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這四個大字也許是每個父母都嚮往的,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實現的。
作為父母誰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這是父母的期望,也是父母一生的人生寄託,撫養孩子長大成人,學業有成,成家立業。
湛江高考學子偽造清華錄取書騙家長,我們先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評判他,而把他當成一個普通的謊言,這慌言背後的真相是否很扎心呢?
據考生曹某的父親說,他平時並不是一個壞孩子。父母都是農村裡務農的,不是什麼紈絝子弟,在家裡也會幫著父母做各種各樣的家務活,由此可見,他也是一個比較懂得感恩的孩子。
孩子在成績上說謊出於一種什麼心理呢?
孩子在考試後,非常希望得到家長,老師的讚揚,受到大人的讚揚後,覺得自己的能力受到肯定。
當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夠好時,為了不讓大人失望,只好撒謊。
另一方面,孩子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孩子的成績不夠好 時,家長與老師經常會很嚴肅的教育:這次沒有考好,原因是什麼?這些都使得孩子的內心受到一種壓迫,擔心受罰所以誘發其撒謊。
說到底就是一種恐懼的心理,對於家長的過高期望無法實現,害怕家長的責罵和批評,所以選擇撒謊。
對於高考「高分的騙局」已不是新鮮事,往年的個例也有類似情況的事件。
1、2008年福州考生考了300多分,把成績改為500多分,改分數只是應付父母,最後卻沒有收到學校的錄取,他的父親到高招辦討說法,父親才得已知道自己被騙,整個過程孩子從未向父母說出騙局。
2、2012年湖南衡陽考生聲稱自己成績為695分,網上查詢成績為229分,家人還質疑孩子的成績是不是被調換,最後調查揭穿謊言。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高分背後的謊言都是家長的期待,以「成績」為主,孩子也只能採取這種方式來應對家長的失望。
在哪裡付出就在哪裡收穫。都說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並不是把孩子放到學校去,孩子就會成績好了。
不過這也是面對一個很糟糕的現實,在農村裡的父母大多數都是文化比較淺顯的,對於文化方面的傳承多數還是去學校學或者自身學習,父母也是無能為力。
我們小時候讀書那會,從來就沒有父母檢查作業,開家長會之類的,每天上學、放學、回家,父母只是負責給我們吃飽喝足和穿暖,對於學習成績真的完全靠自己。
所以,現在聽到他們老一輩的人說得最多的就是「會讀書去哪裡讀都是一樣,學校好不好不是關鍵,關鍵的是這個人」。
這樣的說法也是可以理解,並不是好的學校就可以有好的成績,他們並不是互等關係的。但作為父母,你一定也是儘自己的能力給予你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也許在學習我們無法輔導孩子的教育,但是我們家長應該更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長。以身作則去教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考生或許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個謊言會造成如此大的影響,其實這也是隱藏著社會的攀比虛榮心。
在我們這些地方都是這樣,每當村裡有個考生考上好的大學就要殺豬宰羊宴請全村及所有的親戚朋友來喝喜酒,場面搞得沸沸揚揚的,好像比哪家成親的酒席更加熱鬧。
本來考上好的大學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這樣的做法也有鼓勵激進孩子們更加努力學習的引導,但是我覺得這樣的風氣有點過於誇張。
考上好大學也不等於以後就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剛好村裡還有一起考試的考生,形成鮮明對比,那家考得不好就抬不起頭來。
如果湛江這位考生的父親沒有搞那麼大的排場,今天就不會下不來臺,這是自己挖坑給自己挑了。
我們把這位考生的謊言當成和以為那些高分謊言一樣,也許今天也不會鬧得上熱搜。以後這位考生他得該有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走出這個謊言的陰影。
而他的父母在村裡則成為了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辛苦賺錢供書教學最後成了一輩子的笑話?
「成績」不代表一個人的未來,不要總盯著孩子的成績不放,我們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健康成長才是對社會有用的人。
醒醒吧!別再苦苦盯著孩子的成績了,免得還會有繼續坑爹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