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狂轟亂炸,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面對「電子誘惑」?

2020-08-02 貝格爾國際託育中心
電子產品狂轟亂炸,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面對「電子誘惑」?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層出不窮,讓廣大家長在育兒上少了很多「負擔」。

「哄孩子嘛,丟給他一部手機,點開個短視頻,看去唄!」

電子產品狂轟亂炸,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面對「電子誘惑」?

歐美頂級育兒雜誌《Parents》曾針對3歲左右的寶寶做過這樣一個小調查,使用四個問題詢問普通寶寶和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寶寶,發現他們的思維方式差異很大!

Q1:把一張卡片藏在背後,讓孩子猜猜卡片上是什麼?

普通寶寶:恐龍?數字?小狗?飛機?花朵?......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寶寶:不知道/看不見/讓我看看/是什麼?

Q2: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之後,詢問孩子在幼兒園都做了什麼?

普通寶寶:今天誰誰誰怎麼了,我怎麼了,老師怎麼了,滔滔不絕的說很多,中間還夾雜著自己的感想。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寶寶:吃了什麼/做了什麼遊戲/學了什麼/不知道/沒做什麼。

Q3:讓寶寶畫一個房子,告訴他隨便畫,想怎麼畫都行。

普通寶寶:畫得認真投入,中間會停下來思考一會兒,畫的房子比較多樣。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寶寶:畫的過程中始終不說話,畫畫時不認真,如果遇到問題會停下來求助,或者乾脆不畫了。畫的房子非常規矩,沒有什麼新鮮的地方。

Q4:對寶寶畫的房子提出疑問:為什麼只有一扇窗戶?玻璃為什麼是藍色的?門上沒有畫鎖被壞人(大灰狼)進來怎麼辦?

普通寶寶:每個問題都有自己的解釋和答案,對自己畫的房子非常有自信,並願意修改。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寶寶:有的問題不能回答,對於提問顯得不高興,對畫房子也失去了興趣,並傾向於讓父母自己修改。

誠然,用手機哄0-3歲的孩子,家長是輕鬆了不少,孩子似乎也樂在其中,但這對寶寶而言,不僅會影響思維方式的改變,更會對孩子的感官系統、運動系統、認知能力、語言能力的發展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使用電子產品對0-3歲嬰幼兒的六大影響

喪失主動思維能力

1-3歲的孩子正值自主探索階段,通過探索發展認知能力,促進大腦發展,而使用電子產品,會讓孩子減少自主探索的機會,降低主動思考的能力,未來遇到問題時傾向於用最直接簡單的方式解決,或者置之不理。

影響視力,造成不可逆傷害

電子產品強烈的光線,搖晃的動態圖像以及濃烈的色彩對0-3歲嬰幼兒的眼睛來說都是刺激,容易導致近視、散光、斜視等問題,嚴重的話還造成視網膜的永久性損害。

特別是2歲前的孩子,視覺等感官系統正處於發育完善的關鍵期,過度強光刺激會對視覺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影響聽力及語言能力

寶寶一歲後進入語言發展期,通過聽大人說話、模仿大人說話、接受大人反饋的方式逐漸開啟語言能力。

電子產品只能單方面的給予孩子語言輸入刺激,並不能讓孩子產生交互和輸出鍛鍊,極容易造成語言發展遲緩。

並且,長期沉浸在電子產品的世界中,聽到的都是人工合成的電子聲音、音樂聲音,會損傷寶寶的聽覺神經,並對早期語言練習造成障礙,減弱認知世界的能力。

失去學習興趣

電子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動態的聲光刺激,由於1-3歲嬰幼兒認知能力和記憶力有限,持續的高強度生理刺激,會造成幼兒陷入一種持續的低效率無意識輸入狀態,影響阻礙幼兒早期的語言學習和認知發展。

而寶寶在經歷過電子產品高強度的動態刺激之後,會對靜態的繪本、玩具等失去興趣,降低自主探索學習的欲望。

影響骨骼肌肉系統發育

骨骼是構成肢體的主要架構,配合肌肉系統對動作協調性和管理身體各器官扮演了重要角色。0-3歲嬰幼兒身體發育中最重要的就是骨骼的成長,0-1歲期間骨骼發展最快,幼兒期則以大肌肉發展為主,適合做全身性的運動。

在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長時間的坐著看電視、低頭看手機,會對寶寶的頸椎、脊柱等骨骼成長發育造成影響,而長時間的不活動,也會減緩肌肉系統發育。

約束想像力空間的發展

2歲後,寶寶進入了快速認知事物的前運思期,通過同化作用和調適作用不斷認知學習,遭遇新的刺激,增加基模的數量。電子產品的大量感官刺激,會固化幼兒對某一事物的認知,約束想像能力的發展。

電子產品狂轟亂炸,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面對「電子誘惑」?

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面對「電子誘惑」呢?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

2歲前儘量不使用電子產品

0-2歲是孩子視覺、聽覺等感官系統發展的關鍵時期,要避免強烈聲光電的刺激,保護孩子感官系統的正常發育。

其次,1-2歲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父母要及時與孩子進行互動和引導,讓孩子練習發音和表達。

高質量的陪伴

再高科技的電子產品也抵不過父母的高質量陪伴,畢竟孩子早期接觸電子產品只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和家長的溝通互動才是主動的過程。1-3歲的幼兒最需要的不是電子產品高強度的刺激,而是親子間持續的互動和陪伴。

提高父母陪伴質量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與孩子進行親子遊戲,給孩子講一個故事,做做好玩的科學試驗等等。

設置規則

過度的放縱與嚴格的禁止都是不科學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對於2歲以後的幼兒,千萬不要將使用電子產品作為獎勵或懲罰的手段。

家長可以給孩子設定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比如每次只能玩半小時,設置好半小時的鬧鐘,如果按時歸還,下次還能再玩;如果不按時歸還,下次就沒得玩了。

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孩子的規則感,另一方面讓孩子逐漸形成了時間概念。

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早期的很多行為都是在模仿父母。

孩子小時候根本不知道手機、IPad是什麼,看到爸爸媽媽玩,所以才因為好奇也想看看是吸引了爸爸媽媽的注意。

然後,孩子學著父母的樣子在這裡劃一划,那裡按一按,逐漸被裡邊的新奇吸引。每當父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時,孩子也要玩的意願就會更加的強烈。家長以身作則的榜樣形象,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直觀的影響。

當然,我們生活在這個信息與科技的時代,想要讓孩子徹底摒棄電子產品是不現實的。面對電子產品的狂轟亂炸,貝格爾將與廣大家長朋友一起給孩子充足陪伴、適性引導、細緻照護,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焦點

  • 你家小孩買過「狂轟亂炸」嗎?這種玩具是「三無產品」
    【講述】孩子踩得歡,家長心慌慌邱先生的孩子在天元區一小學讀三年級。最近接送孩子時發現,很多孩子喜歡玩一種名為「狂轟亂炸」的玩具。玩耍時,將「狂轟亂炸」丟在地上,不停地踩,踩的過程中會發出「嘭」的巨響,還會濺出白色泡沫。
  •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家長該怎麼做?教育專家支招
    網際網路時代,電子產品已經融入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電子產品在給孩子帶來便利同時,其合理使用問題也是每個家庭幾乎要面臨的挑戰。11月28日晚,市教育局聯合東莞報業傳媒集團、東莞市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文質教育研究院共同組織開展「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家長可以這樣做」愛家慧家——家長成長直播公開課。
  • 孩子貪玩電子產品,到底是誰的錯?
    而現在自從有了網課,根本管不住孩子,有時候甚至網課都結束了,孩子還是不肯上交,美其名曰在複習。長期使用電子產品,不僅影響孩子的視力,還可能看到一些不該看的內容。此外還有些孩子會亂花錢,之前就看過一個報導,10多歲的孩子在網上給主播打賞數萬元,直接把家底給敗光了,為此很多人都吐槽現在的孩子太不省心了,但真的全是孩子的錯嗎?
  • 童年極易上癮的東西—電子產品的利弊,如何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
    導讀:童年極易上癮的東西—電子產品的利弊,如何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童年極易上癮的東西—電子產品的利弊,如何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電子產品助力孩子成長,家長如何平衡和引導網絡對孩子的影響?
    如何讓電子產品成為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橋梁?現代社會很多家庭之間最大的矛盾就是電子產品,孩子和父母之間很多時候往往無話可說,不是家長拿著手機,就是孩子抱著平板不放。在電子信息社交的時代,其實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讓電子產品成為孩子和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而不是敵人。
  • 孩子迷戀電子產品,真的都是他們的錯?
    而現在自從有了網課,根本管不住孩子,有時候甚至網課都結束了,孩子還是不肯上交,美其名曰在複習。長期使用電子產品,不僅影響孩子的視力,還可能看到一些不該看的內容。此外還有些孩子會亂花錢,之前就看過一個報導,10多歲的孩子在網上給主播打賞數萬元,直接把家底給敗光了,為此很多人都吐槽現在的孩子太不省心了,但真的全是孩子的錯嗎?
  • 疫情期間,孩子沉迷電子產品?4條建議家長必讀
    電子產品的使用問題,在疫情期間,更凸顯為一個讓家長們頭疼的問題。很多父母覺得在這段時間和孩子的相處會變得非常的累,希望孩子儘快開學。那麼開學前這段時間,作為家長,該怎樣引導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呢?>第二點,為孩子構建一個抵制誘惑的環境。
  • 面對電子產品失控的孩子,作為家長,你可以這樣做......
    家長說了、罵了、打了,孩子都無動於衷。更糟的是,身處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甚至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對抗家長斷網的高壓政策......相信作為家長,你也一定能感受到曉怡媽媽的焦慮與無力。 作為家長,你的孩子喜歡玩電子產品嗎?你會讓他玩電子產品嗎?面對孩子玩電子產品失控,你會如何應對呢?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幫助孩子在玩電子產品時能適度,不失控?
  • 孩子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家長應起到正確示範和引導作用
    如果無節制地使用電子產品,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得不到很好的培養,交際能力發展將受到影響,也會阻礙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不利於孩子主動探索生活,甚至產生依賴心理不能自拔,更容易引起長大後沉迷於網路遊戲而影響學習。為了適應5G時代社會學習生活要求,電子產品不能絕對化地限制使用,這樣就要求家長既要教育和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使用方法,又要有效防止孩子對於電子產品形成依賴性。
  •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各年齡段孩子電子產品使用建議來啦!(轉給家長)
    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該怎麼使用電子產品其實,電子產品就像是把雙刃劍。作為我們成年人,很多人都無法抵制電子產品的誘惑,就更別說孩子了。那麼,我們的孩子該如何使用電子產品,應該把握怎麼樣的一個度,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如何防止孩子過度沉迷其中呢?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幹預措施。
  •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家長要明白"堵"不如"疏",科學引導是關鍵
    而孩子們也不可避免的,越來越早的開始接觸電子產品,想要把孩子與智慧型手機完全隔離,現在已經變成了一件近乎不可能的事情,那麼如何科學地處理孩子與手機之間的關係,已經成為了每位家長的必修課題。每次教育豆豆時,他都會大聲頂嘴說:&34;氣的家長不知該拿他如何是好。
  • 如何引導寶寶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使用的人也是越來越低齡化,現在每個家庭的電子產品大部分人都是人手2臺手機、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電視、平板等等!寶寶從小在電子產品堆裡長大,如果說要做到完全和電子產品切斷關係基本是不可能的,現在的小寶寶實在太聰明了,從兩三個月就開始喜歡盯著電子產品看了,大人看什麼他們也喜歡看什麼,而且很容易就能get到關鍵點。
  • 「巧用」電子產品 引導孩子放下手機
    □師說者:王幼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教師、福建省語文骨幹教師)炎炎假日,孩子們待在家裡,電視、電腦、手機「圍繞」身旁,這可愁壞了忙碌中的家長們。身在單位的他們恨不得24小時陪伴左右。科技的發展使網絡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小巧方便的手機更是令人難以自拔:一機在手要啥有啥,一機不見魂丟一半。
  •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各年齡段孩子電子產品使用建議來啦!(轉給...
    不少家長都在為孩子沉迷手機等電子產品頭疼。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今天這篇文章,推薦老師轉給家長。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有關幼兒接觸電子屏幕時間的建議報告。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該怎麼使用電子產品其實,電子產品就像是把雙刃劍。作為我們成年人,很多人都無法抵制電子產品的誘惑,就更別說孩子了。那麼,我們的孩子該如何使用電子產品,應該把握怎麼樣的一個度,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如何防止孩子過度沉迷其中呢?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幹預措施。
  •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各年齡段孩子電子產品使用建議來啦
    作為我們成年人,很多人都無法抵制電子產品的誘惑,就更別說孩子了。那麼,我們的孩子該如何使用電子產品,應該把握怎麼樣的一個度,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如何防止孩子過度沉迷其中呢?電子產品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於如何使用。
  •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含:各年齡段孩子電子產品使用建議)
    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今天這篇文章,推薦老師轉給家長。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有關幼兒接觸電子屏幕時間的建議報告。作為我們成年人,很多人都無法抵制電子產品的誘惑,就更別說孩子了。  那麼,我們的孩子該如何使用電子產品,應該把握怎麼樣的一個度,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如何防止孩子過度沉迷其中呢?
  • 小學生愛玩手機,家長不可強勢打壓?各年齡段孩子電子產品使用說明...
    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該怎麼使用電子產品其實,電子產品就像是把雙刃劍。作為我們成年人,很多人都無法抵制電子產品的誘惑,就更別說孩子了。那麼,我們的孩子該如何使用電子產品,應該把握怎麼樣的一個度,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如何防止孩子過度沉迷其中呢?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幹預措施。
  • 如何應對電子產品使用低齡化?
    對此,有家長煩惱、不贊同,也有父母表示支持。那麼,面對電子產品使用低齡化,究竟該如何保護未成年人呢?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調查。電子產品走俏校園「媽,我已經放學了,在學校門口的蛋糕店裡等你。」9月3日下午,在我市一所小學門口,剛剛放學的五年級學生涵涵從書包裡掏出手機給媽媽打了個電話。隨後,他和一個同學結伴前去不遠處的蛋糕店。
  • 該不該抵制寶寶接觸電子產品?如何正確引導?這4點會給你啟發
    那麼,寶寶在多大的時候可以接觸電子產品?如何正確引導?在接觸電子產品時,不斷變化色彩強度的屏幕極容易使孩子的眼睛疲勞,從而出現屈光異常、斜視、內斜視、近視、散光等問題。2. 18-24個月的寶寶(1歲半—2歲)在這個年齡段,家長應幫助寶寶選擇看哪個節目,何時看,且要和寶寶一同觀看,並給寶寶講述其中的內容。3. 2-5歲的寶寶家長應嚴格限制寶寶每天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不可超過1小時。
  • 《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面對電子產品的誘惑父母應該怎麼做?
    圖:新書實拍面對電子產品的誘惑父母應該怎麼做?孩子就是愛電子產品,怎麼辦?為什麼父母不可以讓孩子罰跪?幾歲可以交異性朋友?……有太多父母,總是抗拒這類問題,才讓孩子錯失被好好教導的機會。圖:新書實拍2021年重點親子圖書《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是汪培珽親歷教育手記,以孩子為主題,記錄與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 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叛逆、交朋友的煩惱、3C產品的誘惑,小孩漸漸長大,不再黏著父母,父母要如何適時放手,卻又不能完全放任。汪培珽以自身觀點出發,透過不斷與孩子磨合的過程,有了一套標準,叫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