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瘋漲,藥店卻迎來倒閉潮,網際網路+藥店能「真香」嗎?

2020-12-13 健康界

上星期,筆者一朋友騎電單車不小心發生了點意外。陪朋友來到樓下藥店找醫生拿點擦傷藥,一瓶紅花油居然18元,記得前年買過也才不到10元,價格漲這麼快?醫生憋了一眼朋友的腿道:「還好沒傷到骨頭,待會幫你揉散淤血再開點藥就成,不過走路還是會有點問題。」

從藥店出來,兜裡一百塊就沒了,看著手上拎著兩三瓶東西,朋友抱怨道,「藥價這麼貴,藥店肯定賺大發了」。但我轉念一想,這家藥店似乎開挺久了,有著不錯的名聲卻一直未翻新店面的裝修,反倒是附近其他新藥店聽說因資金困難問題關門了。加上今年疫情,那些連鎖藥店也關閉了幾家。為什麼藥價翻倍漲藥店卻不賺錢?未來藥店該走向何方?擁抱網際網路會是安全出口嗎?

藥價越來越貴,藥店卻不賺錢?

其實,藥價貴相信大家也深有體會。平常大家小病一般都不願特意往大醫院跑一遭,想著買一盒藥就能解決。往往發現某種常用藥品又漲價或者某種缺貨了。網上關於藥物貴的新聞也不在少數。

筆者為此去網上做了個小調查,發現家常藥物價格普遍上漲,其中某品牌感冒靈顆粒上漲近一倍,從9元漲到17元,雲南白藥氣霧劑27元漲至41元左右,六味地黃丸從25元/盒漲至35元/盒.......當然各地藥價可能稍有不同,但藥價越來越貴慢慢成大家共識,別說小病去醫院,就單去藥店買點藥就讓人「吃不消」。這或讓大家覺得藥品賣這麼貴,藥店一定賺錢。其實不然。

自2017年起,零售藥店併購熱潮湧起開始,藥店的苦日子就悄悄來臨了。據米內網和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2019年全國藥店數量48萬家,下降1.89%,淨減少9220家。零售藥店數量近三年來首次下降。

當時由於市場規模龐大,各大藥企廝殺及併購潮激烈。單體藥店被步步緊逼,連鎖藥店的布局越來越大,資金儲備也開始見底。這場爭鬥賽中,大家都咬牙硬撐,看誰熬到最後就能分食更大的蛋糕。

並且藥價瘋漲時期也正是藥企併購潮湧起之時,那時製藥廠激烈競爭告一段落,大家開始有提價的資格了。但藥店進價成本卻開始顯著提升,賣藥利潤逐漸攤薄。此外,藥店不敢輕易將藥價提高几倍,不然顧客投訴或不再關顧門店生意後吃虧的還是自己。另一方面,加上醫保嚴控費、帶量採購政策和人口結構的變化等原因,藥店銷量及客流也一路下滑。

再加上今年疫情衝擊。藥店生存更是舉步維艱。雖然各地政策對連鎖藥店均有一定程度的扶持,但價格是當時敏感話題。口罩、酒精等藥品利潤少,其餘藥品無法做爆款,加上疫情招工成本提升,開店要面臨檢查、不開店房租壓力等,藥店運營更加艱難。

難!難!難!這年頭做哪行生意都難。但網際網路醫療卻是另一番風景。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網際網路+醫療這條路,符合「真香」定律嗎?

疫情期間經濟低迷,藥店雖難開,但網際網路醫療卻在加速狂奔。據比達發布《2020年第1季度中國在線醫療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為80.9億元,較上個季度增長了10.7%。

此外,據國家衛健委最新統計,國內網際網路診療同期增加了17倍,網際網路服務平臺診療諮詢量同比增長了20多倍。「智療」熱成疫情期間另一道靚麗風景線,而網際網路醫療真是藥店的好去處嗎?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利好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政策,網上就診、買藥等已成新常態。加上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大,這加速了線下藥店不斷湧入網際網路醫療隊伍中。在疫情重創的陰影下,藥店為多元化業務及擴展資金鍊做準備以及單體藥店已難以在併購潮流中生存,擁抱網際網路醫療或是他們最佳選擇。

線下藥店想要進入網際網路醫療賽道卻並非易事,賽道已擁擠不堪。頭部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中就已包含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1藥網、京東健康等。線下藥店要想分食巨頭口中食物並不容易。大家由於資金問題、平臺搭建問題及流量問題等都望而生畏。單體藥店沒法通過自身進入,而連鎖藥店正加速開網際網路醫院,因自身平臺搭建技術、運營人才和流量都不及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不敢輕易涉足。

除開賽道擁擠外,其實網際網路醫療行業也存在亂象。據人民網報導,就有患者某網絡平臺順利購買例如頭孢類處方藥。醫生在簡單詢問並未實際檢查病人或查詢是否有過敏史後「秒開」含抗生素的電子處方,甚至還有些平臺推送處方藥優惠券。雖然網際網路醫療亂象存在,但國家也在加強監管措施,且亂象存在只在個別平臺,一些大的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例如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等此番問題還是少見。

所以說,藥店想要入局網際網路醫療賽道很不容易,距離「真香」也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但藥店們還是有許多方式可以進入該賽道的,例如在疫情期間就有許多藥店開始試水「網際網路+醫療」模式來銷售藥品,通過「網訂店送」或「網訂店取」等方式。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藥店擁抱網際網路+,有何新玩法?

網際網路醫療正處於藍海階段,除開現存在的一些問題,連鎖藥店也在加速進軍網際網路醫療。據易觀醫療行業分析師陳喬姍表示,連鎖藥店進軍網際網路醫療領域會是未來行業內發展趨勢,相較於依託電商平臺等建設的網際網路醫院,連鎖藥店進軍網際網路醫院具有醫保份額上的天然優勢。

同時,許多連鎖藥店也嘗試開網際網路醫院或者與其合作。例如7月份益豐大藥房就在海南成立益豐網際網路醫院、益豐遠程診療中心。公開資料顯示,這兩家公司註冊資本均為1000萬元,為益豐全資子公司。此外老百姓大藥房同樣布局網際網路醫院業務。由老百姓大藥房的股東老百姓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在6月份也已開診。

那麼藥店加速擁抱網際網路+時代下,又有何新玩法呢?

1、同城送藥服務。現如今同城送藥服務正成各大巨頭圍獵的重點。阿里健康就已推出24小時上門送藥服務,京東「藥急送」也推出了「同城送」,平安好醫生「一小時送藥」服務在2018年就已覆蓋51城,就連美團上也提供了送藥上門服務。如若藥店能牽手各大巨頭網際網路醫療公司,能提高自身產品銷量,還能擴寬業務線,還能為打造多元化營收做準備。此外,也有不少藥店為在疫情下生存,嘗試推出了「網訂店送」或「網訂店取」等服務。

2、健康管理增值服務。在今年2月份,國家醫保局聯合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網際網路」+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各地可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這對民眾來說是一大福音,對網際網路醫療公司來說更是重大利好。但對藥店來說,也不乏是一重大好消息。

傳統模式下,患者需要在醫療機構、合作藥店及保險三方進行單點對接。但網際網路+醫療服務被納醫保範圍後,群眾又多了一種選擇,這也將加速用戶往線上湧入,藥店的處方藥類藥品也將呈爆發式增長。藥店利用自身藥品銷售規模大優勢,以牽手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共同發展,一同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健康管理增值服務。例如,在醫療端提供藥品跟蹤、慢性病管理及就診跟蹤回訪等。此外,藥店為網際網路醫療公司提供更多處方類藥,但前提是網際網路平臺可靠,藥品跟蹤服務完善等。

3、「智慧藥店+AI」。疫情期間,百度、阿里健康都推出了AI就診服務,以避免二次新冠病毒風險。而疫情過後,AI就診服務或將成未來新風向。智慧藥店的AI就診想像力也十分豐富。例如,智慧藥店可一鍵拿藥、藥物跟蹤、看病諮詢及跟蹤回訪等等。

此外,有需求去藥店的顧客無外乎這兩種,一種為醫院開單指定了藥店來拿藥的;二個為有點小病不願去大醫院就診直接來藥店拿藥的。而「智慧藥店+AI」為患者提供智能醫生可診斷針對這一問題,不單解決了患者在醫院看病難問題,還為藥店招攬了更多的顧客。

4、無人藥房——雲藥房。疫情雖給許多行業帶來了致命的衝擊,但又給許多行業遇上新機遇的好時期。其中,上海市兒童網際網路醫院在今年上半年就開通了「雲藥房」。「雲藥房」網上購藥、在線結算、免費配送這三大特點又深得大家的青睞。藥店若均開展「雲藥房」業務,其將降低招人成本、門店租金成本及員工培訓成本等。

同時,「雲藥房」或還可結合健康增值服務配套使用,從就診、抓藥、跟蹤回訪一整套服務為患者提供安全、貼心且快速的看病整流程。為藥店銷量、客流進一步回升做好準備。

在可預見的未來,「網際網路+醫療+藥店」或將成整個醫療市場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推動下,網際網路醫院成為了線下藥店向線上發展的重要支撐,為藥店舉步維艱之路打開一扇天窗。而只有在競爭激烈卻仍舊跟上時代,大膽嘗試新花樣的藥店們,或才能走上康莊大道。


相關焦點

  • 零售藥店藥價超過醫院,貴了30%?
    作者:王小楠來源:健識局全文1684字,讀完4分鐘,以後誰還會到藥店買藥「醫院採購價低於藥店零售價的30%!」一位長期關注藥品的業內人士對健識君透了這一驚人消息,該人士表示,在一輪又一輪的降藥價後,醫療機構大部分藥品的藥價碾壓零售。零售的價格低於醫院的格局正在被顛覆。
  • 西安藥價市場調查 同一種藥不同藥店價格差百元
    西安藥價市場調查 同一種藥不同藥店價格差百元時間:2015-06-02 07:22:20來源:華商報作者:李琳編輯:    近日,記者採訪普通市民、藥店、醫藥公司以及醫院,了解目前市場上的藥品價格亂象,以及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對這一藥價新政的反應。    6月1日起,藥價開始放開,記者走訪西安朱雀路、吉祥村、科技路多家藥店,發現市場反應平靜,各藥店幾乎都有促銷活動,幾種常用藥,如京都念慈庵咳嗽糖漿、小兒氨酚鈉敏顆粒、黃連上清丸、雙黃連口服液等價格均未變。
  • 公立醫院藥價為啥仍比藥店高?最高可貴73%
    但這1000元必須在醫院開藥,不能在外面的藥店買藥。經過筆者半年多的經歷、觀察、比較,發現同一個廠家、同一種商標、同一種包裝、同一種數量的藥:醫院開的藥要比外面藥店的藥起碼貴22.2%,最高達73%。舉降脂藥阿託伐他汀鈣膠囊為例:同是「河北天方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同是「尤佳」商標的,同是10毫克1粒的,同是10粒裝一盒的,都是2017年生產的,醫院的是36.46元一盒;藥店的是20.80元一盒。有的藥店貴一些,但最高不超過27元一盒。筆者問醫院藥房,藥房說不是他們定的價,說是市藥品交易平臺定的,醫院是零加成、零利潤售給患者的。叫我到區衛計委問。
  • 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將推行,45萬多家藥店過半或倒閉
    「一旦藥店分級管理全面實施,據我們中心測算,最多只有1/6的藥店可以達到AAA級別。隨著藥店分類分級管理制度的推行,45萬多家藥店預計超過一半會倒閉。」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分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過半零售藥店或倒閉
  • 醫藥電商來了,連鎖藥店還是好生意嗎?
    「連鎖藥房第二梯隊上市潮來臨。」2、 頭部連鎖藥店正處於快速擴張期,資本市場正迎來第二梯隊連鎖藥店上市潮。3、大參林具有差異化優勢,盈利能力突出。12月8日,醫藥電商京東健康(06188.HK)赴港上市,引發了資本熱,線上賣藥時代真的來了。
  • 健康管理師在藥店悄然升溫,但藥店人報考真能掙錢嗎?
    也有越來越多人藥店人員考健康管理師,希望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不過藥店人在健康管理師領域,真的能賺到錢嗎?健康管理師真的能賺的到錢嗎先來聊聊這個許多人關懷的問題:健康管理師,究竟能不能賺到錢,賺到錢的機率有多大?能賺多少錢?
  • 為什麼街上藥店比米店多 浙江代表聚焦藥價醫改
    浙江在線03月07日訊「現在街上到處是藥店,比米店還多,我們浙江人是不是只吃藥不吃飯了?」  昨天上午,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浙江代表團第二小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李如成一句玩笑話引起現場共鳴,議論焦點直指藥價醫改。
  • 陳金良:平價藥店開拓者·杭州日報
    平價 開店第一天藥品被「洗劫」 「我們開店前,杭州最大的藥店,營業面積也不過100平方米,屬於便利店經營模式,藥品只有1000多種。而我們要開的是超大規模的藥店,藥品超過12000種。要把這麼多貨擺上藥店,光店面就預計要2000平方米,相當於開超市。而且,我們要把原先櫃檯式的銷售形式改為開架式銷售,讓老百姓都能拿得到。
  • 中國零售藥店已經有了美國70年代藥店的影子
    圖為2011-2015年中國藥品零售市場變化藥價大幅降降低, 藥房利潤遭受衝擊1970-1990年期間, 美國政府與私營醫療保險公司紛紛推出各種管控措施這些醫療費用管控措施包括:1、降低藥價:例如降低保險給付的藥品利潤加成, 實施藥品招標與競標制度, 鼓勵使用俗名藥等;2、限制用藥:例如設立保險用藥目錄, 依案例給付(per case), 依診斷關係群給付 (per DRG), 依人頭給付 (capitation), 病人自負額 (co-payment)
  • 藥店大學亮相2020大健康產業博覽會 賦能連鎖藥店專業化升級
    精彩亮相雙品匯,展藥店大學專業實力  隨著線上藥店飛速發展、零售藥店專業化轉型的加速推進,以及人民健康意識提升,連鎖藥店亟需擁有專業醫藥知識的藥店人才,提升門店專業服務能力,維持業績的穩步增長,用專業贏得未來。
  • 社區與藥店「價格戰」打響 競爭加劇
    零差率對零售藥店影響之大,可追溯到數年前的試點時期。自2006年12月25日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外三義裡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藥價零差率起,一年內門診量增加了30%。另有調查顯示,部分地區藥品零差率實施比較好的小區周邊,藥店的客流量已經減少了40%~60%。  藥店的客源被分流成為不爭的事實。而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後,零售藥店價格優勢不復存在,社區醫院的價格優勢開始顯現。
  • 一名藥店人的2020年終總結
    多少藥店因為口罩供應及時,得到了顧客的肯定。也有不少藥店,因為定價或者供貨問題而被投訴,甚至讓人心生委屈。在防疫物資供應極度緊缺的最開始幾個月,能夠聯繫到口罩供貨渠道,對於藥店來說並非易事,如何定價成為難題,有藥店人因為顧客不理解而被投訴,有藥店因為短暫性缺貨而被指責,然而,這些藥店人,其實也很難。
  • 揭皮膚病醫院暴利:一盒藥醫院賣68元藥店18元
    揭皮膚病醫院暴利:一盒藥醫院賣68元藥店18元 懷疑醫院藥價虛高,程先生拿著處方到另一家大型藥店買藥,發現這種止癢藥每盒只售18元。「同一家藥廠生產的同一種藥,醫院咋比藥店貴出50元?」程先生質疑。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患者質疑:醫院賣藥比藥店貴50元  26日,程先生突然發現腿部生出了一些令人刺癢不堪的紅色小疙瘩,他急忙趕到一家皮膚病醫院治療。
  • 醫生開處方讓去指定藥店買藥 藥房:醫生能拿提成
    長沙個別醫院的醫生讓患者到指定藥店拿藥,可同樣的藥價卻高出一倍。報導播出後,相關部門迅速展開嚴厲追責。最近,記者又接到汨羅市民反映,在汨羅市人民醫院、汨羅市中醫醫院也存在這類情況,個別醫生不但指定患者到某些藥店買藥,甚至還向暗訪記者透露了「吃回扣」的天機。
  • 診所可開藥店 藥品零售終端現勁敵
    中國醫藥人俱樂部創始人錢立正認為,從理論上而言,診所+藥店模式比藥店+診所模式更有優勢,但從管理角度而言,跨領域經營挑戰不小。「肯定會有民營醫療機構嘗試,他們看準了零售終端這塊蛋糕,如果哪家民營醫療機構能在某個區域開出連鎖門店,並建立服務化體系,再導入醫院資源,馬上能夠爭取到優勢。」藥品零售終端市場添對手進入11月,各省份衛生計生委相繼發布通知,開始推進上述改革事宜。
  • 執業藥師「掛證」背後:藥師、藥店有苦難言
    多位藥品零售行業人士表示,整治的直接影響是執業藥師資源將變得更加緊張,僱傭全職人員的薪酬會繼續水漲船高,單體藥店將加速消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財新記者 梁振「據我了解,現在已經有一些『掛證』人員考慮就不掛了,會有一個震懾作用,使一些人從這裡面退出去。但是像突擊性的這種運動式方法不一定能解決『掛證』問題。」山東大學醫藥衛生管理學院副教授左根永說。
  • 不同藥店購買慢性病藥 自付金額相差很大
    最近半年,我到市區不同藥店購買慢性病藥時發現,藥店不同,自付金額不同。我想問,這是怎麼回事?高血壓、糖尿病屬於慢性病。作為慢性病種參保人員的胡女士每月都要購買兩種常用藥,格華止(鹽酸二甲雙胍片)和施慧達(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我每天都要吃這兩種藥,之前一直是在固定藥店購買,前幾個月路過市區其他藥店,試著購買了相同種類和相同數量的藥。
  • 成都多家藥店非布司他片降價了
    最近,成都多家藥店都在醒目位置打出海報:非布司他降價了。僅在市二醫院附近,就有至少5家零售藥店非布司他片降價促銷,其中一家藥店海報上寫明,從原本每盒120元降到每盒49元,降價幅度超過59%。對於痛風患者來說,非布司他片不會陌生。很多痛風患者會每天服用1片甚至2片非布司他片。非布司他片價格之所以大幅下降,也與剛結束的第三批國家集中採購藥品有關。
  • 近10萬家藥店入駐美團,傳統藥店如何進行數位化升級?
    根據美團官方介紹,該部分功能是平臺與具有正規資質的網際網路醫院合作推出,意在讓用戶來不及去醫院開具處方時,也能買到日常必備的藥品,實現應急、救急的功能。消費結構一改變,實體藥店行業不得不面臨新一輪的挑戰。針對此,美團買藥這一類平臺型電商的做法是與藥店的合作中,除了及時響應消費者應急、多元場景的購藥需求的同時,也在幫助合作藥店開拓適合移動網際網路的售藥模式,優化藥品售賣方式,推進傳統藥店的數位化升級。
  • 市民投訴同樣藥醫院比藥店貴兩倍 院方稱未違規
    新快報記者 畢志毅/攝  市民投訴醫院開貴价藥,省醫藥採購服務中心承認存在這種情況,將通過更嚴格招標降藥價  本版統籌:新快報記者 陳楊  本版採寫:新快報記者 陳楊 張曉丹 龐倩影 李斯璐 許力夫 徐娜 實習生 吳雄莎  同一種藥,同一個廠家,同一個規格,醫院的價格竟是藥店的價格三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