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瓦底江邊的明珠
公元9世紀前,蒲甘還是一座不起眼的小村落,緬族首領頻耶帶領族人來到蒲甘平原,建立村落。1044年,王位世襲到阿奴律陀時,蒲甘已經被緬人改造成了一片繁華的政治文化中心。阿奴律陀在位期間,不僅統一了緬甸諸省,並且引入了小乘佛教,開創了緬甸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從此,千百座佛塔從蒲甘平原上拔地而起,鑄就了當代蒲甘的相貌。
瑞喜宮塔,阿奴律陀在位時修建,全蒲甘最氣派的一座金塔
「蒲甘有什麼好玩的?」 期末考試前,一起複習的朋友們問我。我說:「那裡有佛塔,無數的佛塔,當然也不僅僅是佛塔,千年的歷史已經讓一座座佛塔融入在自然中,那裡的日出日落,是每個人一輩子都必須要親眼目睹的震撼奇觀。」 一個月後,當我真正站在佛塔上時,才發現原來網上的遊記沒有騙人,也都不曾誇大過蒲甘的美,倘若沒有來過蒲甘感受日出日落,著實是一種人生的遺憾。
爬上某座坍塌一半的佛塔上靜靜的回看日落的餘暉
蒲甘,探險家的天堂
蒲甘怎麼逛?相信這是每一位來此地的遊客們問到的第一個問題。打開谷歌地圖,你會發現在地圖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布著大大小小的佛塔,舍利塔和金塔。廣義上的蒲甘,分為中部的老蒲甘,南部的新蒲甘,和東部的娘烏三地。其中老蒲甘的佛塔最多,但住宿最貴,娘烏和新蒲甘的佛塔略少,但是住宿相對便宜一些。遊覽蒲甘最划算的方法就是在旅店租一輛E-Bike(電動摩託車),折合人民幣一天大概30元,充滿電的E-Bike 足以支撐你從早跑到晚。
我在谷歌地圖App上標註了蒲甘地區大部分大中型佛塔
清晨七點從仰光到蒲甘的夜間巴士下車之後,打車來到坐落在新蒲甘的酒店,隨後就和店家租到了一輛電動車,開啟了一天的叢林探秘之旅。蒲甘最適合探險類的玩家,因為很多斑駁的佛塔就隨意的分布在公路,土路的兩旁,如果覺得哪座佛塔有眼緣,就不妨停下車,走進去看看,說不定就有座造型別致的佛像或者精美的壁畫在等著你。
路過的第一座佛塔,鎖好車脫下鞋走進佛塔(緬甸人認為鞋子是最不潔淨的事物,連同襪子在內一律不能穿進佛塔內),一位緬甸老人正好在佛塔裡念經,遇到我了以後遞給我一炷香。
沿著新蒲甘到娘烏的公路上騎行,路上的行人很少,偶爾會有載著旅行團的大巴車經過,濺起漫天的塵土,不出幾百米,我又看到了一座規模宏大的佛塔。
Dhammayazaka 佛塔,金頂旁邊的紅色佛像顯得很可愛
正殿中的兩座佛像,右邊那尊佛像同樣顯得很萌
在緬甸每一座大型佛塔中,正中間都會擺著四尊佛,面向四方,而在佛塔的八個角度之間,則對應著八座不同動物的雕塑,這就是緬甸人的生肖。其中星期日出生的人屬大鵬金翅鳥,星期一屬老虎,星期二屬獅子,星期三上半天屬雙牙象,下半天屬無牙象,星期四屬老鼠,星期五屬天竺鼠,星期六屬龍。所以在拜佛塔時,一定要找到自己生日當天的屬相才行。
東南亞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屬相文化是在越南,越南和中國一樣,也是十二生肖,但是十二生肖裡沒有兔子,用貓取代了兔子。所以如果聽到一個越南人說自己屬貓,那他就是在中國兔年出生的。
緬甸八大生肖
繼續騎行,我有經過了很多不知名的小佛塔,有時拐進去看一看,有時就直接略過,全憑心情。用圍牆當作三腳架給自己拍了一張照片。
就這樣轉到了三點多,我在小路上遇到了一群騎車放學的中學生們,其中一個女生用流利的英語問我,想不想去參觀一下她生活的村子,然後在村子旁邊的小土坡上還能欣賞到日落。那我當然想啦,於是她搭上我的電動車,帶路來到了她的村落。到那裡才發現原來她的姐姐是位導遊,專門帶遊客參觀村落,收費是50人民幣。
就在猶豫的時候,
我在村口看到一位
叼著雪茄的老奶奶
那就去看看吧,說不定會有很多新的發現呢。
村子裡的居民們
蒲甘的村落很矮,而且屋子基本都是用木頭,竹子搭建而成的,屋頂上則搭有棕櫚葉,給人一種粗狂的美。附近田野裡種的莊稼大多是花生,芝麻和棉花,所以村裡有的人家紡線,有的人家榨油,還有些人家靠製作手工藝品為生。走到一家種棉花的人家中,正好看到又一個緬甸奶奶在抽菸,於是我就湊了過去,和緬甸奶奶一起嘬了會兒大雪茄。
緬甸硬核奶奶
在緬甸,你能看到很多愛抽菸的奶奶們,她們用椰子殼當作菸灰缸,卷一根粗粗的雪茄,一邊幹活,忙裡偷閒的時候再嘬上幾口煙。試過以後我發現奶奶抽的雪茄居然一點也不嗆,如果你來緬甸,可以管奶奶們多買幾根嘗一嘗。
村子不大,但是導遊小姐姐盡職盡責的講了好久,又帶我一起爬上小土坡尋找日落點。說實話這處日落點我並不是很滿意,因為離其他佛塔都太遠了。之前的蒲甘,遊客們可以隨意的攀爬佛塔,以觀賞日出日落,但是目前攀爬佛塔的行為已經被緬甸政府所禁止,所以日出日落只能在小山坡上觀看。導遊小姐姐看我對這個拍照點不太滿意,所以又偷偷告訴了我一個她自己觀看日落的秘密地點,就在附近。
心想這個公眾號的關注量也不是很大,還是把這個絕佳的地點告訴大家吧。圖片黑圈處,這是一個坍塌了一半的佛塔,可以順著臺階爬上塔頂,不過爬佛塔之前一定要記得脫鞋哦。接下來的日落照片取景地皆出自於這座佛塔。
以下內容摘自當時我的朋友圈:穿過田野爬上那座佛塔時,正值日落,陽光穿過每一座佛塔,剎那間天地玄黃,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佛塔上,舉目望去,只有我孑孓一人,俯瞰著蒲甘平原,莫名的有種想哭的感動湧上心頭。
可能只有當時的情景,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吧。現在的我坐在電腦前,無論當時的照片再震撼,也無法再一次的感同身受了。
放羊的孩子們
日落時附近最高的一座白塔放起了佛教的樂曲,天色也漸漸的暗了下來。我小心翼翼地手腳並用爬下佛塔,正好撞見兩個放羊的孩子,羊群,孩子們和她們身後的佛塔遺蹟剛好融為了一體。蒲甘就這樣時時刻刻感動著我。
緣起緣滅,日出日落
蒲甘的日落很美,但比日落更享譽盛名的,是他的日出。頭天晚上訂好了鬧鐘,五點半起床匆匆忙忙的洗漱出門,在前臺拿到我的E-Bike,按照昨天查好的小山坡前進。就在騎車的時候,身邊路過一個騎摩託車的當地人,他騎著車子超過了我,然後回頭招呼我,讓我跟著他走。我也沒多想,就跟著他調轉車頭一頭扎進了小路上。車子在一座寺廟面前停了下來,我問他,這裡能看日出嗎?他笑著點點頭,說道:「當然可以啦,你跟著我。」
小哥掏出把鑰匙,打開了所在佛塔中的鐵門,我跟著他爬到了佛塔二樓。這是他每天工作的佛塔,所以我可以在他的塔裡看日出,真是太幸運了。
每天在佛塔中作畫的小哥
說話間,他下樓了,開始在寺院裡拿著掃把掃地,留我一個人在二樓欣賞整個日出。隨著太陽的攀升,整個蒲甘的色彩也在發生著變化。
太陽還未升上山頂的蒲甘
太陽突破遠方山頂的時候,霞光萬丈,陽光穿過茂密的樹林,清晨的薄霧,灑在了四周的佛塔上。與此同時,遠處一顆顆熱氣球徐徐升起,飛過地平線,飛在這一座座佛塔之上,俯瞰著平原。我坐在佛塔上,手指停不住的按動著快門。
清晨的薄霧
遠處飄來了一顆顆熱氣球
太陽還在不斷地上升
即將落地的熱氣球
就這樣也不知道看了多久,照了多少的照片,漸漸熱起來的空氣,才讓我意識到了日出已經結束,一看表已經七點半了。和畫家道謝後,騎著車子來到了新蒲甘,左轉右轉終於找到了一家開門了的餐廳,飽飽的吃了一頓,回酒店補覺。
再次醒來已經是十二點多,換好衣服出門了。這幾天中午一直同一家小茶館吃午飯。老闆只會幾句簡單的英文,但是特別友善。每天看到我騎車出現的時候全家人都出來和我打招呼。
每天的限定版飯菜,他家其實是以喝茶為主,每天廚房裡只準備一兩種食材,但是價格便宜,每天我的午飯支出大概是7-8元人民幣之間。
最後一天和這家餐廳的主人合影
第二天的旅程是從伊洛瓦底江邊開始的,江邊聳立著一座金塔,在正午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金塔默默的守護著伊洛瓦底江
伊洛瓦底江在Lawkananda 塔這一側開始變窄
由於出發的時間已經很晚了,所以在逛完幾座佛塔後,我就開始著手尋找日落地點了。一個果汁攤攤主告訴我了一個小山坡,附近有很多佛塔,於是我就騎著摩託往那邊走。
路上風景不錯,越到夕陽時分,光線就越好。
太陽落下的最後一瞬間
到達小山坡的時候正好撞見日落。很多遊客和我一樣,帶著長槍短炮的站在山坡上,凝望著遠方的夕陽,時不時的發出著讚嘆的聲音。
日落後就該是回酒店歇息的時間了,我也走下山坡,騎著車子往回走。騎了十分鐘後,我路過一座佛塔,突然發現佛塔上站著好幾個人。停下車和他們打招呼,他們指給了我爬上佛塔的臺階。一步步的爬上來,發現這裡真是個觀賞日落的好地方。
文章的封面圖片就出自這座佛塔之上
幾個坐在佛塔上聊天的當地人
就在我靜靜的凝望落日餘暉的時候,我驚奇的發現天邊不僅僅是黃色和橙色,而是七彩的,有一道光線藍裡透著綠,就這樣從雲彩的縫隙中射了出來,震驚之餘我連忙抓起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刻。
這座絕佳位置的日落觀賞地,我已經在谷歌地圖上標註了出來。
轉不完的佛塔,拜不完的佛
在蒲甘第三天,也是我將在蒲甘遊覽的最後一個整天,我繼續著逛佛塔的旅程。先在另一座河邊的寺廟,看到了一座造型奇特的金塔。
金塔的造型像一顆菩提子
在寺院門口偶遇一個僧人旅行團
國內有一種說法,是說給佛像拍照是大忌,屬於對佛不敬。前兩天我在給佛像拍照的時候也一直帶著這種顧慮,直到在寺廟裡看到成群的僧人拿著手機對著佛像拍拍拍。心想連僧人都直接拍佛像,我拍也應該不算是不敬佛吧。
大殿裡拍照的僧侶們
在金缸中捐錢的孩子們
路上和我招手的小孩子們,照片裡最右邊的小女孩好可愛
蒲甘最值得一去的佛塔是哪一座?我認為是瑞喜宮佛塔。這座佛塔是最古老,也是蒲甘規模最大的一座佛塔,坐落於娘烏附近。騎車從新蒲甘過去大概需要二十幾分鐘。
途徑寫著蒲甘的路牌
小山丘下的幾座小佛塔
蒲甘的瑞喜宮佛塔,其外形,格局與仰光的大金塔基本一樣,同樣的金碧輝煌,同樣的香火繚繞,只是仰光大金塔在尺寸上要略勝一籌。
前文介紹過的瑞喜宮金塔
在側店中發現的兩尊可愛的金像,有點兒像濟州島的石雕
從瑞喜宮出來,馬上就又要日落了。我想起了昨天看日落的那座佛塔,那裡視野好,佛塔又多,應該是全蒲甘最好的日落點了吧。然而就在我去佛塔的途中,一不留神重重地摔倒了。爬起來之後,發現我的右腳血流如柱,大概是靜脈出血,止也止不住。其他的手腕和兩個膝蓋也被蹭出了血。幸虧附近的村民們發現了我,趕過來幫我清理傷口,又騎著車子幫我買藥,買繃帶,幫我包紮。簡單的止住血後,他們問我住在哪裡,騎上摩託車又帶著我一點點的找回了酒店。感動的我眼淚都要下來了(也可能是因為疼的)。
我和我的幾位恩人們
而這一摔,也徹底的改變了我的旅行計劃,原定的越緬泰三國行只得終止在了蒲甘。
寫在最後
緬甸,可能是東南亞裡最神秘的一個國家了。出行前家人朋友就不斷地叮囑我注意安全,因為在他們的眼裡,緬甸依舊是那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毒梟橫行,出於軍政府統治下的動蕩國家,特別我還是一個人在旅行。但是,舊的景象早以一去不復返,在緬甸的半個月裡,我每天都被友善的當地人所打動著,有好心帶路的司機,有喜歡和你聊天的店主,有看見你就和你微笑著打招呼的路人,更有那幾位在我受傷後幫我治療的村民們。每次在他鄉遇到這些事情,我就倍感溫暖。一瘸一拐的拖著受傷的腳,我離開了蒲甘,也不甘心的結束了旅程。
飛機上俯瞰蒲甘的最後一眼,心中卻堅信,很快,我還會再來到這個古老的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