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華子,他胃不太好,經常犯胃痛的毛病。但是不論到哪個醫院檢查之後,醫生讓他吃的不是這個「拉唑」,就是那個「拉唑」。他很是疑惑,這「拉唑」到底是個什麼藥,在服用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
一、「拉唑」可以抑制胃酸
造成大多數人胃痛的「禍首」,就是胃酸過多。比如說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產生的疼痛,就是因為胃酸、胃蛋白酶對消化道的刺激;還有胃食管反流症,引起反酸、咳嗽、前胸的燒灼和疼痛,也是由於胃酸的刺激。對於大多數由於胃酸原因引起的疼痛,止酸就可以止痛。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由胃黏膜壁細胞分泌。這種細胞可以把氫離子(H+)從細胞內「搬運」到細胞外,與氯離子(CL-)結合成鹽酸(HCL)。細胞外的氫離子越多,酸性也就越強。胃壁上有質子泵,是負責搬運氫離子的專門「搬運工」。「拉唑」類藥物的作用,可以抑制質子泵的活性,讓「搬運工」們罷工。氫離子沒人搬運了,胃酸也就不能合成了。
二、「拉唑」藥物的分代
從作用機制上分類,這一類可以抑制質子泵藥物被稱為質子泵抑制劑。但是因為名字中都帶有「拉唑」兩個字,所以被簡稱為「拉唑」藥物。常見的有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託拉唑、艾司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艾普拉唑等。根據上市時間和作用特點,分為兩代。
第一代: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託拉唑。
第二代:艾司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艾普拉唑。
兩代「拉唑」的作用區別,第一代藥物起效慢,作用時間短,但價格便宜。第二代藥物起效快,作用時間久,但價格較貴。
三、使用「拉唑」藥物的注意事項
1、不能嚼碎:大多數的「拉唑」類藥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但它本質在胃酸中並不穩定。所以大多數的「拉唑」類藥物都製成腸溶片,只在腸道才會溶解釋放藥物,以避免胃酸對藥物的破壞。所以在服藥時,遇到「腸溶片」時不能嚼碎服用,否則會使藥效下降。蘭索拉唑有口崩片劑型,可以先用水溶解後再服用。
2、飯前服藥:「拉唑」類藥物需要在腸道吸收才能發揮作用,腸溶片需要空腹服用以避免食物的影響,而且人體胃酸早晨分泌較多,所以如果每天服藥1次,在早飯前半小時服藥最為適宜。如果每天服藥2次,則第2次應安排在晚飯前半小時服用。
3、按療程服藥:大多數胃部疾病,在服用「拉唑」類藥物治療時,通常的療程為2~8周,療程不足或是半途中斷服藥會導致治療失敗。所以一定要遵從醫囑,按療程服藥。
4、長期用藥不超6個月:對於一些慢性胃部疾病,或是預防其他長期用藥(如抗血小板藥阿司匹林)對胃的損傷時,可能需要長期服用「拉唑」類藥物。為了減少副作用的發生率,連續服用時間最長不建議超過6個月。用藥6個月之後可以更換其他類的制酸藥(如H2受體拮抗劑「替丁」類藥物)。
5、注意與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部分「拉唑」類藥物與抗血小板藥氯吡格雷有同樣的代謝途徑。就如同兩個人爭搶同一個「獨木橋」,會使氯吡格雷藥效下降,有發生血栓的風險。對氯吡格雷影響大的是奧拉拉唑與艾司奧美拉唑,不能合用。其他的「拉唑」影響較小,可以合用。
總結一下,「拉唑」類藥物因為可以抑制胃酸分泌,所以可以治療胃酸過多引起的胃部疾病。在使用的時候,需要記好藥物的注意事項。為了用藥安全有效,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在用藥過程中發現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或是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讓我成為您身邊的藥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