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的秋季開學在九月已經開啟,2020年這年中國國內申請秋季入學英國大學本科的學生就有24430人。不過已經適應了中式教育的中國新生們,這次初遇英式課堂將面臨一些讓人崩潰的小事情,中國的前輩們也都是這麼走過來的。
中國留學新生雖然入學英國大學前通過了相應的語言考試,抱著信心滿滿心態進入了第一堂課的學習,結果卻發現上課時竟然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不經讓人產生了自我懷疑,自己英語沒學好?自己是不是上課走錯了教室?
作為過來人告訴你不是你英語沒學好,也不是你走錯了教室,而是你少了英國本土英語的土味。都說英國的英語就像中國的普通話一樣是各自語言正確的發音標準,但英國的英語還是有擁有地方特色的「方言」的。小的不說,光英國就分為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個大區,各自擁有不同的英語說話習慣,何況還有郡與區的不同群體。
儘管中國學生們通過了考試,但真正的中英語言切換對於剛到英國留學的新生來說很難立即做到,這需要一段適應時間來進行緩衝,其實這也是英國大學本科會設置一個預科課程的原因所在,不僅可以讓新生有時間適應英語環境,又能讓新生對於英式課堂上老師講課有一個階段性認識與自我學習方式調整。
對於經過多年中式教育「灌輸」式方法教學的中國新生,初次遇到英式課堂上老師的「問題導向式」方法教學常會感到不知所措。英國老師一般在教學與中國老師教學不同,英國老師上課會默認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知識,所以不會像中國老師那樣羅列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而是採取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才開始有針對性的回答與討論問題的教學方式。
這也是中國新生在初次接觸這種上課方式時,發現直到上完課都沒聽懂老師說的重點在哪裡。這也是中國的新生一開始很少有提前預習課本裡的知識點問題,不過經過一段時間努力適應後,這種上課模式還是很舒服的,上課時學生可以自由發言討論,老師只是負責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與對學生遇到的問題提供建議,而不是直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給出老師自己的答案,不過英國教師在上課的主題上擁有主導權與在考核上有足夠的控制權在手上,使得英式教育在學生教學方面鬆緊有度,不會過嚴也不會放縱學生過度自由發揮。
還有一點就是英式課堂上課內容不僅僅只是課本上的東西,英國老師時不時會把實時的新聞或當地熱點事情插入教學之中,以此證明自己的部分觀點正確性。如果沒關注這些事的話,上課時就很容易成了聽天書的結果。
英國大學老師在上完課後並不是每次都會布置作業,有的大學老師甚至是一個月布置一次作業,而作業形式多為論文、答辯以及案例分析形式布置。而且一般會在學期開學前給每個學生發一份教學大綱,以確定這學期學習主要圍繞什麼主題展開,上課方式是什麼、作業是什麼以及列出的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要看完的參考書清單(一學期大部分時間其實就花在真正看完這個清單上的參考書上了,通常會有12本書以上),不過真正完成一篇論文所需要看完的參考書籍幾乎要翻幾倍。
這對於在國內做了十多年的試卷、習題本作業的中國留學新生來說,初期感嘆英國老師布置的作業真少,一月後感受自己快成了文章閱讀器,需要看的書真的多,每次上課前還得提前準備足夠的資料來應對相關課題的討論與論證需求。
遇到上課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課堂上不知道該做什麼或課後作業感覺無從下手的話,中國留學新生得學會利用英國大學裡的導師制度。英國專業課老師不像國內老師一樣長期待在學校裡,這就導致了課外時間裡有不懂的問題很難及時的聯繫到老師,不過因為英國有導師制規則規定老師必須每周安排一定的時間來進行輔導學生,所以新生得隨時關注老師公布的當周輔導時間是什麼時候,這可是過時不候的。
中國留學新生在上課時也最好準備英國課堂三大件:錄音設備、筆記本與兩支筆。而且如果真的認為自己英語水平不夠,可以報名自己學校的語言課程班與論文寫作課程,課程會針對國際新生在第一學期所遇到的問題給出相應的建議與培訓,而且一般這類課程是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