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末
西南交通大學科研領域喜訊頻傳
我校在「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
以及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上
均獲得重要獎項!
近日,中國鐵道學會公布了2019年度「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西南交通大學15項成果獲獎,其中主持獲得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鐵道環保獎1項;參與獲得特等獎3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
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的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頒獎儀式上,我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有3項成果入選,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中國鐵道學會公布的2019年度「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中,授予「新建30噸軸重重載鐵路線橋隧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等5項成果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授予「電氣化鐵路組合式同相供電關鍵技術與應用」等25項成果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授予「複雜多級荷載條件下無砟軌道動態性能演變與維護理論應用」等68項成果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授予「車輛動態監測設備安全運用管控系統」等90項成果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授予楊長衛等 28名同志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鐵道環保獎。
西南交通大學15項成果獲獎,其中主持獲得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鐵道環保獎1項;參與獲得特等獎3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面向全國高等院校,每年評審一次,分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青年科學獎,主要授予在科學發現、技術發明、促進科學技術進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單位。
2019年度全國315項(人)獲獎,其中自然科學一等獎40項、二等獎80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7項、二等獎22項,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49項、二等獎86項(含科普類1項),青年科學獎10人。
在12月20日北京舉行的頒獎儀式上,西南交通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有3項成果入選,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我校「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簡介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張衛華教授主持完成的「高速列車服役綜合安全檢測與評估技術及應用」獲得科學技術一等獎。科研團隊針對高速列車長期服役安全問題,構建了從懸掛參數測定、服役模擬仿真、試驗檢測到評估管理的高速列車服役綜合安全創新研究體系,形成智慧財產權48件,檢索論文80篇。成功應用於高速列車的創新研究與生產實踐,完成高速列車車體/構架等部件疲勞試驗44項、10324次輪軌關係測試,新型踏面用於復興號CR400BF在內的200餘列動車組,實現上海局370餘列高速列車旋轉件實時故障預警和安全度評估,取得經濟效益逾10億元。
△ 高速列車結構安全服役可靠性試驗技術
△ 高速列車參數退化、故障預警與安全度評估技術
電氣工程學院李群湛教授主持完成的「電氣化鐵路組合式同相供電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得科學技術一等獎。李群湛教授帶領團隊歷經30餘年研發,突破了傳統牽引供電系統的技術瓶頸,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同相供電技術,在國內外首次提出了牽引變電所電氣量通用變換理論與電能質量綜合控制技術、開創了牽引變電所同相供電技術體系、研發了同相供電裝置運用技術。相關技術和裝備已應用於高速鐵路、重載鐵路、市域鐵路、普速電氣化鐵路等交流制軌道交通供電工程,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保障了牽引供電系統和鐵路運輸的安全、穩定和可靠運行。
△ 同相供電技術相對傳統牽引供電系統的整體提升
△ 同相供電技術原理和應用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郭進教授主持完成的「區間自動閉塞綜合監控系統」獲得一等獎。科研團隊針對普速鐵路區間行車安全及維護保障問題,採用邏輯控制、安全通信等新機制替代傳統信號電路模式,攻克了區間信號安全監控技術難題,建立了基於鐵路信號安全理論的區間自動閉塞綜合監控系統方案和技術體系,研製了SIL4安全等級的區間閉塞監控系統成套設備,形成了鐵總區間綜合監控系統暫行技術條件。項目成果提升了區間信號的安全防護能力、降低了站間電纜施工和運維成本,已在全路18個鐵路局800多個車站應用,創造直接經濟效益4億多元,對促進我國鐵路信號技術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 鐵路信號區間安全形式化建模理論與技術
△ 區間自動閉塞綜合監控系統方案及技術體系
土木工程學院任娟娟教授主持完成的「複雜多級荷載條件下無砟軌道動態性能演變與維護理論應用」獲得二等獎,項目圍繞無砟軌道損傷演化機制及養護維修理論的關鍵問題開展研究,其成果包括:量化了無砟軌道複雜多級荷載特徵參數基準指標,提出了無砟軌道水泥基材料動態性能演變試驗方法以及搭建了損傷服役狀態下軌道動力性能分析平臺,建立了複雜多級荷載條件下無砟軌道疲勞壽命預測方法,提出了無砟軌道養護維修理論應用技術。項目成果已在多條線路上得到應用,獲應用單位高度評價,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土木工程學院楊長衛老師獲得鐵道環保獎。楊長衛老師圍繞鐵路生態防災減災這一關鍵科學問題,承擔或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鐵路總公司系統性重大課題、鐵路局科研計劃等多項科研項目,在高陡邊坡加固排水及其坡面防水土流失、鐵路沿線地下水流失及其對工程結構影響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
我校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獲獎項目簡介
/頒獎現場
一等獎項目介紹
高速列車能量傳遞的關鍵技術及裝備
我校吳廣寧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歷經多年科研攻堅,圍繞高速列車能量傳遞界面的關鍵問題開展工作,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主要成果如下:探明了列車高速運行時能量在受流界面的傳輸與分配機制;提出了受流界面材料差異化匹配、受流支撐絕緣防護等關鍵技術;研製了受流材料配副等關鍵裝備。制定國標/行標各1項,成立國際標準工作組2個;打破國外壟斷,成果應用於「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等。
/受流界面材料性能調控
二等獎項目介紹
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優化控制理論
與混合動力能量管理方法
該項目是我校電氣工程學院陳維榮教授帶領科研團隊長期從事軌道交通新能源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獲得自然科學二等獎。項目屬於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科技領域,主要科學發現及創新成果包括:揭示了區域最優過氧比與系統效率的耦合機理,提出了大功率系統效率優化方法;提出了系統狀態估計和陰極流量優化控制方法;提出了系統能量管理及多堆協調控制方法,解決了複雜工況下多源動力的能量優化分配問題。成果應用於項目組所研製的國內首輛燃料電池調車機車和世界首列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有軌電車,獲應用單位高度評價。
/燃料電池系統控制與混動能量管理研究成果在多個領域成功應用
多場耦合斷裂和接觸問題三維精確解
該項目是我校力學與工程學院李翔宇教授帶領科研團隊長期從事從事固體力學領域的研究成果,獲得自然科學二等獎。李翔宇項目屬於電磁固體力學,構建了多場耦合斷裂和接觸問題三維精確解體系。主要發現包括:I-建立了多場耦合三維彈性力學問題通解,II-開拓了先進功能材料斷裂力學問題三維精確解體系,III-創構了先進功能材料接觸力學問題三維精確解體系。現代勢理論方法創始人Fabrikant教授,APL等期刊編委Kalinin博士等知名學者均對該項目工作做出正面評價。
/多鐵性複合材料半無限體在橢圓壓頭作用下豎向位移的空間分布
內容來源: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
作者:吳正群
原標題:《奔向2020!西南交大近期榮獲多項科技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