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三山六水一分田,大自然的天然地理千變萬化,誰都不知天意什麼樣子。曾經滄海變桑田,曾經高地水漣漣。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我們沭陽獨特地形地貌。由於中國地形,西高東低,沭陽處於東部地區,地勢偏低,歷史上受淮河洪水走廊影響,從上遊帶來大量泥沙,沭陽這個地方就是受泥沙衝擊而成,基本是一馬平川,所以在沭陽這個地方,山就尤為稀少,除下一座韓山,別無他山,沒有條件可以創造條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沒有山,我們可以造山。今天要說就是我們沭陽第一個以山字名字公園_沭陽縣南山公園。公園位於沭陽縣松江路南50米。在一個休如花似錦春日的傍晚時分,筆者去遊覽了這個公園。首入眼帘的是花崗巖為石材畫舫式四個站柱,皖南徽派建築風格讓人耳目一新,近看好像置身於皖南山區粉牆黛瓦雅庭玉閣之中,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融石雕、磚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牌樓上面雕梁畫棟設計匠心,平面和空間處理,建築和雕刻技術的結合和應用恰到好處,充分體現了以沭陽獨特南北地理分界線,建築以南北分格地方特色。
公園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建築以:親自然,品文化,憶南山,悅生活,勇探險,為一體文化公園。設計緊扣: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為建園宗旨。那麼這個公園為什麼叫南山,而不叫其他名字,估計這個公園位置在沭陽新城區南部,西邊已經有一個公園,叫南湖。東邊在有一個南山,南部新城,形成有「山」有湖,相得益彰,豈不美哉。有湖可以賞波光瀲灩,長天一色。有山可以賞氣勢逶迤,磅礴魏巍。居於鬧市,喧囂而取寧靜;座於繁街,嘈雜而能田園。
還有一種含義就是源於陶淵明的一首詩::飲酒。當年陶公時期是玄學風氣極盛的時代,在當時,地主廣置田園,搶奪土地,階級矛盾激烈,且當時崇尚自然淡雅的為強烈,士族文人紙醉金迷,意志頹廢,精神上向老子和莊子的道學尋求寄託,用隱居來逃現實,而另一些不滿現實的文人大夫,妒世忌俗也棄官歸隱,居山自給自足,去探索人生之真諦,尋安生立命之地。漸漸與統治者們有了距離,卻因與農民的長期相處,感受到了他們的艱辛,與他們更親近了。古為今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置於鬧市之中,尋求桃園之外,區名南山:而就不足為奇了。
沿路而上,沿途綠草如茵,鳥語花香,各種有名字,沒有名字,小草小花,爭芳鬥豔,鱗次開放,空氣異常清新。海棠,紫葉李,香樟,玉蘭,長綠,長青的各種樹木桃紅柳綠,春意盎然,邊走邊看,賞心悅目,心情不亦樂乎!
往高處,走十分鐘左右,有一涼亭。涼亭之居南山公園最高處,站在涼亭之中,可以遠觀沭城全景,觸目遠眺,看街道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看一座座大樓拔地而起,繁城似錦,心中自豪之感猶然而起,美哉沭陽,美哉沭城。
既然有山,豈能無水。小湖位於山角側面,從高處觀湖,湖山倒映,湖因山秀美,山因水有靈。靈秀相輔,天時地利也。這個湖佔地面積不是太大,小巧而玲瓏,秀氣而精緻,山湖相交,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