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海綿寶寶》是目前播出最久的影視著作,也是為數不多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影片了吧,從播放到現在一共大概有200多集。
它被翻譯成各種各樣的版本,在世界各國播放,這部影視作品不僅僅適合小朋友們觀看,很多成年人也是他的粉絲。在看這些動畫片的觀眾朋友當中,有一半是成年人,一些明星還曾經是這個海綿寶寶的鐵粉兒。這部影片的愛好者跨越了各種年齡,幾乎每一季的評分都在9分以上。
我覺得他不僅是一部能夠讓人快樂的影視作品,同樣還是一部能夠反映現實生活的高級動畫片。因為不論從創作初衷還是劇情來看,都可以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以及價值。
作者初衷賦予了這部動畫片不一樣的意義
很多人都知道這部影片的創作者是一個漫畫家,我們卻不知道的是他也是一位海洋生物學家。能夠創造一部這麼可愛的影視著作,跟他的愛好有著非常大的關係,他從小就喜歡在海洋當中去看這些海洋生物。
很小的時候保護海洋是他的夢想,他曾經還在生物研究所呆過幾年,後來他就痴迷上了動畫,但是卻沒有忘記對於海洋的保護以及自己小小的夢想。
為了能夠讓人們更容易了解這些跟海洋有關的知識,他就把自己的興趣跟理念結合在一起,將這個海底世界的生物設計成了一些比較卡通的形象,以漫畫的形式出版了。
結果還不錯,比如主角海綿寶寶的形象就是一種海綿生物,只不過為了動畫效果將它設計成了一個方正的模樣。至於它的面容則是利用導演小時候的模樣來參照的,那兩顆比較明顯的大板牙,跟主角一樣。
動畫片裡的這些形象都能夠從海洋生物當中找到一些原型,派大星是一種五角形的海星,而章魚哥就是黑黑的章魚,蟹老闆是一種沙蟹。種種的海洋生物都可以在這裡面看見,當把這部漫畫製造成動畫片的時候,受到了大家的好評。
孩子們因為比較喜歡動畫片中的這些主角,也更加關注跟海洋有關的知識,因為動畫片比較成功,所以也給他帶來了一些比較高的收入,他也為海洋做出了一些巨大的貢獻和推動作用。但在2018年的時候不幸去世,雖然導演已經去世,但是他的這部作品卻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的生活。
劇情設計:不同角度看有著不同意義
這部作品主要是圍繞著海綿寶寶跟他的一些好朋友日常生活開展來的,故事的背景是海底的一座城市。雖然說他叫海綿寶寶,但是這些卡通人物不算小寶寶,因為他們可以離開父母獨立的生活。
這樣的劇情有一些兒童化,但是也給這些喜歡看的觀眾朋友們打下了基礎,除了能夠開心快樂之外,也反映了成年人現實生活當中的很多真理。如果用一個兒童的眼光去觀看,會收穫一些溫暖和快樂,但是想要用大人的視角去探究它,更能夠看到生活中真實的一面。
《海綿寶寶》幾乎每一集都是獨立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僅是開心哭泣那麼簡單,有很多情節比較溫暖。比如海綿寶寶給我們呈現的就是一種熱愛生活,對生活比較有熱情的人,小孩子的快樂特別簡單,只是為了做一個完美的蟹黃包,顧客滿意才是他比較快樂的源泉。
為了一份外賣,甚至還可以翻山越嶺,這些角色顯得都比較傻氣,但是卻讓人感覺特別憧憬。而且還能夠體現出海綿寶寶跟派大星之間的友情,這樣單純的友情在我們小的時候曾經擁有過的。
這些友情也同樣是成年人所希望擁有的,從大人的視角來看的話,更能夠得到一些共鳴,很喜歡看這個影視作品,不僅僅是因為它開心溫暖,更因為它是一部諷刺性的動畫片。
有比較心酸的暗語,還有一些黑色的幽默,很能夠觸動人心,讓人找到共鳴的感覺。之所以選擇海綿作為動畫片的主角,是因為它的可塑性比較強,既能夠吸水也能夠給予他人快樂。
雖然海綿寶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不論環境如何,他總能樂觀地對待,繼續樂呵的生活,並給別人帶去希望。
所以不論是小朋友還是大朋友,都希望大家能夠像劇中主角那樣堅強樂觀,滋養我們生活的養分,無論是從價值啟蒙觀來看,還是生活皆是啟發來看,它都是一部能夠帶來溫暖並有深意的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