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白城8月11日電 8月9日,由白城市委網信辦主辦的白城市「聯通杯」「美麗白城·我的家」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線下活動走進大安市。
    上午9時,記者們走進大安嫩江灣國家溼地公園。吉林大安嫩江灣國家溼地公園是國家AAAA級景區,距城區僅1公裡,屬天然港灣溼地,是一個集溼地保護、科研宣教、生態旅遊於一體的特色公園。溼地公園內植被茂盛,水草豐美,萬鳥棲息,極具開發價值和發展潛力。
    
    大安市水資源極為豐富,洮兒河、嫩江、霍林河等河流在域內通過,這也孕育了獨具北方特色的「江河草原文明」——大安漁獵文化。沿江感受了自然之美後,活動一行人來到了大安漁獵館,了解獨具地方特色的漁獵文化。
    
    大安漁獵館建築面積2800 平方米,展覽教育服務面積1000平方米,充分挖掘大安市歷史資源並進行開發利用,以鳥類標本、魚類標本、民俗文物為重點,突出展示大安市的歷史文化面貌,其中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鳥類標本展示、淡水魚類資源展示、遼金春捺缽浮雕組圖。引導參觀群眾了解大安、認識大安、熱愛大安,通過視覺媒體和人員講解的配合,打造了集自然資源、民俗文化、歷史人文於一體的文化盛宴。漁獵館展示陳列了115件鳥類標本模型,逼真呈現了生機勃勃的溼地鳥類生態系統;三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三位一體」展現了藝術與民俗文化的融合;遼金春捺缽浮雕群,再現了遼金時期萬邦來朝的蓬勃場面;2件浸制魚類標本和30件剝製標本,充分展示了大安市豐富的魚類資源。
    
    隨後,白城四位書畫名家,張小民、茹彥力、任慶國及張博文在景區內揮毫潑墨,吸引市民紛紛駐足圍觀,讓市民零距離感受到傳統書畫藝術的無限魅力,書畫家還將完成的作品當場贈予市民和基層一線工作者。
    
    下午,記者們來到的大安市殘疾人創意大院。在這裡大家看到的是司馬憲光老師和他帶領的徒弟們,創作的一個個玲瓏剔透,洋溢著一股清新自然之氣,給人以古樸、凝重的審美感覺的吉畫葫蘆工藝品,令人讚嘆不已。
    
    隨後,一行人來到太山鎮眾誠採摘園,享受採摘帶來的樂趣。據了解,此採摘園由大安市豐民種植合作社轉型升級,目前已經建設冷棚9棟、暖棚40棟、日光大棚17棟,主要種植黃菇娘、草莓、黃桃、黑霸李子等,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採摘園還通過承包大棚繳納租金為全鎮1134戶貧困戶分紅,2018年共承包扶貧暖棚14棟,並按暖棚總造價10%的比例上繳承包費,2018年累計分紅30餘萬元。
    
    最後,記者們來到月亮湖水庫,恰逢水庫開閘,在入水口,一條條白鰱躍出水面,翻入閘口,上演「魚躍龍門」的景象,不少遊客駐足圍觀拍照。月亮湖是划船、垂釣、遊泳、避暑的好地方,素有「塞北明珠」之稱,以盛產淡水魚和蘆葦而聞名東北。月亮泡的水質優良,所產的魚味道鮮美,歷來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贏得廣泛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