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上海嘉定的女孩小麗,3年多的時間裡,經常會出現身體上長疙瘩、打噴嚏、流眼淚的症狀。家人都一直以為是感冒,然後每次都是吃感冒藥。但在一次意外的義診現場,通過專業點刺判斷,被專家診斷為對「塵蟎」過敏。
其實有寶寶的家庭,像是上面這種把過敏當感冒治的情況,並不少見。
夏季是過敏性疾病的高發期,寶寶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就很可能因為冷空氣的刺激,或者空調風口吹起的室內灰塵而導致過敏。
當寶寶開始「頻繁感冒」,出現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等,家人的第一反應往往就是:感冒了吧!
結果吃咳嗽、感冒藥只能頂一陣子,不久之後就又開始出現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等症狀。
家有寶寶出現這種情況的家長,一定要警惕過敏的發生。因為過敏性咳嗽、過敏性鼻炎屬於慢性疾病,如果長期不注意,寶寶就可能頻繁與過敏原接觸,從而不斷刺激寶寶的免疫系統,嚴重者會造成哮喘、鼻炎等終身都難以徹底根除的頑疾。
下面,布穀媽媽就跟大家聊一聊過敏性咳嗽和過敏性鼻炎的鑑別與處理。
01過敏性咳嗽
如果寶寶的咳嗽跟季節有關,或者解除某種物質(比如接近寵物、塵蟎、冷空氣、煙霧、化學物品的氣味)後就會咳嗽,就可能是過敏性咳嗽。
過敏性咳嗽多發生在寶寶劇烈運動後、哭鬧後、早晨起來時加劇,如果寶寶有家族過敏史、曾經得過溼疹,那麼過敏性咳嗽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家族有哮喘或其他過敏性病史的寶寶,出現咳嗽要格外注意,儘早去醫院就醫,配合醫生找到導致寶寶過敏的根源,以免發展成哮喘。
02過敏性鼻炎
寶寶總是揉鼻子、打噴嚏、流清鼻涕、揉眼睛,晚上還總是因為鼻塞睡不好哭鬧,睡覺打呼嚕,吃奶也受影響!
如果出現以上2項或2項以上症狀,每天持續或累計約1小時以上就要考慮是不是過敏性鼻炎了。
嬰兒過敏性鼻炎,儘量以減少和避免過敏原接觸為主。
可以用生理鹽水,給孩子做鼻腔清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過敏症狀。
1歲以下的寶寶儘量不用藥,用藥風險相對過大(除非症狀加重)。一般過敏性鼻炎建議2歲後,再適當使用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