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多動症兒童越來越易怒?他們可能抑鬱了!

2020-12-20 韓海英兒童心理諮詢

撰文:海英博士 | 編輯:暖暖

歡迎朋友圈分享

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

抑鬱症,大家都聽說過,多動症估計也不陌生了,那你知道麼,多動症的兒童也會患抑鬱症!很多家長會問:孩子看起來嘻嘻哈哈的,怎麼訓他都不往心裡去,除了脾氣越來越暴躁,怎麼可能會抑鬱呢?問題的關鍵就出在孩子脾氣暴躁上,也就是「易怒」,而這「易怒」就是孩子抑鬱傾向的一個信號。2017年,(奧爾加·艾爾)Olga Eyrea等人在《Journal of Aective Disorders(情感障礙雜誌)》上發表了名為《Irritability in ADHD: Associations with depression liability(多動症的易怒:與抑鬱傾向相關)》的研究報導,闡釋了「多動症」、「抑鬱症」與「易怒」這三種現象之間的關係。今天我們就一起從專業的角度來了解一下!

- 慧心源家長課堂正式開始 -

兒童情緒系列

-01-

兒童多動症與「易怒」之間的關係

多動症是兒童期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紊亂的疾病,會影響孩子成長的很多方面。多動症兒童在青春期後更容易患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因此,在促進早期幹預和預防方面,確定患有多動症的兒童是否有患抑鬱的風險是很重要的。

易怒

「易怒」可以被描述為與情境不相稱的憤怒、發牢騷或發脾氣的傾向,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群,可以理解為病理性的表現。

「易怒」在注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的兒童當中很常見,在對立違抗性障礙中的一個「易怒」也比較常見,表現為經常發脾氣、經常生氣和怨恨、經常敏感或容易被人別人惹惱,如同學不小心碰他一下了,就會發脾氣甚至動手打對方,玩著玩著就生氣了。

DMDD

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將嚴重損害兒童的「慢性易怒」定義為一種新的診斷類別,稱之為破壞性心境失調障礙(DMDD)。

在一般人群中,易怒表現與情緒障礙、抑鬱症的發生風險有關,有一部分抑鬱症患者的最初起病就是從容易發脾氣開始的。

從我的臨床經驗上來看,易怒的多動症患兒往往心境是壓抑的、鬱悶的,對很多事情不感興趣了,無法用正確的方式緩解憤怒。這說明易怒的患兒已經伴發抑鬱情緒或者有抑鬱的傾向了,然而需要有研究來證明多動症患者的這些症狀是否是抑鬱障礙的早期標誌。

-02-

一個多動症與「易怒」「抑鬱症」的相關研究

為了更多的了解多動症,下面來一起看奧爾加·艾爾等人所做的一項多動症的相關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所篩選的被試是來自英國兒童精神科及兒科門診的696名被診斷為多動症的兒童,他們的平均年齡是10.9歲。

研究方法主要採用了問卷法和訪談法,被試的父母完成了關於孩子的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評估問卷,研究人員了詢問孩子前三個月出現的各種精神疾病的症狀,並通過調查問卷評估了當前父母的抑鬱程度和家族抑鬱史。

根據家長的問卷調查結果,易怒的症狀在被試樣本中很常見,易怒症狀評分均值為2.19,其中只有9%的被試無易怒症狀,15%的被試有一種易怒症狀,23%的被試有兩種易怒症狀,53%的被試最多有三種症狀。

結果還表明,易激惹和破壞性心境失調障礙的症狀,在多動症兒童中很常見。而增加的易激惹性與抑鬱傾向的相關標誌,樣本中幾乎所有兒童都至少有一種易怒症狀,這些結果支持了「易怒」可能是兒童情緒障礙的早期標記的假設。

經過DMDD的診斷、以及兒童焦慮和抑鬱量表得分,訪談父母當前的抑鬱及抑鬱家族史,得到了一些結果顯示:

總體而言,該研究結果表明,多動症兒童易患破壞性心境失調障礙和易怒,而易怒水平的升高,與出現抑鬱傾向有關。樣本中幾乎所有兒童都至少有一種易怒症狀,會造成兒童生活許多方面的嚴重功能障礙,並可能預示了未來的抑鬱症患病風險,這與多種已知的兒童和抑鬱症家族史標誌相關。

也就是說:對多動症和易怒性進行常規評估,可能有助於了解哪些孩子未來患抑鬱的風險最高。及時識別和治療這些兒童的多動症很重要。

-03-

研究解讀

奧爾加·艾爾等人所做的研究和我的臨床觀察是相符的,在多動症兒童中,易怒的表現不僅顯示孩子目前處於情緒的困擾,如果不進行有效幹預的話,孩子的將來患抑鬱症的風險會增加。

在臨床很多案例中也可以看到,在中學階段患抑鬱焦慮的中學生中,一部分就屬於這種情況。

多動症兒童的易怒表現會給他自己和周圍環境帶來很大的困擾,尤其是在學校裡,易怒使得他們會表現得更加衝動,擾亂紀律,攻擊同學,學業成績下降等

當我們幫助多動症的孩子疏導情緒,提升了相關的情商能力之後,孩子在學校的狀態明顯好轉,有的孩子學業成績也相應提升。

幫助多動症兒童提升情緒調控能力,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走出情緒困擾,減少將來患抑鬱症的風險。

感謝家長朋友對慧心源快樂情商學院的持續關注。情商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習。慧心源和大家一起在孩子情商培養的道路上共同前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多動症兒童越來越易怒?他們可能抑鬱了
    抑鬱症,大家都聽說過,多動症估計也不陌生了,那你知道麼,多動症的兒童也會患抑鬱症!很多家長會問:孩子看起來嘻嘻哈哈的,怎麼訓他都不往心裡去,除了脾氣越來越暴躁,怎麼可能會抑鬱呢?問題的關鍵就出在孩子脾氣暴躁上,也就是「易怒」,而這「易怒」就是孩子抑鬱傾向的一個信號。
  • 兒童多動症越來越多,想了解多動症的原因?聽聽兒科醫生怎麼說!
    近些年來,多動症患兒數量不斷增加,多動症不僅影響孩子的生活,也令很多家長很煩惱,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期精神障礙很常見的一種,對於一般的患兒來說,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成績差、活動過多和衝的的行為,甚至還會出現不良反應。那麼引發多動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 孩子多動症和抽動症的區別,家長分不清,看這裡
    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的生活壓力和孩子的學習壓力增加,患有抽動症的兒童越來越多。一些孩子不喜歡在學校學習,調皮,缺乏耐心並且經常眨眼,聳肩,縮頸和其他奇怪的動作。抽動症和多動症的原因有很多,不是單一的原因造成,多動症是由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引起神經遞質傳遞信息失調所致,而抽動症則與基底神經節病理性改變有關。2.臨床症狀差異。
  • 兒童多動症
    美國心理學會公布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簡稱DSM)在1980年對於過動症作了第一次的描述,並將它稱之為「兒童期的過動反應異常。」之後相關學者經過多次修改後,「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這個名詞終於產生,而它的症狀以及診斷的規範也越來越明朗。
  • 你了解多動症嗎?關於多動症你都知道哪些問題?
    一般具有上課易分心 ;做事粗心、拖拉; 心不在焉,易半途而廢 ;經常丟三落四,上課小動作多;話多,插嘴,過度喧鬧……表現的孩子極大可能結緣了多動症。此類孩子不僅給家庭帶來煩惱,給學校帶來麻煩,甚至還會造成一些社會問題。多動症孩子給家庭造成了無數的問題和麻煩,是典型的「麻煩製造者」。
  • 南京看多動症兒童醫院哪家比較好
    南京天佑兒童醫院多動症專科醫生介紹,在日常生活中,多動症兒童的數量呈上升趨勢。多動症作為兒童常見病,家長應全面了解多動症的症狀,以便在去醫院看多動症時候幫助孩子做出正確判斷。那麼多動症的症狀是什麼呢?  1、注意力不集中:兒童注意力短促,容易被外界幹擾分心。
  • 你有成人多動症 ADHD 嗎?
    衝動可以變成易怒、躁動或容易生氣。   此外,組織方面的問題會嚴重影響約會和承諾的履行。   「患有ADHD的成年人有時會在人際關係和就業方面出現問題,因為他們往往不會按照自己說的去做,」馬諾斯博士說。他們往往不遵守協議。隨後他們變得沮喪或焦慮,或不斷地批評自己。
  • 抽動症並發多動症,幾點針對多兒童動症康復的建議,請留意第二點
    認為孩子總是不聽話,抱怨、責罵、無視孩子的需求,對患有多動症的孩子造成二次傷害。而多動症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管理訓練,這樣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更好的效果。定義: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行為疾病。在學齡兒童的患病率一般為3% - 5%,男女比例約為(4-9):1。
  • 兒童多動症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多動症的診斷有兩個標準
    由於多動症對孩子的危害非常大,甚至部分患兒到成年期仍有多動症的症狀纏身,不利於其日後發展。因此,多動症的診斷和治療應當引起重視。那麼一般情況下,兒童多動症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多動症的主要特徵(核心症狀)是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有多動行為,但是注意力很專注,一般不認為有多動症。
  • 被輕視的「多動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在醫學上,多動行為的背後是注意力無法正常集中,多動行為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控力的增加而減少,但注意力上的缺陷很難緩解,這可能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影響孩子一生。  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貴州省精神衛生中心)今年3月6日專門開設了兒童青少年心理(學習困難)門診,半年多裡,已經接診了數百個青少年「多動症」的病例,並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專家團隊的指導下,開展了專業幹預治療。
  • 兒童好動不等於「多動症」
    在兒童心理和行為門診,經常有孩子頑皮,被家長認為患上了「多動症」,但是事實上,臨床上真正患兒童多動症的並不多,只佔其中的1/3,其他2/3的兒童都是屬於貪玩、缺乏學習興趣或有其他精神衛生問題。
  • 工作總是摸魚、走神,你可能得了「成人多動症」
    那麼,你可能患有成人多動症,在醫學上也被稱為「成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簡稱ADHD。你沒聽錯,多動症竟然也有「成人版」,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成年人也會得多動症嗎?1972年,一位美國醫生首先報導了成人多動症病例,醫學界對成人多動症的認知和研究從此拉開序幕。
  • 兒童多動症發病率約7% 6-8歲多動就得治
    好動是天性多動就得治我國兒童多動症發病率約7%,6~8歲症狀最明顯這孩子是好動還是多動?女孩也會得多動症?2月2日起,自治區人民醫院舉行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諮詢義診,主題為「關愛多動症」,專家們將在為期一周的時間內接受家長的諮詢。
  • 兒童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自閉症和多動症中的作用
    自閉症和多動症都屬於神經精神疾病,大腦和神經系統處理信息的方式與大多數人不同。它並不一定意味著任何負面的東西,但它經常在社交情境中引起問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細菌似乎在自閉症和多動症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兒童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自閉症和多動症中的作用
    我們許多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可能受到某種神經精神疾病的影響,前面我們討論了腸道細菌在青少年和成人中高發的應激相關障礙以及老年人群高發的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最後,我們來看看腸道細菌在兒童時期常見的自閉症和多動症中的作用。自閉症和多動症都屬於神經精神疾病,大腦和神經系統處理信息的方式與大多數人不同。
  • 兒童多動症的特徵和危害是什麼?
    ● 多動症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 兒童多動症又稱腦功能輕微失調、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是一種以注意缺陷和活動過度為主要特徵的行為障礙症候群。
  • 兒子有多動症,我要怎麼辦?
    多動症又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兒童期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   多動症常表現為與年齡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衝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性障礙和適應不良。   國內外調查發現多動症的患病率為3%~7%,男女比為4~9:1。   部分患兒成年後仍有症狀,明顯影響患者學業、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後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我國患有多動症的兒童將近2000萬,患病率約為3%~5%。
  • 調皮和多動症的區別的是什麼呢?頑皮是孩子天性不能和多動症並論
    「多動症不用管,長大就好了」——關於小兒多動症不可走入的誤區小孩總是調皮搗蛋,寫作業馬虎,字跡潦草,學習成績也不好怎麼辦?打一頓就好了。——來自長輩的經驗。這些症狀怎麼這麼像小兒多動症?小兒多動症是什麼?都有什麼症狀?該怎麼判斷?接下來,請來自成都西南兒童醫院的主治醫師孟青醫生為大家做詳細解讀。
  • 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症」?
    提及多動症,許多家長的反應都是孩子精力旺盛一天動個不停,調皮又不聽話。殊不知,活潑好動並不等於多動,多動症表現多樣且難以辨別。開學以來,許多家長帶著小孩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問診,詢問自家小孩是否有多動症?看完此文,應該可以為你答疑解惑。
  • 研究發現:兒童多動症可能與飲食有關
    食品夥伴網報導,據食品導航網(www.foodnavigator.com)消息,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最新研究表明,青少年多動症可能與西方的飲食模式(往往是高脂肪及飽和脂肪酸,精製糖和鈉鹽)有關。    多動症(ADHD),在以前的研究中就有很多針對飲食的研究。在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公布了人造色素與多動症之間的關係後至今,這三年內,普遍對人造色素的關注度較高。一些研究還調查了ω- 3脂肪酸在改善兒童行為方面的潛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