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彙,打工人,剛看到這個詞的時候,感覺是不是有啥特殊的含義,打工人,感覺這是很平常的一個詞彙,因為我就是一個打工人。
從小時候就聽過的打工十二月,到家鄉的人陸陸續續地都外出謀生,我們習慣性地就稱呼出去打工了。現在一下子就火了的一個詞,第一感覺是不是有啥特別的梗。
於是就去百度了一下,原來也沒有啥特殊的含義,只是看了流行語的解釋,感覺更加感慨一下吧。這種感慨就是包含著自己的不容易,有一種角色切入的畫面感。
稱自己為打工人,多半是有一些自嘲的成分,也剛剛刷到了某多的某個員工,下班出事了的報導,內心湧起一陣莫名的感傷。同樣是一名打工人,同樣不敢奢望朝九晚五,每天加班,賺點辛苦錢。
今日小寒,也是我的26歲生日,在外地,沒有親戚陪伴,也沒有叫朋友,還好有他趕過來陪伴。像去年一年,還是選擇了在蛙來噠,兩個人點了一份紫蘇牛蛙,準備用辣冒一下汗,御一下寒。
在這個不南不北的城市,冬天還是異常的冷得出奇。加上這個不平凡的冬天,疫情好像又緊張了,好像給這個冬天又額外的加上了一層寒冷。
26歲了,又大了一歲。又將到年關,早早結束今年工作的人都已經在準備回家過年了,或許他們不是打工人吧,是老闆,是不缺錢的人。或者是已經在回家過年的路上,或者是已經到了老家了,也或者正在忙著搶春節回去的車票。
而我此刻這些都還沒有提上日程,每年一到春節,就糾結。辛苦了一年,說不想回家是假的,但是一想到回家,就想到面對家裡面的七大姑八大姨,重點是爸媽的催婚。
不回去,又很想家,想想自己都26歲了,鄰居家的小時候的小夥伴,此刻都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而我還在一個人漂泊。也想爸媽,我大了一歲,他們就會又老了一歲,我能體諒他們的心情。
這些年,習慣了一個人。不是不想,只是不願;不是不願,只是不想。畢業出來以後,只想好好掙錢,報答辛苦帶大我們姐妹兩個的父母,其他的都沒心情了。
看著眼前的他,在這個生日裡,在這個冬天,看著他給我夾菜,給我倒水,給我講一些趣事,似有暖流湧入,身體頓時暖和了許多。打工人的日常,我們都是打工人,打工人也有自己的隨時隨地的小幸福。
過了這個春節,就把自己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