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媽懷孕的時候都希望是雙胞胎,懷孕一次生兩個寶寶,就不用再經歷一次懷孕生產的痛苦,如果是一男一女,那就更加完美了,一步到位,二女雙全了。可是這樣的幸運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本來雙胞胎就不多見,龍鳳胎就更少了。
湖北的高女士和羅先生一家,就是這麼幸運,他們的家族都有雙胞胎史,生雙胞胎的機率就很大。沒想到這次高女士一下子懷上同卵雙生的四胞胎,而且是自然受孕,連醫院產科主任、主任醫師李華都說自有記錄以來,這是國內首例,就算國際上也沒有相關的文獻記錄,非常罕見。
如今四胞胎出生已經有2個多月了,他們一家怎麼樣了?
生下4胞胎,花光32萬積蓄
據說高女士曾經懷孕過3次,第3次還是雙胞胎,但因為各種原因沒能保住孩子,沒想到第四次懷上了四胞胎。今年8月份,在懷孕32周的時候,經醫生評估後經剖腹產生下4個孩子。孩子出生後就直接進入保溫箱,住進重症監護室,一個月後才達到出院標準。儘管住院期間醫院給免了部分費用,但夫妻倆依然花了32萬,這基本是兩人全部的積蓄。
一天消耗600元奶粉,30多個尿片,發愁養不起
孩子的爸爸羅先生粗略了算了一筆帳:因為孩子器官發育不成熟,一天要吃1.5罐特定型號的奶粉,一罐奶粉就是350塊,還要用30個紙尿褲,加起來需要花費600多塊,還不算平時的人工和其他用品花費。這樣看每月四個孩子就要花掉兩萬左右,羅先生說自己一個月工資4000元,妻子沒固定工作,現在經濟壓力很大。全家發愁快養不起孩子了。
不過目前羅先生的單位已資助他10萬元,還有一些愛心人士和企業也為他們送上了溫暖和祝福。解決了他們現在的燃眉之急,他們也表示以後不管多難,都要把4個孩子撫養成人。
姥姥奶奶自帶乾糧齊上陣,忙到崩潰
四個孩子,肯定需要多個人手照顧了,奶奶和姥姥一起來參與照顧孩子,因為沒有時間做飯,她們每天需要自帶乾糧。加上孩子媽媽,3個專職照顧孩子的大人也一刻不閒著。4個孩子哭聲此起彼伏,餵奶、哄睡、換紙尿褲,忙到崩潰,媽媽一天也只能睡3個小時。
痛並快樂地付出著
一下子生出兩男兩女四胞胎,確實讓人羨慕。但是4個孩子帶來的壓力也大,孩子出生頭一年需要全家人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這才是2個多月,照顧4個孩子就已經讓全家忙到崩潰了。雖說照顧孩子很累,但是好在一家人齊心協力,共同分擔,日子也就過得很快,孩子也在不知不覺間健康的長大。
很多媽媽說,很佩服高女士,為她高興也為她擔心。經歷過的媽媽都知道孩子一歲前,媽媽有多辛苦,有多累,高女士要付出4倍的辛苦,雖然有姥姥奶奶幫忙,但是作為媽媽她 付出得要更多。
爸爸是後盾,在努力賺錢的同時,也要多參與育兒,關心媽媽
當個好爸爸,主動幫寶媽分擔育兒工作,是爸爸要面臨的新任務。建議不管是四胞胎爸爸還是一胎新手爸爸,平時應該多學習一些育兒知識,這樣照顧起孩子才不會手忙腳亂,不要將帶孩子全部推給媽媽。同時也要多關心媽媽的身體和情緒健康。
四胞胎的家庭的特別之處
孩子不孤單4個兄弟姐妹,長大了不會孤單,以後可以一起上學、一起玩耍,這會比很多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要幸福得多。即使將來他們都結婚生子有自己的家庭,但是那份手足之情依然會彼此牽掛,他們是最親的人。4個孩子將來照顧年老的父母,也不會手忙腳亂,壓力會小很多。
孩子的名字很有寓意,很特別這兩男兩女四胞胎的名字,爸爸羅先生給取的分別是「國強、一菲、一凡、小康」,寓意祖國強大,發展非凡,早奔小康。而在70年國慶期間出生的四胞胎,父母給他們的取名字分別叫「喻國、桐卿、柒凜、念安」也就是「與國同慶七十年」;還有疫情期間出生四胞胎,乳名為「綻綻、伊伊、欣欣、莘莘」,寓意諧音「戰役新生」,大名叫大名則是「祖伊、果兒、嘉珊、佑思」,其中每個名前面的字寓意「祖國加油」,後面的則諧音「1、2、3、4」,正好區分孩子。這些連起來讀好聽好記,又有寓意的四胞胎名字,是四胞胎專屬了。
經濟上投入大父母要付出400%的愛和辛苦,花的錢也是4份,教育上的投入也需要4份,很多人說養一個孩子都快養不起了,這養4個,真的不敢想像。之前有過這樣一則報導,從農村走出來一對夫妻育有2個女兒,本想再生個三胎,可誰都沒想到,最後生下四胞胎。從開始的激動,到後期經濟壓力巨大,他們不得不上街乞討。養育四胞胎沒那麼容易,要想真正養好四胞胎,難度係數是很大的。
四胞胎也有不同雖然四胞胎長得很像,成長環境、教育等是一樣的,但是實際上,他們也有不同之處,比如習慣愛好,性格特點等。父母養育過程中要多關注每個孩子,尊重孩子的相似性和獨特性,不能對他們一概而論,而是要讓他們認識自我,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今日話題:你是怎麼看待四胞胎的?]
我是有遊有謀育兒,二胎媽,兒童心理學在讀碩士,多平臺育兒領域創作者。分享育兒經驗,專注寶媽自我成長。歡迎大家關注我,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