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金山好人」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模範引領作用,金山區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藉助網絡優勢,設立「金山好人榜」,月推季選,公開接受廣大網民投票,為廣大群眾提供一個推薦、感恩和評選「金山好人」的活動平臺。
經過網絡點讚和專家評審,評選出2018年第二季度金山好人。名單如下,現予以公示。(排名不分先後)
公示時間從7月30日起至8月5日止,歡迎廣大幹部群眾提出意見,反映問題。郵箱地址:jinswm@126.com,來信地址:金山大道2000號金山區人民政府1號樓1503室(金山區文明辦),郵編:200540。電話:57921503、57960263。
一起來認識下這十位好人吧~
許曉東
許曉東是一名普通的水電工,但又與許多水電工不太一樣。他的手機號被記在居委會的志願者聯繫冊裡、物業的臨時應援搶修名單中,更被壓在了社區裡許多老人的桌板下。從樓道到社區,從城北到城南,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許曉東這個「不下班」的水電工的名字,被越來越多的左鄰右裡所熟知。「電跳閘了,龍頭漏水了,小東來一趟就都解決了」,這個辦事麻利,話卻不多的小夥子,成了社區居民心中真正的「暖男」。
朱逸雯和姚雯雯
朱逸雯和姚雯雯是上海市亭林中學高三學生,是一對好朋友、姐妹花。6月9日晚,她們走出高考考場,直奔金山區世界獻血日的活動現場,獻出熱血,現場演繹「被需要」。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以「走出考場赴獻血點現場演繹『被需要』」為題專題報導了朱逸雯、姚雯雯同學的感人事跡。她們還滿懷熱情與追求,積極參加愛心暑託班、亭林醫院導醫、鐵人三項志願者等各種志願者活動,篤守誠、信、禮、智的做人原則。
沈金表
沈金表今年63歲,有事沒事就會到田邊轉轉,今年年初二那天,天氣寒冷,他吃好午飯後就去田間了,走著走著忽然看見村民蔡七妹在田邊的魚塘裡拼命掙扎,老沈沒顧得上想別的,來不及脫掉第二隻鞋就跳到了冰冷的塘水中,因為蔡七妹身材高挑,老沈艱難地拉著蔡七妹的衣服吃力地往岸邊遊,堅持!堅持!再堅持!終於把蔡七妹拉上了岸。全身溼透的老沈已經忘記了天氣的寒冷,忘記了手機還在衣服口袋裡,更忘記了自己身患腦梗,冒然跳到冷水中是很危險的。但看到蔡七妹安然無恙,老沈覺得很值得。蔡七妹那天在塘邊踩空後落水,她是名啞吧,無法求救,老沈如果沒有看到,後果則不堪設想。
褚銀花
褚銀花是勇敢村黨總支副書記、村婦聯主席,一直以來默默無聞地在基層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她在紮實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技能和知識,通過優化志願服務項目,豐富志願服務渠道,有效提升志願服務成效。2017年,鎮文明辦在勇敢村開展「向陽花開」志願家教試點,她每個周日下午都能到場,協助志願者輔導孩子們功課,給孩子們開展課外活動、培養興趣愛好。
沈秀奎
沈秀奎從18歲到村裡擔任播音員算起,歷經村財務會計、聯隊會計、電工、村機口負責人等工作,已經為蕩田村服務工作了33個年頭。他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三十年如一日的對工作盡心盡責受到村民的一致信任及肯定。在農忙時節,他的身影總是出現在田頭,哪裡機口有故障了,一個電話,他立馬奔赴過去檢查修理,蕩田村總共大大小小機口58座,都是老沈一肩挑起。他從沒有真正的節假日,誰家電路跳閘了,一個電話,他就立馬去查看維修。每次面對村民的感謝,他總是笑著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路金鳳
十幾年來,路金鳳始終堅持著照顧高新老師母女,高老師的母親過世後,她一如既往的照顧著高老師,她不怕髒、不怕累,為老人打掃衛生、洗衣服、洗被褥、還經常為老人送去鍋碗瓢盆等日用品。
路阿姨幫助身邊孤寡獨居老人、熱心小區文明建設的事跡已經成為鄰裡之間口口相傳的佳話。特別是她幾十年如一日幫助自己愛人的老師,一位獨居老人的故事,讓周圍很多人都深受感動。
陶軼
陶軼是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環保水務部的一名在職黨員,她與丈夫樂於助人、積極熱心公益事業、關心幫助社區居民,深受志願者和社區的好評。
所謂夫妻恩愛、比翼齊飛,夫婦倆都是有著十多年志願經歷的紅十字志願者,每年參加無償獻血,均獲得過全國無償獻血銅獎。他們先後參加過世博會、城市沙灘鐵人三項、廊下半程馬拉松賽、無償獻血、城市沙灘國際女子排球賽、造血幹細胞入庫採集、救護培訓、敬老院服務等志願者工作。
戚珊紅
戚珊紅,金山區亭林醫院骨科主任。在患者心裡,因精湛醫術,他最值得託付;在同事眼中,因天天出勤,他被贊為「365超人」。他,敢為人先,憑藉斷指再植術等創「亭醫」歷史上的多項第一。他,熱衷創新,多項發明解決骨科領域的重大難題。
2009年戚珊紅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2012年獲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創先爭優先進個人,多次獲得金山區衛生系統優秀學科帶頭人,擁有多項發明專利,2018年獲上海市文明家庭。
顧燕
新農學校是一所位於上海遠郊的典型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五年來,在校長顧燕這個「領頭雁」的帶領下,積極探索鄉村學校特色教育治理之路,從「一枝獨秀」的科技教育為特色到「百花齊放」的學校全面發展,一展當代遠郊農村學校的新風範,發生了令人難以想像的「蝶變」。《中國教育報》《解放日報》《上海教育》《上海電視臺》等權威媒體紛紛報導學校的特色辦學,慕名前來觀摩交流的市內外團隊絡繹不絕,學校先後獲得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文明單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範學校、全國鄉村學校少年宮、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等多項重大榮譽。
陳海明
多年來,陳海明始終以一顆熱忱服務之心,用點滴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同時,他積極號召和動員社區居民加入紅十字志願服務隊,在小巷裡,他被居民們親切地稱為「小陳老師」,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社區紅十字「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