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脊梁 做向上向善的力量
胡霞書記在成都七中(高新校區)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回到美麗的校園。我要特別對高一、初一和國際高中高一的同學們和新老師說:我代表國棟校長和所有七中人歡迎你們加入七中大家庭。老師們、同學們,進入校園,我們可能會發現一些變化:藝術樓、音樂廳、墨池書院有了新的風貌、競賽和學生社團在國際國內大賽屢獲佳績、傑出校友徐榮凱兄弟撰寫新校歌……這些變化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變化的本身,有七中文化的創新發展,還有學校為同學們的成長,改善辦學條件的不懈努力,以及無數的人們犧牲休息,冒著酷暑付出艱辛努力的精神承載。讓我們向他們表示敬意和謝意。
同學們,暑假中,多條信息刷爆朋友圈:俄羅斯世界盃凸顯拼搏、超越的體育精神;奧運十年燃起整個民族的激情記憶;寒門學子在艱苦中錘鍊品格,憑藉不懈奮鬥考上北大;8.15日本投降日提醒中華兒女銘記歷史、居安思危。甚至,就在前天,關於「開學第一課」的各種評議在不斷升溫。眾多信息中,我選擇三條和大家分享:
一篇文字打著「人民日報」的虛假噱頭,取名《道德淪喪是當前經濟滑坡的根本原因》, 認為當今中國道德淪喪,人欺人、人騙人、人害人。該文言辭激烈,頗有煽動意味,引得網友,特別是學生群體轉發。8月中旬,中央電視臺《習近平引領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一文用數據說話,用中國經濟2018上半年的成績單,有力回應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
另一篇熱文名為《什麼是文化蠶食和處心積慮》,曝光了個別歐美國家組織職業寫手,編撰成千上萬的文章和段子,處心積慮地侵蝕中國人的民族自信。他們以抹黑雷鋒、邱少雲、焦裕祿的方式毀滅中國人對民族英雄的崇拜,動搖中國人的信仰價值。以《中國人丟臉丟到國外去了》等虛假文章或以點概面的新聞,全面醜化和詆毀中國人的形象。幕後推手用心之險惡,昭然若揭。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9月1日20:00播出的《開學第一課》後,對於不守時、商業氣息濃厚和第一課的價值定位等,很多網友發表了不同的觀點。這件事情給予我們兩點感悟:第一,每一個教育教學行為背後,都應該有思想理念和價值觀,不僅是「第一課」;第二,我們欣喜地看到一些評價、甚至包括尖銳的批評意見中所蘊含的正確價值取向。如果說央視「第一課」是試金石,已經試出了公共道德的成熟與理性,也為家庭和學校教育提供了反思價值。
老師們、同學們,人的全部尊嚴在思想,思想成就人的偉大。成都七中培養的是有思想力的學生。自媒體時代,充斥著低俗與炒作,搞笑與謾罵,謊言與包裝,事實與真實,真理與謬誤。在海量信息以及由此可能帶給我們的迷惘與浮躁中,只有獨立思考、理性判斷才能明辨是非、洞察價值、堅定「理想信念」、塑造「精神靈性」和「心智健康」,從而形成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成都七中承擔著為國家培育英才的任務,「全球視野、中國脊梁」幾個大字赫然印在兩校區醒目的牆體上,我常常在想,除了拓寬眼界和胸襟、立志報效國家的理解,我們應該涵養七中學子哪些品質,來匹配或者說達成這個培養目標,真正孕育未來中國的脊梁,成就這個社會、國家和民族乃至人類向上、向善的力量。因為,我們培養的學生是什麼樣子,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就是什麼樣子。
我希望,初高一的同學能儘快地調整身心,規劃新學段的成長目標。成長就是不再依賴父母、懂得奮鬥,並矢志不渝的過程;成長就是真切地發現自己並生成承擔的精神、勇氣和膽略的過程,你從哪裡來並不重要,關鍵是要知道到哪裡去?以多少分或以什麼狀態進入七中都不重要,因為,起點不決定終點。期望同學們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養成良好習慣,找到科學學習方法,敢於質疑、不斷創新,讓自己的潛能最大化。望同學們從容自信、自主規劃,於喧囂嘈雜和緊張焦慮中靜下心來,增強定力,擺脫假期中遊戲成癮和手機依賴症,自覺屏蔽對學習和成長有害的東西,寧靜以致遠,成就不同於「別人」的獨特的自己。
我希望,初、高二同學,經過在七中的成長體驗,能在數據化、工具化的時代,做一個溫潤、豁達、有襟懷的人。觀察生活、熱愛自然、思考人生;努力積累、厚積薄發。此外,在人際交往中,摒棄自私和自我中心,以律人之規律己,以愛己之心愛人;在遭遇挫折和困難時,少一些抱怨與退縮,抱怨是生命裡粗糙而寒冷的東西,它會磨損生命的柔軟,冷卻人性的溫度;退縮是弱者的選擇,對於改變無濟於事,只有堅韌、勇敢和頑強,才是戰勝困難的良丹妙藥。
我希望,高初三的同學們,擁有詩與遠方的情懷,拒絕庸常、追求卓越。在知識的枯燥和熟練之間,感悟、提升思維品質,學習的每個環節要做到規範、精準、極致,極致可以成就品質。在這些極致的背後,是對我們的意志、心理和思維的錘鍊。經歷和奮鬥高初三,我們收穫的一定不只是成績的本身,還有不怕困難、挑戰極限的果敢與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成績是測不出誠信、責任、使命感、正直和熱忱的水平的。要有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平和達觀、理璞成璧的覺悟。人生的真諦,也許就蘊藏在點滴耕耘中。
老師們、同學們,今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近一個世紀前,烽火狼煙、遍地瘡痍:上海南站日軍空襲下的兒童茫然無助,陪都重慶火光四起、幾乎被夷為平地;細菌戰留下中國歷史上慘絕人寰的一頁;日軍以殺人競賽凌辱六朝古都,每張黑白照片都讓人痛徹心扉。那時的學校,竟有這樣的標語:「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中華民族歷盡苦難、前赴後繼,犧牲了無數優秀兒女,才取得了艱苦卓絕的勝利。抗戰勝利日70周年閱兵時,耄耋之年老兵的一個軍禮,讓我們熱淚盈眶。
因為,這是對先烈的告慰,更是對和平的期許!同學們,中華民族任人宰割和蹂躪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但國弱被人欺的教訓卻是慘痛的。和平年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青年學子,要立報國、強國志,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緊密聯繫起來,振興中華,服務人群。
老師們、同學們,戊戌變法的愛國熱情、民族意識和思想創新穿越兩個甲子歷久彌新;黨中央在改革開放40年後的今天,奏響「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的時代最強音。中華大地,一片生機、欣欣向榮。回望近百年前的烽火,唯有強大的祖國,才能賦予「中國人」以尊嚴。而祖國的強大,需要一代代青年發榮滋長,成長為國之中堅,如脊梁般挺拔。七中學子,當志存高遠,心繫家國,使命在肩,砥礪奮進,勇往直前。期待著你們挺起脊梁,真正成為未來中國向上向善的力量。
謝謝!
胡霞@成都七中
2018年9月3日
來源:成都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