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試過臨時有事獨自把孩子留車上嗎?類似的事故,接連發生,每一起都牽連著父母們的心。這些事故的車主,都是存在一時僥倖心理,最後抱憾終生。
所有人都對這些事故中的孩子感到悲傷,也都譴責著事故中的父母。要減少這類兒童受傷害事故的發生,除了父母要有意識之外,還需要其他的力量。
不得不說,這方面在美國確實值得我們借鑑一番,通過一個入圍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的改編故事中,可以一窺究竟。
大金髮為了幫補生計,在投了許久簡歷後,今天終於有一家企業願意給她面試機會,脫離社會有多久、生活有多艱難,她就對這次面試有多珍惜。
所以她打算把孩子寄託到朋友家,只是由於沒有預約,朋友不在家,無奈之下,大金髮只好駕車帶著三個孩子到面試公司樓下,並通知丈夫過來看著孩子。
情況來了,丈夫並沒有如約而至,馬上就要遲到的她,把希望寄托在了大女兒卡洛琳的身上--這個深知父母辛苦的6歲女孩,總是在媽媽忙碌的時候,挑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
一邊地給自己補妝,一邊囑咐卡洛琳看好弟弟妹妹不要下車,如果熱就把車啟動,打開空調,便急衝衝地獨自前往面試地點。
望著媽媽離開的身影,卡洛琳有點不舍,回頭看看弟弟妹妹,她又堅定了下來。
車內是十分悶熱的,再加上孩子們自娛自樂的體力消耗,很快妹妹就滿頭大汗,弟弟則熱得幾近昏厥。
卡洛琳想打開空調,但是面對著複雜的控制面板,年齡尚小的她忘記了應該怎麼開啟,無奈她只好逗弟弟妹妹開心,希望能給他們降降溫。
只是弟弟的狀況不太好,這時,車窗外有個黑人大叔探頭探腦,觀察著車裡的情況,這又讓卡洛琳警惕並且害怕了起來。
大叔很快就走開了,沒等卡洛琳鬆口氣,大叔很快就焦急著帶著一個阿姨折返。這位阿姨很和藹,試圖教卡洛琳開空調,只是面對陌生人,卡洛琳處於懵圈的狀態。
或許是感受到窗外這兩人沒有惡意,又或許是卡洛琳感覺弟弟的狀況太糟糕了,她聽從了阿姨的勸說,給她打開了車鎖。
所幸窗外的這兩位陌生人,是真心來幫助他們的,阿姨上車後馬上就打開了空調,孩子們得救了。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阿姨知道了卡洛琳才6歲。
衷心感謝這兩位好心人,但他們並沒有打算離開,而是等待著什麼...
大金髮終於回來了,看到車上有陌生人,她馬上警惕了起來。得知實情的她,本來應該好好感謝人家,可是她卻非常慌張地一邊表示謝意,一邊叱責卡洛琳,完全沒有鬆一口氣的樣子。
當她慌張地想要開車離開,卻發現車鑰匙不在了--原來那位熱心阿姨,拿走了車鑰匙。她確實不想讓大金髮「逃命」,也包括了路邊漸漸增多的、議論紛紛的路人。
是的,大金髮確實是在「逃命」,因為這兩位好心人已經報警,並且攔住她---在當地,把8歲以下的孩子單獨留在車上是違法的行為,會被判刑。
大金髮下車去爭搶鑰匙,和大家起了衝突。卡洛琳在車內嚇得哇哇大哭,在孩子的世界裡,她分不清什麼法律問題,她只能看到媽媽在遭欺負。
卡洛琳鼓起勇氣,跑上去為了幫媽媽脫困,一口咬在了剛剛幫助她的熱心阿姨手臂上,她的牙都掉了一顆。
在這一個事例中,有人譴責母親,譴責她不應該把孩子放在車上;
有人說卡洛琳狼心狗肺,護著差點害死她和弟弟妹妹的媽媽,咬傷救了她的熱心阿姨;
還有人譴責著孩子的父親,大金髮的丈夫,如果他如約而至就不會有這樣的狀況...
這些其實都不是重點。
本意上,大金髮去找工作,就是想改善家庭的生活;
作為孩子的卡洛琳,並不能理解為何前一秒還幫助她的路人,下一秒就傷害了她的媽媽,她更不懂法律的條條框框,不懂媽媽的行為所導致的後果;
即便是全片都沒有出現過的孩子的父親,見到這樣的情況,也只會後悔不已;
就像那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因把孩子留在車上而出意外的家庭一般,有著各自的無奈,也承受著各自的追悔莫及。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如何去儘量避免這些悲劇的發生:
如果不是黑人大叔的多看一眼,那就是另一起悲劇的發生。
走在路上的時候,多看一眼對我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察覺不對勁的情況,報警就能制止一起悲劇。
有人說,如果我們在路上看到車探頭探腦的,可能會被誤會為小偷。
一個誤會和一條生命,孰輕孰重相信大家能分清楚。
再者,擔憂發生誤會,也可以和大叔一樣機智,找來見證者。
無論出於何種理由,把孩子單獨留在車裡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見到這樣的情況,縱容我們國內沒有相應的法律,去制裁這些心存僥倖的父母,但仍必須讓孩子的家長「長記性」。
類似的事件中,家長把孩子單獨車內,並不是獨一次的事情,這種僥倖心理,就如家暴一般,只有0和無限次之分。
眾人的正面譴責,可以讓他們吸取教訓,就此打住。
淅爸寄語:
每一條生命都值得我們珍惜,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細心呵護,放在一個家庭裡面,任誰都有疏忽的時刻。多看一眼,多說兩句,祖國的小花需要社會的力量共同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