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推廣機制模式提升水稻種植「五化」水平
近日,縣農業農村局召開了2019年四川水稻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試點項目——水稻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水稻中後期田間管理現場觀摩培訓。四川農業大學協同推廣技術專家陳勇副教授、縣級農技專家、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和全縣水稻種植大戶參加此次培訓會。
-
機械化育秧 讓農民種糧進入「科技時代」
當前正值水稻育秧的農忙時節,平原示範區大力推廣機械化育秧技術,讓農民種糧進入「科技時代」。
-
全國領先的智能育秧碼垛機器人 在建德率先投入使用
陳正中是建德市大同鎮的種糧大戶,每年種植水稻近500畝,這兩年村裡的勞動力緊缺,每到育秧、插秧農忙時,總會因為找不到人手而傷腦筋。今年聽說水稻育秧中心有了智能化全自動育秧技術,能夠直接從中心購買秧苗,而且這裡的秧苗長勢均勻穩定,他趕緊來一探究竟。陳正中告訴記者,自己原來都是採用傳統育秧的模式,碰到氣溫低的時候,種子容易腐爛,出芽率也不高。
-
秧好一半谷,種水稻,育秧是關鍵
目前,水稻種植有三種方式,第一種,傳統育秧;第二種,直播;第三種育秧盤育秧,插秧機插秧。直播,即將泡出芽的秧苗播向整好的稻田裡,採取曬田,灌水的辦法操作,前期跟傳統育秧有極相似之處。這個時機要把握得好,尤其是倒春寒時,當心把秧苗凍死。我們傳統的農耕方式,是採取育秧的方法。育秧,就得整秧底,所謂「秧底」,即專門育秧的地塊。
-
四川中江:農時備耕育秧忙
當日,四川省中江縣永太鎮農民緊抓農時,開展水稻育秧、翻抹水田秧床等勞作,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來源:新華網】 4月10日,在四川省中江縣永太鎮金穗源糧食專業合作社,農民往育秧盤上放種子。 當日,四川省中江縣永太鎮農民緊抓農時,開展水稻育秧、翻抹水田秧床等勞作,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
建德智能育秧碼垛機器人在全國率先使用
這段時間是水稻的插秧時節,在建德大同鎮助農農機專業合作社水稻育秧中心,一臺全自動智能化育秧流水線正緊張的工作著……「撒底土、播種、澆水、覆土、自動疊盤……只要在智能顯示屏上按下按鈕,這些環節都將實現自動化。」
-
秧苗徒長怎麼辦……這20個水稻育秧問題你肯定會遇到!
然而,不少水稻種植戶反映,他們在育秧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秧苗受低溫危害如何挽救?秧苗到了插秧期不能及時插秧怎麼辦?秧苗發生藥害怎麼辦?秧苗「滯長」或形成「小老苗」是什麼原因?別急,本期為大家整理了育秧過程中經常遇到的20大問題,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
3種種植模式提高水稻畝產
水稻直播可節省勞力 在位於水口街道的惠城區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海納萬盧基地,有水稻機械插秧、精量穴直播、無人機直播等3種方式種植的水稻。經過專家檢查,3種種植方式的水稻田間長勢均衡,有效穗數足,穗大粒多,結實率高,熟色好,無明顯病蟲害。 隨後,工作人員用收割機分別收取了3種種植方式的水稻。
-
我市11.4萬畝水稻開鐮收割
記者在葉盛鎮地三村廣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看到,廣袤的田野上,收割機開足馬力往返穿梭,所到之處,水稻盡數倒下,而在田頭,運輸車及時將收割的水稻脫殼裝車。
-
曾勇軍:春種秋收在田頭,知行合一的「水稻教授」
曾勇軍他捲起褲腿下田,潛心水稻科研;他攻克水稻增產難題,全力服務農民增產增收。他是實至名歸的「水稻教授」,更是鄉村振興路上的追夢人。自2004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堅持奮戰在水稻生產第一線17年,致力於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發、成果推廣及諮詢等服務,為江西省水稻生產的發展和農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腳踏實地,科學試驗破難題
-
直播稻顛覆黑龍江省水稻傳統種植模式
人民網哈爾濱9月30日電(楊海全)不用育秧栽秧,直接將水稻播種到田裡,這樣種出來的水稻一樣豐收。9月30日,黑龍江現代農業示範區水稻直播技術試驗田裡的水稻收割測產。由黑龍江省科技廳組織的測產專家隨機抽取了3塊示範田測產後宣布:「平均畝產556.2公斤,與周邊大面積移栽水稻產量基本持平。」
-
水稻種植模式取得革命性突破 新疆滴灌水稻栽培成功
水稻本應種在水田裡,然而,9月25日,記者在石河子墾區新疆天業化工生態園中,看到一片種在旱地裡的水稻。"這片400畝的稻田打破了世界水稻的種植模式,是膜下滴灌技術等科技成果代替水田種植水稻的成功示範,估計畝單產可超過400公斤。"石河子中亞乾旱農業環境研究所的王培武博士興奮地對記者說。 種水稻離不開水田,耗水量大、不宜大規模機械化耕作是限制水稻生產的一個瓶頸。
-
山東萊州市長率隊來麻城考察學習,市長認為應向全國推廣麻城經驗
10月12日,萊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勇剛一行蒞臨中部(麻城)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考察。中部(麻城)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董事長李龍才熱情接待並介紹臨礦產業發展模式。※ 礦山開採區考察團一行先後參觀了中部麻城國際交易市場、初級雨水收集處理中心、鑫藍翔石業、礦山開採區、高端建材加工區及展示展覽中心等現場,系統了解了石材產業園的整體規劃設計、發展理念及現階段生產經營情況等。
-
什麼是水稻超高產?其生理特徵與栽培技術有哪些?看完你就明白了
,根據水稻超高產的生理生長特徵,下面對機插秧育秧技術進行分析。與傳統的育秧技術相比,機插育秧在育秧規範性、育秧效率及育秧產量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在育秧規範性上利用機械插秧的育秧技術能夠有效量化秧苗載插的深度以及秧苗之間的差距,插秧機的操作人員還能根據所插基本苗對每667㎡所插竟數及每莞株數進行調節,充分滿足農藝技術的要求。
-
2020年海水稻「十百千」工程啟動,全國各地聯合插秧,推廣面積達十...
,拉開了2020年海水稻十萬畝示範種植與產業化推廣序幕。「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拓荒人計劃」發起者袁隆平院士視頻致辭,袁隆平院士表示,「海水稻從青島起航,今年在青島、濰坊等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全國總計推廣海水稻10萬畝,開展鹽鹼地改造100萬畝,力爭在全國布局1000萬畝的鹽鹼地改造項目,為帶動全國改造一億畝打下堅實的基礎。」」2020年中華拓荒人海水稻插秧開始!
-
安徽省地方標準《單季水稻壟作旱管高產栽培技術規程》發布
從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官網獲悉,近日,由貴池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池州市忠友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共同主持起草的安徽省地方標準《單季水稻壟作旱管高產栽培技術規程》獲省質監局批准發布。該標準規定了單季水稻壟作旱管的品種選擇、播種育秧、整地起壟、移栽操作、水肥管理、病害防治等技術要求。
-
優秀科技工作者李柏勝:以糧油作物為素材,在田野上書寫推廣華章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23日訊(李卓林)眼下正是水稻等糧油作物防治病蟲害的關鍵時期。在阡陌縱橫的田野間,總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他就是李柏勝,人們親切稱呼他為「紮根鄉野的泥腿幹部」。為此,李柏勝作為農業推廣人員走在田間地頭經常思考,根據桂陽過去推廣經驗,結合現有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特別是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的發展狀況,逐步探索出了稻稻油模式。 有這樣一句話,農業推廣人員距離農田越近,越容易出成果,距離農田越遠,越難出成果。
-
華容縣 舞活優質水稻推廣的龍頭
華容縣 舞活優質水稻推廣的龍頭
-
省農技推廣總站專家指導麻城抗災減災
麻城信息港訊 7月24日,省農技推廣總站災情指導組專家深入木子店鎮指導農業抗災減災、農作物田間管理,助力災後農業生產快速恢復,確保農業秋收有保障。指導組專家到木子店鎮店基坪村、洗馬河村查看受淹農田排漬情況,並對過水秧田進行現場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