B2也有桑塔納,大眾品牌的旗艦車型正是桑塔納,桑塔納,這是國內的70、80後最值得回憶的三個字,在那個汽車還沒普及自行車天下的中國,大街上跑的都是一些老舊的212或者伏爾加等等車型,這些車外觀老套不說,伏爾加這類車型更不是普通人能享用得到的,在這些車的長期壟斷之下,國內的汽車工業始終沒有太大的發展,而桑塔納的到來可以說為國內的汽車行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國軍隊穿了幾十年的膠鞋,1985年,為何都換成了皮鞋?
    1984年,中國舉行了建國35周年閱兵式。在這次閱兵式上,受閱官兵都換上了新軍服,這就是85式軍服。除了新軍服以外,大家還在關注將士們腳上穿著的三接頭皮鞋。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大規模換發皮鞋,在此之前,都只有中高級軍官才會配發皮鞋。
  • 老照片:1985年的大理,白族人民的母親湖——洱海
    圖為1985年的大理街巷1985年的大理洱海。洱海具有供水、農灌、發電、調節氣候、漁業、航運、旅遊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面有點蒼山橫列如屏,東面有玉案山環繞襯託,空間環境優美。1985年大理,洱海邊的漁民們1985年的大理,身穿白族傳統服飾的美麗姑娘。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白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建築、雕刻、繪畫藝術名揚古今中外。
  • 80年代中國老照片:那時候的年味很濃,最後一張已經看不到了!
    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8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1983年的杭州,人們正在舉行正月十五的祭祀活動,那時候的年味很濃。
  • 真實八路軍戰士的彩色老照片,個個都是抗日英雄!
    ——餘秋雨八路軍是中國共產黨指揮下的抗日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之一。八路軍內部對此叫法已成習慣,所以在非正式場合,八路軍這個稱號一直沿用。下面這組照片主要反映當年八路軍的精神面貌,他們雖然穿戴樸素,裝備簡陋,但個個精神抖擻、鬥志昂揚。這點與現在的影視作品區別還是很大的。▲三位八路軍戰士的老照片。他們沒有像抗日影視劇裡那樣相貌光鮮亮麗、擁有絕世武功。
  • 老照片裡的「全家福」:折射時代變遷(圖)
    2月18日,記者在採記中發現,南寧市各家照相館生意紅火,身邊的親朋好友也一個勁地在微博、QQ上曬全家福、老照片。記者在聆聽「全家福」感人的故事時,也感受到「全家福」所帶來的溫暖。   1 來之不易的全家福   「我們五兄妹連同自己的愛人一起,和父母照了一張全家福。這張團圓照,是我從事新聞攝影十多年來,拍的最有價值的一張照片。」
  • 中國1973年真實老照片:當時人們的生活是這樣的,好心酸啊!
    1973年的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上世紀70年代,一對老夫婦推著小車在火車站站臺上賣菜,兩名男子買了一袋饅頭。另一位背著兩三歲男孩的中年婦女站在旁邊,準備購買。當時綠皮火車的速度比較慢,有的可能要好幾天才能到達目的地。列車到達一些站點時,會停一會兒,乘客就會到站臺上買點吃的。
  • 魯能泰山老照片徵集展覽 96年泰山隊龍虎榜合影
    1996年的中國足球聯賽還叫做甲A聯賽,當時的山東隊算不上豪門,一群子弟兵打天下,沒外援,沒外教,頭號球星是宿茂臻,那一年還迎來了首位內援——孫曉東,這位英年早逝的球員為山東球迷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96年時自己已經追隨泰山隊一年多了,算不上資深球迷卻瘋狂地熱愛著這支球隊,每天省下吃飯的錢收集關於球隊的報刊雜誌和照片。
  • 1981年的中國農村老照片......
    本組圖片收集整理了1981年記錄中國農村的老照片,這也是是那一代人的留在內心深處的記憶,時光荏苒,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圖:1981年,來到中國農村的外國遊客。圖:1981年,在整理農作物的人們,還記得那時候還有一個「農忙假」嗎?
  • 1949年-1985年,第14軍的軍長都是誰,當時他們的的年齡是多大
    第14軍先隸屬於昆明軍區,後來大軍區改制,昆明軍區取消,14軍隸屬於成都軍區,並在1985年改為第14集團軍。那麼從第14軍成立,到改稱為集團軍之前,第14軍的軍長都是誰,他們擔任第14軍軍長的時候年紀是多大。
  • 1974年的中國老照片:那時的大人都很忙,孩子則在嬰兒託管所
    1974年代的中國老照片:這是一位在外面看信的老人,可能是因為孩子在外地,所以,只能通過書信的方式進行聯繫。1974年代的中國老照片:這是一家三口的湖面,照片中的女子好年輕,如果是單獨看的話,還以為是誰家未出嫁的小姑娘呢!
  • 老照片失而復得 南京老人:父親在駝峰航線修飛機
    2015年4月3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美國)中國航空公司協會和南京航空聯誼會三家單位聯合主辦了一場「駝峰空運」專題展覽,其中21張老照片首次面世。當時,張雲和參觀了展覽,其中一張照片讓他震驚不已:簡陋的機庫前站著一名地勤人員,他正是張雲和的父親張執中。張雲和清楚地記得自己家也曾有張一模一樣的照片,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丟失。
  • 老照片裡的"全家福":折射時代變遷(圖)
    2月18日,記者在採記中發現,南寧市各家照相館生意紅火,身邊的親朋好友也一個勁地在微博、QQ上曬全家福、老照片。記者在聆聽「全家福」感人的故事時,也感受到「全家福」所帶來的溫暖。  1 來之不易的全家福  「我們五兄妹連同自己的愛人一起,和父母照了一張全家福。這張團圓照,是我從事新聞攝影十多年來,拍的最有價值的一張照片。」
  • 一組經典老照片:中國九十年代時期的老百姓生活,圖三亮了
    一組珍貴老照片:中國九十年代時期的老百姓生活,圖三亮了。 一組珍貴老照片:中國九十年代時期的老百姓生活,圖三亮了。 上海,商家擦拭待售的二手黑白電視機,黑白電視機於70年代末進入中國家庭,90年代中期,黑白電視大規模升級換代到彩色電視。
  • 女生多大年齡適合打耳洞? 你們都是多大的時候打的呢?
    女生多大年齡適合打耳洞?你們都是多大的時候打的呢?希望你們可以認真回答!打耳洞沒有特別規定的年齡,只要不怕疼,什麼時候都能打,當然太小的孩子最好還是不要打耳洞了。現在有好多小孩子都已經打了耳洞,我上初中的時候也有同學大了耳洞,現在上大學,有的人早就戴上耳釘了,有的上大學才打耳洞,有的還沒有打耳洞,所以什麼時候打耳洞都行啊。
  • 懷舊80年代的老照片(3)
    時光荏苒,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眾多中外攝影家,拍攝了大量中國風光人文照片,而今,我們編選成輯,每輯10張解讀,僅作資料回顧,共憶那難忘的歲月,並向原攝影作者們致以誠摯的謝意!1、1983年期間,由日本攝影家秋山亮二拍攝,在一處弄堂裡,一個小學生以高凳為書桌,坐在矮凳上寫著作業,這一幕想必很多70後都似曾相識。2、1984年的北京,由日本攝影家久保田博二拍攝,冬日的頤和園,昆明湖上,厚冰深結,暖陽下,遊湖的人們穿上冰鞋,在冰面溜冰嬉戲。
  • 30秒免費讓家裡珍藏的黑白老照片重新煥發光彩
    用得到的黑科技下面就請上這款AI神器,幫助我們讓黑白老照片重新煥發光彩。第一步,打開ColouriseSG網站;第二步,上傳黑白照片;第三步,等待數秒,下載彩色照片。原本黑白的照片,被換上了新裝,重新煥發了色彩的魅力,同時又保存了老照片的質樸感。點擊【Download result】即可下載著色後的照片,也可以點擊【Download comparison】下載黑白與彩色的對照的照片。使用之外的幾點總結優點:還原度高。
  • 1985年的10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1985年是改革開放的第7個年頭,那時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經濟也才剛剛起步,相比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的國家,我國還處於「一窮二白」的貧困時期。而那時的中國老百姓也普遍都是「窮人」,因為當時的工資水平還很低,據了解,當時普通工人的月工資在20-35元左右,稍微好一點的工作諸如銀行員工和中學教師的月工資也不過50元左右,如果那時每月都有100元工資那就非常的了不起了。當然的工資很低,一個家庭的存款自然也非常的有限,如果想靠工資賺到1000元,按月工資50元來計算也需要20個月的時間,想要攢到1000元就更困難了。
  • 1985年的10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1985年是改革開放的第7個年頭,那時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經濟也才剛剛起步,相比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的國家,我國還處於「一窮二白」的貧困時期。而那時的中國老百姓也普遍都是「窮人」,因為當時的工資水平還很低,據了解,當時普通工人的月工資在20-35元左右,稍微好一點的工作諸如銀行員工和中學教師的月工資也不過50元左右,如果那時每月都有100元工資那就非常的了不起了。當然的工資很低,一個家庭的存款自然也非常的有限,如果想靠工資賺到1000元,按月工資50元來計算也需要20個月的時間,想要攢到1000元就更困難了。
  • 一張照片即是一刻光陰——1985-2000年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秘書說如果有一天密特朗脾氣很好、心情很好,我就打電話給你,你們過來當面跟他說。後來有天電話真的來了,我們趕到愛麗舍宮秘書的辦公室,然後總統來了,秘書說:『總統先生,你看有這麼一對,一個攝影師和一個寫文章的,他們很年輕,有這麼一個計劃。』密特朗看我,說:『你多大年紀?』我說:『我20歲。』總統說:『你20歲,那就,行吧』。就這麼碰到運氣,因為我很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