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數字公民,對於上網衝浪的核心追求有兩點——速度要快,姿勢要帥。
而瀏覽器作為連接網際網路的窗口,直接影響著我們在信息海洋的暢遊體驗。
在此其中,Windows 系統的 IE 瀏覽器可謂聲名狼藉,曾有人這樣形容它:
「這是一款用來下載其他瀏覽器的瀏覽器。」
難道電腦自帶的軟體就沒一個好東西嗎?新版的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可不同意。
發展歷程
不同於 IE 瀏覽器的家喻戶曉,Edge 瀏覽器長期扮演著無人問津的小透明。儘管兩者均為 Windows 系統內置軟體,但羸弱的性能讓大家都提不起興趣。
從 2015 年伴隨 Win 10 發布至今,Edge 瀏覽器的市場佔有率一直在 5% 左右。由於自研的 EdgeHTML 內核不夠成熟,其實際體驗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
不難看出,當下主流的瀏覽器只有 Chrome 一枝獨秀,其他軟體根本無法撼動它的霸主地位。而國內用戶熟悉的 360 瀏覽器,由於採用了相同的內核,從某種意義上也可稱為 Chrome 的「換皮版」。
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形勢,微軟的技術人員終於迷途知返,決定放下身段向對手學習。開發了基於 Chromium 內核的新版 Edge 瀏覽器,並於 2020 年 1 月 15 日推送正式版本。
假如已經熟悉 Chrome 瀏覽器的操作邏輯,那麼上手師出同門的 Edge 瀏覽器應該毫無壓力。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我發現它確實有「青出於藍勝於藍」的亮點。
暢快體驗
首先我們從微軟的官網下載更新安裝包,升級完成後新版 Edge 瀏覽器將自動替換掉系統自帶的舊版本。假如是今年購買新電腦的用戶,則可以直接享受 Win 10 預裝新版本的便利。
打開頁面,一股熟悉的味道撲面而來,整體 UI 的設計風格和 Chrome 一樣簡潔美觀。既然換了新平臺,數據遷移當然是首要任務。它能自動識別系統安裝的其他瀏覽器,將需要導入的內容通通安排妥當,一鍵點擊即可輕鬆完成。
然而後續的數據同步功能,才是我真正喜歡它的原因。
眾所周知,國內的網絡環境比較複雜,谷歌帳號的相關服務在這裡水土不服。Chrome 需要藉助一些工具技巧才能實現同步功能,對不少用戶來說也算一個煩惱。
而 Edge 瀏覽器則採用了微軟服務框架,本地伺服器的響應可謂快如閃電,對於國內用戶的使用體驗相當友好。只需登錄個人帳號,即可在不同設備之間輕鬆同步數據。
其次,由於擁有相同內核的包容性,Edge 瀏覽器終於可以「無痛」兼容 Chrome 擴展應用了!各類廣受好評的插件如今都能完美復刻,意味著更換瀏覽器也能保留用戶的操作習慣,學習成本自然大大降低。
在此順便給大家安利幾個實用小工具:堪稱廣告剋星的 Adblock Plus 絕對是裝機必備,Anything to QRcode 則可以方便地將文本、圖片、網頁等信息生成為二維碼,而利用印象筆記的剪裁插件即可輕鬆收藏精彩內容。
如果要說一個 Edge 瀏覽器的獨門秘籍,能將網頁念給你聽的「大聲朗讀」功能可謂當仁不讓。只需點開菜單欄就能找到它的開關,啟用之後瀏覽器將自動朗讀當前頁面的文本內容。
原本這個功能並不稀奇, 但在它結合了微軟 Azure 認知服務中自然語音合成的技術後,能通過機器學習不斷強化對人類表達方式的理解,最終呈現出宛如真人發音的朗讀效果。
你品,你細品。
它的語音舒適程度非常不錯,無論是中英文切換還是斷句停頓都恰到好處。語氣語調也富有感情,有效避免了機器發聲的生硬感,讓人聽起來十分愉悅。
最後,新版 Edge 瀏覽器還解決了一個 Chrome 的歷史難題,那就是令人煩惱的系統資源佔用問題。畢竟 Chrome 得到「內存殺手」的稱號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多開幾個窗口都有可能影響電腦的性能發揮。
得益於微軟的算法優化,在打開相同數量的頁面情況下,新版 Edge 瀏覽器的內存佔用量幾乎是 Chrome 的一半,有效減輕了系統的負擔,身處複雜的多任務工作也能更加得心應手。
衝浪首選
從商業角度來看,開發出基於 Chromium 內核的新版 Edge 瀏覽器,其實是微軟在技術與市場中進行取捨的結果。它沒有一味地堅持閉門造車,而是選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擁抱開源項目所帶來的便利性,並且不斷地優化自身。
從實際的使用體驗來看,它並沒有出現意外的「翻車現場」,整體完善度可以說相當的高。既繼承了 Chrome 一貫的簡潔流暢度,還解決了 Chrome 身上的不少痛點,尤其對於國內用戶來說算是非常值得的替代品。
可以期待的是,新版 Edge 瀏覽器未來應該會成為不少用戶的衝浪首選。畢竟系統自帶的軟體都能滿足我的需求,為何要費力氣去下載其他瀏覽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