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7日 15:1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
字號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上海外國語大學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現場之一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7月6日,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錢玲,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楊力、查明建及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趙蓉暉出席典禮。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工黨委書記王一林宣讀「2020年上海市高校優秀畢業生」名單。畢業典禮由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王靜主持。
今年,上海外國語大學本碩博畢業生共有2600餘人,大部分同學通過微博、抖音、B站、央視頻、學習強國等平臺同步觀看典禮直播,不少應屆畢業生身著學士服與全家收看了畢業典禮直播。
把握人生 將夢想付諸實踐
姜鋒寄語畢業生,只有付諸實踐,宏大的敘事才有意義,偉大的夢想才能實現,期待的美好才能出現。一是要做到心中有國,胸懷天下。要志在四方,行走天下,無論何處何時,家國情懷都是我們的立足之本;二是要「語」眾不同,學無止境。走出上外,還要不斷磨練提升話語能力,為國家立言,為人生守安身之本;三是要獨立思考,把握人生。走向社會,繼續增強自己駕馭數字時代的能力,面對紛繁複雜的信息和觀點,堅守理性。應明確環境就是你我他,我們每個人都是別人的環境和道德的鏡像,抱怨成就不了夢想,期待美好的環境就要從我們自身開始,將「為國擔當」「天下己任」「人文情懷」付諸實踐。
畢業典禮上,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外教師們「雲集」於一部短片《遠航》中,用俄語、義大利語、法語、日語、西班牙語、韓語、阿拉伯語、英語、漢語等十餘個語種,朗誦了來自世界各國與「大海」及「遠航」有關的詩歌。以古英語抒情詩《航海者》開場,從普希金到雨果,從洛爾迦到李白,詩歌貫穿古今、縱橫中外,用別樣的方式在這個不平凡的年份,祝福即將畢業的學子未來乘風破浪,「直掛雲帆濟滄海」。
用專業知識架起全球抗疫橋梁
疫情期間,上海外國語大學千餘名師生投入抗疫活動,用語言能力和專業知識架起全球抗疫的一座座橋梁——他們或用多種語言翻譯防疫物資往來文件和各類政府新聞發布文稿,或是用多種語言翻譯我國抗疫方案去支援他國抗疫,半年來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師生們編譯撰寫出了上千篇有關各國疫情動態和分析的文章,積極用智力援助這場非凡「戰疫」。
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的孫峻梓同學作為畢業生代表與大家分享了他的上外故事。他表示,疫情期間,身在湖北的他曾背著五十多斤消毒裝備,在兩個多月裡志願幫助了一百多戶人家,用行動表明「上外人的志向不在口號中,而在祖國召喚時的行動中」。他還回憶了自己在美國交換期間的課堂經歷,感言應讓真正的中國被更多人聽見、看見並理解,亟需靠自己去尋找答案。
作為為數不多在現場參加典禮的畢業生之一,來自武漢的張翹楚同學感慨萬千。作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卓越學院多語種高級翻譯人才實驗班/西班牙語專業學生,她說,疫情期間參與志願防疫小組翻譯工作時的使命感似乎早已暗示著,上外的精神已經鐫刻於我的生命中。上外四年給予了我太多,老師、同學與朋友,熱情、目標與理想。希望有朝一日,也能為上外儘自己的一份力。
即將赴外交部工作的上海外國語大學多語種國別區域人才實驗班/英語專業熊子卿同學,在海外通過網絡平臺「雲參與」了畢業典禮。他感言,能在雲端再次相遇,已是畢業季最大的幸運。疫情為我們的未來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性,讓全球交流面臨諸多挑戰,卻無法阻擋上外師生共克時艱,用實際行動發出時代的最強聲音。世界視野與家國情懷是上外給我的最好禮物,只爭朝夕,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