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報告認為,常見感冒藥主要成分對乙醯氨基酚,超過最大劑量一丁點,就可導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報告:感冒藥輕微過量或致死
作為解熱鎮痛藥,對乙醯氨基酚廣泛用於治療感冒、咳嗽、鎮痛等。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查詢發現,國內生產的對乙醯氨基酚相關藥品共1323個,其中有不少是市民在藥店就可以自行購買的非處方藥,如泰諾、白加黑、感康、999感冒靈,它們被很多家庭視為應對感冒、發熱、止痛的「看家藥」。
然而FDA報告認為,跟其他解熱鎮痛藥相比,對乙醯氨基酚的「安全邊界」狹窄,即稍微超過規定的最大劑量服用,就可帶來嚴重傷害。
目前,FDA規定的對乙醯氨基酚攝入最大劑量是4克/天。以泰諾為例,如果按每片泰諾含有對乙醯氨基酚500毫克計算,每天服用不得超過8片;每天服用總量達到10片就可致肝損傷或死亡,假如是一次性口服,不用8片就能致死。
探訪:常見感冒藥無相關警示
昨天下午,在省城徽州大道和長江路上的多家藥店裡,記者查看了包括感康、999感冒靈、泰諾、快克等在內的十多種感冒藥,發現這些藥物都清楚地標註了對乙醯氨基酚的含量,但均無「過量服用可致人急性肝衰竭或死亡」的風險警示,大都僅有類似「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這樣的模糊用語。
記者從醫院了解到,在規範用藥情況下,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解熱鎮痛藥是安全的,但不能大劑量、長時間服用。解熱類非處方藥,服用不得超過3天;鎮痛類非處方藥,服用不得超過5天。
安醫大一附院中心實驗室主任孫昕說,對乙醯氨基酚中毒只是小概率事件,跟個體差異也有關係,市民不用太過驚慌,只要謹遵醫囑,看好藥品說明書,還是很安全的。「不過即使是感冒、發燒這樣的小病,也最好去諮詢醫生,切忌自己在網上查詢後擅自用藥。」
孫昕還提醒,對乙醯氨基酚跟酒精會發生化學作用,可能會加重肝臟毒性,所以在吃感冒藥後的兩小時內不要喝酒,也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等飲料,以免降低藥性或對身體造成損害。(李皖婷)
新聞連結
對乙醯氨基酚的中毒症狀
0~24小時第一階段:會出現噁心嘔吐、出汗症狀,血液中酶含量開始上升。
24~72小時第二階段:症狀緩解,病人感覺變好了。但血液中酶含量繼續上升,這很可能與肝臟損傷有關。過了一陣有腹痛感,噁心嘔吐症狀再現。血檢結果表明,血液中酶含量很高,可確定與肝臟損傷有關。
72~96小時第三階段:肝臟衰竭後黃疸出現,皮膚和眼睛發黃。毒素堆積在血液中,腎臟也隨之衰竭。
96小時以上第四階段:有些病人可通過搶救保住肝臟,有些人做完移植手術後倖存,但還有些人死於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