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養男孩兒上,最大問題是,男孩兒和女孩兒的身體構造不同。
反正現在是泌尿科最火項目之一,也不管是真正需要的,還是因為擔心來「湊熱鬧」的,尤其是寒暑假簡直是一號難求。關於男寶的私處清理,首先肯定的是,用流動的清水洗是最好的。包皮還沒有完全翻開之前,不要刻意擼包皮,強制露出陰莖頭,洗澡時只要稍微衝一衝就可以了。強行翻開包皮只會讓寶寶覺得疼,還可能造成撕裂和疤痕。如果包皮可以回推,可以稍微往回擼一下,衝一衝,然後及時把包皮恢復原位。PS:不要覺得寶寶的小雞雞上有白色的分泌物,不洗乾淨的話,髒髒的,其實這是包皮垢,在包皮沒有翻開之前,包皮垢本身包裹在包皮裡,極少機會接觸外界的病原體,尿道出來的尿液本身就是無菌性液體,保證了每次小便都是一次自淨,保持了包皮內這個微環境的清潔度。家長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捏著小雞雞的中段,輕柔地擼一下包皮,讓陰莖頭和冠狀溝完全露出來,再進行清洗。PS:包皮能夠翻開之後,包皮垢會有接觸到細菌、病毒的機會,包皮內的微環境發生改變,在洗的時候露多少洗多少就可以了。清潔的時候,水溫要控制在40℃以內,如果只是局部清潔的話,可以控制在32-34℃。「有的娃某段時間特別喜歡摸小雞雞,而且還喜歡揪著自己的玩兒。」收起你難以啟齒、蜜汁尷尬的微笑,這個問題十個娃裡八個都會這樣!DD才幾個月的時候,洗完澡晾、屁屁穿尿不溼之前,就會揪小雞雞,捏小蛋蛋。嚇得C媽直問:揪這麼長真的沒事嗎?捏這麼用力真的不會捏爆嗎?哈哈,其實是沒關係的,小月齡的寶寶只是在探索,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就像探索自己的手腳、鼻子、眼睛一樣,在他們眼裡小雞雞是身體的一部分。反而是大人嚴肅的表情、誇張的語氣、大張旗鼓的阻止,會變相地強化這種行為。正確的做法是,減少裸露的機會:及時穿上尿不溼、小內褲,不要穿開襠褲和光屁股。除此之外,像DD這種偶爾探索的,也不用刻意幹預,如果娃只是玩幾下,那就直接忽視。如果玩起來沒完,這個年齡階段,最好的方式是不漏聲色地轉移注意力:玩個遊戲,遞個玩具,吃點好吃的。只要有更有意思的事情,孩子不會沉迷於「自我探索」,防止養成不良的擺弄生殖器的習慣就可以了。2歲及更大一些的孩子,喜歡玩小雞雞則是探索初期的「性器官刺激愉悅」,但是這種感覺,跟成人眼中的「性早熟」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從人類學角度來講,追求對生殖器的自我刺激,不管在哪個年齡段來講,都是正常的行為。責備他們依然不是一個好主意,這只會引起內疚感和羞恥感。這個年齡段真正應該讓孩子知道的是:這種行為和感覺是正常的,但卻是私人活動,不能在公共場合或大庭廣眾去做。如果去斥責的話,很容易讓娃覺得這件事情「可恥」,對娃以後的性健康和自尊心造成負面影響。另外,如果讓寶寶認為追求自我愉悅是一件羞恥的事,那麼孩子就容易將「身體愉悅」和罪惡感關聯起來,罪惡感越深,沉溺其中的衝動就會越強。當然,如果該行為頻繁,父母就要注意豐富孩子的生活樂趣,給他足夠的關注。帶寶寶一起玩遊戲、講故事、去戶外等,通常在無聊或緊張的狀態下,孩子們更容易出現「研究自己」的行為。再有就是,洗乾淨手,寶寶的手上是有細菌的,摸小雞雞的時候很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美國權威兒科雜誌《Pediatrics》這次給出了官方數據,咱們來看看娃「達標」了沒?如果有個2歲3個月的寶寶小雞雞是5.0cm,按照表格裡這個年齡段的平均長度應該是在6.0-4.0範圍,那這個標準就是正常的,如果長度低於臨界值2.8cm,那就需要引起注意了。(不過這畢竟是國際範圍採樣的標準,亞洲寶寶拿來對比可能會存在偏差,數據只是供參考)就是在娃平躺的自然狀態下,將JJ最大程度的90°拉伸,拉到不能拉就可以了(並不是硬拽哈),然後,用量尺從雞雞根部(恥骨聯合的基部)量到陰莖頭頂部。寶寶的下身脂肪堆積,小JJ只能被埋沒在肥肉裡,見不到「太陽」,除非用手壓下肥肉才能讓它露出來。這個就跟身高一樣,成長中的孩子,同齡人之間的身高發育也會有幾釐米的差值,小雞雞也是一樣的,也是有一個過程的。等到青春期的時候,雄激素大量分泌,小雞雞也會「長大」。關鍵是,不佛系你也沒幹預辦法啊。當然,也有病理性的因素,比如內分泌功能異常、生殖器畸形、小陰莖等情況的。所以,當孩子不胖,看不到小雞雞、比別人的短很多、雞雞形態奇怪時也是要警惕的,以免耽誤病情。這個更容易讓我們往其他思想上想,打住!這同樣是正常現象。這可能跟性激素作用和外部刺激有關,當刺激娃的敏感區的時候,陰莖海綿體充血,自然會有勃起的表現,當孩子想尿尿時候也會有勃起現象。雖然總是強調女孩子少穿開襠褲,同樣對於男孩子也無不例外。開襠褲,小雞雞是肯定要暴露在外邊的,那麼一是衛生問題(暴露在外)二是安全問題(碰到、夾傷)。拉鏈褲也是儘量不能穿的,如果小雞雞被拉鏈夾住,真的是能夠想像到的疼!眾多周知,大多數的男孩子尿尿是站著的,所以很多大人就有疑問,教孩子如廁時候是站著還是坐著。等3歲以後,孩子如果對站著尿感興趣,可以讓爸爸教他站著尿尿,包括扶著小雞雞等步驟。切記一定要爸爸參與哦,畢竟2~3歲的孩子也要開始建立性別概念了,而且同性的構造是一樣的,更容易示範,不是嗎?雖說相對於女娃來說,男娃可能會略微「糙」一點,但如果要有小雞雞發紅的症狀也是需要警惕的。除了發現小雞雞發紅外,還可以觀察有沒有其他的表現: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排尿時大哭、易怒、捂住生殖器)尿液帶血(棕色、紅色或粉色,並不是發紅就是帶血,水分攝入少、吃了紅色食物也有可能發紅);要是伴有以上症狀,就要考慮是尿路感染了,需要及時去看醫生,接受治療。好了,篇幅有限,這幾個問題,是留言裡經常看到,電話經常被諮詢的問題。希望能解救一些因為小雞雞而茫然、尷尬、無從解惑的大人們!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兒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養育、疾病、心理知識。原創公眾號:CC爸媽(cc-bama)
覺得文章還不錯,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