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最新研究發現,像人類一樣,狗也有自己鮮明的性格特徵。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生物學家戈斯林等人,專門做了一個狗性格類型測試研究,一共78條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狗參加了測試。測試結果表明,狗實際上比我們人類所認為的要有個性。
有的狗活潑好動,聰明伶俐;有的狗文靜安詳,聽從命令;有的狗粗狂強暴,喜好爭鬥;有的狗則膽小懦弱,反應遲鈍。在狗性格測試中,戈斯林請狗的主人根據活躍勤奮和懶惰懈怠、溫順和暴躁、焦慮不安和安靜祥和、聰明和愚笨4個特性給他們的愛犬打分,然後把這78條狗領到公園做一些項目測試,請陌生人再給狗打分數。結果狗主人和外人對狗的看法大致相當。這項研究還發現,即使同品種的狗個性也會大相逕庭。戈斯林的研究成果也同時發表在美國專業刊物《人的性格和社會心理學》上。
以前還有研究者把狗的性格歸納為軟性和硬性兩大類型。其中,軟性類型的狗感受性非常強,對於外界的各種刺激承受力低,情緒起伏很激烈,說難聽一點就是神經質。它們會因為被門口的電鈴驚嚇而產生激烈的反應甚至大聲吠叫,或是因為打雷而發抖。與此相反,性格屬於硬性類型的狗,不管精神上還是肉體上,對於外界刺激的承受力較強,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心胸開闊又開朗,個性大膽又積極,獨立性很強,具有強烈的防衛本能,生起氣來就有可能出現令人驚訝的攻擊行為。
狗的性格形成原因與人相似
科學家於2003年完成了狗基因組測序工作。科學家發現,在已識別出的2.4萬多個人類基因中,至少有1.8萬個與狗的基因相同。研究人員稱,從進化角度看,人和狗曾擁有共同祖先,人類和狗基因組之間的相似性,比人類和鼠基因組之間的相似性要大。
值得一提的是,人的性格和行為特徵的30—50%取決於遺傳基因。戈斯林認為,狗性格的形成與人類有類似的地方,遺傳是很重要的原因。動物的一切生命活動都受大腦神經的支配,大腦神經的基本活動過程表現為興奮和抑制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的強弱、是否均衡、以及兩者相互轉化的靈活性如何,就決定了狗的不同「性格」。
除了遺傳因素外,狗的性格會隨著主人性格、家庭成員、環境、飼養方法等而不斷發生變化。一隻生性膽小的幼狗,如果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長大,它就會慢慢地習慣這樣的環境。隨著它長大,膽子也變得越來越小。只要遇上生人,它就急欲逃跑,或者狂吠不止,這樣的狗很難同家庭成員以外的人親近。
然而,同樣是膽小的幼狗,主人堅決要改變他的膽小性格,有意識地將它帶到人群中,或者讓它經常和外人接觸,把它牽到一個喧鬧的環境中,幼狗會漸漸地改變原來膽小的性格。同樣,幼時性格活潑的狗,如果碰到了一個沉默寡言的主人,因為它過度無聊便不停地吠叫,或者由於煩躁而不停地碰觸,讓主人感到厭煩,經常受到訓斥。因此狗的性格的形成與主人有很大關係。
狗的性格可以改造
根據種類與體型的不同,狗的性格會有差異。一般來說,小巧玲瓏的狗比較膽小,狼狗則桀驁不馴等等。但這並不是狗的性格養成的惟一條件。不管是哪種性格的狗,都有可能被調教成為主人所喜歡的狗的類型。判斷狗的某方面性格是否需要改正,應該以這方面的性格在狗長大之後是否仍為人們所接受為標準。如果狗身上有你所不能接受的惡習,那你就應該對它及時進行調教,任其自由發展是不明智的。
專家們指出,對狗的調教一般在狗出生後兩三個月開始,在調教時可以靈活運用誇獎和斥責兩種手段。(編輯: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