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挑戰與機遇並存 網際網路婚戀平臺走過的「風雨路」)
從過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演變成如今的「自由戀愛」,由此可觀千年以來中國婚姻觀念之改變。
1981年,《人民日報》下屬的《市場報》刊登了新中國的第一則徵婚啟事,引發了全球關注。一年後,中國第一家婚介所——廣州市青年婚姻介紹所成立。隨後的十幾年裡,線下婚介所遍地開花。
在世紀交替前後,網際網路行業迎來了第一浪潮,它不僅改變了人們長期以來獲取資訊單一的方式,還促進了中國年輕人婚戀思想觀念的轉變。
1998年,國內首個在線交友網站——中國交友中心在線網站建立,標誌著中國網際網路婚戀的開端。此後的十幾個年頭裡,網際網路婚戀從PC端時代,逐漸過渡到了移動網際網路化,每一步的邁出,都與當下的婚戀觀和科技發展息息相關。
現如今,2.4億成年單身人口的缺口以及持續走低的結婚率,印證著婚戀行業的創業熱點和市場潛力。在行業步入轉型期的當下,服務提升和技術創新將會成為婚戀平臺在未來行業發展的「重頭戲」
PC時代:百花競放,規範市場
網際網路婚戀的出現,其時代背景是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量鄉鎮人口湧向城市尋找機會,使得成年單身人口數量大幅度增長。《2010年城市藍皮書》顯示,2000年到2009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從36.2%上升到46.6%,城鎮人口從4.6億增加到約6.2億,近10年時間,城鎮人口增加了約1.6億。
脫離了固有的生活集聚,這些單身們的生活時間過多被工作、學習所填充,導致社交圈子不斷變窄。因此,婚戀需求也成為了他們紮根城市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網際網路的發展,打破的不僅是獲取資訊的單一渠道,更是為不同行業創造了新的發展形態。其中,「網際網路+婚戀」模式的出現,為單身人群提供了新的婚戀方式。
2003年,世紀佳緣成立,拉開了之後網際網路婚戀行業百花競放的盛況。與當時存在的網際網路交友平臺不同,世紀佳緣定位於「婚戀而非交友」,並在一上線就打出「嚴肅婚戀」的招牌,推行身份鑑定制,鼓勵用戶遞交真實信息。
起初,世紀佳緣的創始人並未設想將其打造為盈利性的公司,只是作為「公益性」的社會實踐,因此網站一開始便對用戶實行免費模式。伴隨會員數量的增多,世紀佳緣以線上增值產品,線下組織活動作為營收來源,打開了最早的營收模式。艾瑞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世紀佳緣在中國在線約會市場中佔據43.7%的份額,高居行業首位。
在世紀佳緣成立的次年,百合網也緊隨其後,進入到網際網路婚戀行業,在國內率先推出了匹配推薦與精準搜索系統的「心靈匹配,成就幸福婚姻」的獨特婚戀服務模式。
隨後,百合網首推人工紅娘服務,開始布局線下服務門店,開創了線上線下結合的婚戀服務模式,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婚戀服務與商業模式。由此,百合網有了資本市場需要的「故事」,也為網際網路婚戀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參考。
2005年,隨著珍愛網的成立,網際網路婚戀行業「三國殺」的局面也由此形成。與上述兩家的商業模式有所區別,珍愛網是中國第一家收費的婚戀平臺,通過網絡徵選+電話紅娘的婚配服務模式,逐漸躋身行業的第一梯隊。據相關信息,截至2008年,珍愛網註冊會員突破100萬。
除此之外,有緣網、我主良緣等網際網路婚戀平臺也紛紛湧現,網際網路婚戀行業也由此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中國網際網路走進各家各戶,使得原有的溝通與交流的壁壘被打破,通過網絡交友成為了時代趨勢。世紀佳緣、百合網、珍愛網等平臺為市場帶來規範的同時,也將專業的婚戀諮詢意識傳播給大眾,把婚戀觀的時代變化以及婚戀的新概念普及到了萬千老百姓,使得它們這些專業婚戀機構逐漸被大眾接受並信賴。
2003年-2010年,網際網路婚戀平臺繁榮發展,也為日後更多的入局者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當時艾瑞諮詢發布的報告顯示,2006年中國網上婚戀交友市場規模達到1.75億元,截至2010年將會達到1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84.7%。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在經歷過中國網際網路第一波流量紅利的洗禮,世紀佳緣、百合網、珍愛網等婚戀平臺佔據了PC端的婚戀市場,婚戀模式也越發成熟,婚戀行業也進入平穩發展期。
然而,這種寧靜保持不了多久,就被網際網路一股熱浪的到來所打破。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數據,2010年,我國寬帶網民規模達到4.5億,年增長30%。同時,只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規模為4299萬,佔整體網民的9.4%。但這個數據於兩年後的2012年底,發生了顛覆性的轉變,手機網民突破至4.2億,佔整體網民比例的74.5%。
手機網民的劇增,正式宣告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與之相對的是,80後、90後這一批網際網路的原居民,逐漸從上一代人手中接過了相親的大旗。時代的發展潮流下,不僅是適婚人群的更替,更是映襯著婚戀思想觀念的轉變以及科技技術的進步。
年輕人能夠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無需局限在固定的場所進行線上交流,可以低成本維護線上的人際關係與擴大社交圈,從而找到適合的伴侶,逐漸被更多年輕人所喜愛。
隨著PC端流量逐漸觸碰天花板,網際網路婚戀平臺亟需尋找新的模式和增長機會,而移動網際網路的到來,對它們不僅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自2010年始,搶灘移動婚戀,成為了世紀佳緣、百合網、珍愛網等婚戀平臺轉型求新的關鍵轉折點。
2013年,珍愛網推出升級版APP,增加了例如搜索附近的人、傳紙條等功能,不斷豐富平臺內容。2014年,「世紀佳緣」新版移動端將原有的「信件」模式改為「聊天」模式,開始從電商服務信息工具向移動社交平臺轉型邁出步伐。
2億的單身人口數量,折射出中國青年人現實的婚戀壓力,側面也為婚戀社交提供了發展的基礎,移動化轉型將會為網際網路婚戀行業迎來第二波行業高峰。
值得一提的是,從上一代接過相親大旗的80後、90後,他們強調個性,不願意被大眾進行定義,尤其在婚戀上,他們不願遵循上一代的婚戀思想,更加追求思想獨立、戀愛自由,以及婚戀平等的觀念。
這也使得一批網際網路創業者看到了移動網際網路下帶來的發展契機,一時間,湧現了一批新穎的社交平臺。在社交領域突圍而出的,莫過於主打陌生人社交的探探。兩個人同時右滑就是相互喜歡,匹配成功就可以開始聊天。這樣就可以完全保證是擁有相同的興趣愛好,並且只有對彼此感興趣的才可以聊天。通過新穎、有趣的「左滑右滑、互相喜歡才能聊天」的核心產品機制,迅速讓探探成功打開社交市場。
電商巨頭阿里也不放棄社交的嘗試,旗下淘寶平臺上線了新版「購物車相親名片」,還新增了愛情宣言和偶遇功能。作為社交巨頭的騰訊更是直接切入婚戀市場,上線了婚戀交友APP——「歡遇」。
把握年輕人的交友想法,並帶來有趣、浪漫的獨特體驗,也是新進入場的交友平臺獲得青睞的重要原因。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下,移動化轉型與新的挑戰者入場的之間,世紀佳緣、百合網等婚戀平臺可謂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行業新方向:服務一體化,模式新發展
時代在變化,婚戀行業也在變。
雖然PC端的流量增長趨於平穩,很難再次快速增長,但移動端的便利性以及單身人口的增長也進一步釋放婚戀市場的潛力。打破了過去穩定而具備門檻的生態,現在有了新的競爭者加入,這就更加要求婚戀平臺需要不斷創新改變,尋求新的機會打破行業桎梏,煥發新的活力。
網際網路婚戀行業已經步入下半場,進入到了精細化的深耕市場。這個階段,考驗的是平臺的運營能力、服務資源以及平臺渠道等。為此,世紀佳緣、百合網於2017年9月合併組成了「百合佳緣集團」,珍愛網也在尋找新的資本機會。
90後強調個性化,對新事物更容易接納與了解。在滿足其好奇心的同時,也要適應他們的個性和展示方式。為此,網際網路婚戀平臺圍繞婚戀社交為中心,向更高緯度的社交範疇突破,融入了更多的社交屬性,相繼引入語音相親、紅娘直播等社交功能。2019年始,百合佳緣集團開始引入視頻相親,通過紅娘作為主持人,在直播中引導話題,促進了單身男女雙方締結社交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婚戀和社交是有著本質區別。婚戀是嚴肅的,並非只是簡單的交友服務。除了收入、學歷、資產等信息外,還涉及到身高、體重、外貌等方面。網際網路婚戀社交,是用戶以戀愛、結婚為目的,藉助網際網路婚戀平臺與異性進行有效接觸和溝通,最後確定戀愛關係。
但在「美顏」橫行的當下,用戶更期待看到對方的真實性,這就涉及到線下見面。婚戀平臺的線下門店,除了保障雙方見面的安全性,也為雙方提供了一個舒適的交友空間,這是線上虛擬環境無法體驗到的。
截止到今天,網際網路婚戀行業已經走過近20個年頭,每一步的邁進都緊貼時代的婚戀發展潮流與科技進步。從起初線上婚戀匹配,到線上線下婚戀結合的O2O模式,再到移動化轉型。由此可見,單純依靠匹配婚戀交友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婚戀發展,網際網路婚戀平臺已經延伸至婚戀的上、下產業鏈,打造的是一站式的服務體系。據了解,百合佳緣集團已經布局了婚戀、婚禮、情感、金融等全婚戀產業鏈,從以往單純婚戀交友服務走向全方位的婚戀生活服務。
時代發展以及婚戀思想變化帶來的新景象,它要求婚戀行業不斷創新,以更專業的服務滿足新的需求,以及適應新的婚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