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谷女士(27歲)
●石家莊新樂人
前兩天,同學剛生完孩子,打電話問我這個「過來人」,孩子出現黃疸了該怎麼辦?聽著她急切的聲音,想起幾個月前我剛生完孩子時,不也為孩子黃疸而憂心忡忡嗎?在這裡我想通過我孩子的故事,給準父母和新上任的父母提個醒,如果發現孩子是母乳性黃疸,不必驚慌。
產後三天孩子臉部泛黃
2011年4月,經過漫長而幸福的十月懷胎,兒子終於如期報到了。住院期間,兒科大夫每天上午都到病房檢查孩子的情況。第三天時,醫生拿著一個儀器在孩子兩眉之間測量了下,然後說孩子有點黃,再觀察一天,要多餵白開水。我聽了心裡咯噔一下,和婆婆仔細看了看孩子,臉部皮膚確實比剛出生時有點黃了。因為之前同事的孩子就因為黃疸住院好幾天,我很是擔心。
第二天,兒科大夫測量後,說數值比昨天高了些,但還沒超過正常值,讓繼續多喝水。這兩天孩子吃喝都正常,我們也就沒太在意,到第五天就出院了。回家後,我就開始了正式坐月子。孩子一直吃母乳,精神挺好的,十天之內長了一斤,大小便都很正常。看著孩子發育良好,我也就沒把之前醫院兒科大夫的話放在心上。
出月子後發現孩子有黃疸
好不容易過完了「足不出戶」的日子,終於可以帶著孩子回娘家了。回到娘家,大家都圍著孩子看。細心的姥姥說,孩子的臉怎麼看著有點黃啊,而且眼球也點黃。於是趕快讓村裡的大夫過來看,大夫給開了幾包茵梔黃顆粒,讓每天服用。孩子才剛剛三十幾天,可每天卻要喝那些難以下咽的藥,每次給孩子餵藥,我都特別難過,希望黃疸早點消退。
抽血化驗確定為母乳性黃疸
給孩子餵了一周的茵梔黃顆粒,症狀沒有好轉。我再也不忍心看著孩子喝那些藥了,就帶孩子到縣醫院就診。醫生先問我是不是O型血,有沒有肝炎。然後要給孩子抽血化驗,說等看了結果才能判定是怎麼回事。因為孩子太小,只能在頭上抽血。長長的針頭扎入孩子腦袋的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眼淚啪啪地掉了下來。下午結果出來了,醫生說是母乳性黃疸,沒什麼大問題。我家孩子一直是單純母乳餵養,各方面情況良好,並且排除了溶血、感染及肝膽病變等,就可診斷為母乳性黃疸。
餵奶粉多曬太陽黃疸消失
醫生告訴我,母乳性黃疸是指與母乳餵養有關的特發性黃疸,臨床主要特徵是新生兒母乳餵養後不久即出現黃疸,血清膽紅素值增高,但無其他全身症狀。
醫生還告訴我,母乳性黃疸通常無需特殊治療,為防止乳黃疸對大腦的輕微損害,可在黃疸高峰期減少餵奶次數,必要時暫停餵母奶2~3天,給予配方奶粉餵養,待血清膽紅素值降至安全範圍內再恢復餵母奶。同時在家裡可以打開窗戶,上午、下午各曬一次太陽,這樣可以幫助母乳性黃疸消退。曬後要給孩子喝白開水。這都有利於母乳性黃疸排除。
醫生的話,讓我稍稍放心了些。回家後按著醫生的囑託餵了幾天奶粉,還連著曬了幾天太陽。果然如醫生所說,十來天之後,孩子的臉漸漸變白了,而且眼睛也變得清澈多了,之後黃疸消失。
孩子第一次患病,第一次服藥,作為新手媽媽,我顯得手忙腳亂,好在有驚無險。這次經歷讓我明白,當新生兒出現黃疸時,家長先不要驚慌,可根據黃疸出現的時間、程度、發展速度作一個初步判斷,不要太過驚慌,當然也不能掉以輕心,及時到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