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特長生加分和特長生招生並不等於不要特長,這項政策有利於放棄功利化導向,引導家長和老師培養孩子興趣常態化。」對於教育部有關2020年前取消義務教育階段各類特長生招生,2018年初中起始年級開始全面取消體育、藝術等中考加分項目的通知,山東省某高中教務處處長、語文老師代可玲說,新政策會讓升學環境更公平,同時也有助於讓體育運動和藝術學習回歸素質教育的初心。
特長生是指在某些方面(如音樂、體育、繪畫等)優於普通人的學生。顧名思義,特長生主要是指少數的有天賦的學生。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或者特長生招生的初衷是為了發現人才、因材施教,優待特定人群,彌補招生制度的缺陷、鼓勵學生全面提高素質。然而,學校降分或破格招收特長生卻被當做升學的「捷徑」。
「升學考試競爭激烈,對於文化課成績不好的學生,家長和老師通常會讓他們走這條捷徑——學習特長。一些家長不管孩子有沒有興趣、特長,只想通過特長生讓學習成績平平的孩子進名校,甚至不惜重金送孩子上各種培訓班;學校為提高升學率,設置專門的特長生班;校外的輔導機構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考前異常火爆;有些學生沒有任何特長也通過找關係走後門能夠成為『特長生』,現實中出現了大批量『功利化』的特長生。」代可玲越來越感覺現在的特長生有點「變味」,「踢足球、打籃球、遊泳、跑步等體育特長本來是一種愛好,體育特長生是在較好的基礎上再努力提高,但是現在的特長生卻是從零基礎學起,而且也是非常辛苦地訓練,但是目的不是因為喜愛,而是為了應試,只是把特長看作升學的一塊敲門磚。」
雖然地方實施細則尚未出臺,但這項政策終將要落地。「取消特長生招生,能讓熱衷於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家長,理性思考孩子學特長的初衷——從孩子的興趣和成長出發,而不是為了拓寬升學途徑。真正有興趣和才華的人也不會因為取消特長生招生就放棄學習才藝。有特長的學生也會更加重視普通文化課的學習,促使其自身素質全面發展。」代可玲表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孩子的興趣為第一導向,摒棄功利性目的,也許更有利於孩子更健康快樂地成長。將學生興趣與愛好的培養融入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活動中、貫穿到平時的家庭生活中,兼顧文化知識學習和興趣特長培養兩個方面,才有利於培養出健康、多才多藝的綜合型人才。」(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