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3月26日訊因為「喜歡」,女大學生蔡敏儀從小開始和奶奶學習刺繡,如今才大三,已經有著一手好手藝。十字繡、絲帶繡、傳統繡根本不在話下,現在還自創了麻布毛線繡,用多彩的毛線繡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她的刺繡作品在校義賣活動中一次能賣掉上百幅,她還將這些義賣所得捐給了聾啞學校。接下來,她打算走進杭州聾啞學校,教學生麻布毛線繡。同時,她將要以這個項目參加「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
一塊麻布一根鈍頭針
再加幾根毛線即可開繡
昨日,記者來到杭州師範大學生活區見到蔡敏儀,她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睛,筆直的長髮,一件格子襯衫搭配褐色毛線外套,帶著幾分民族特色。她有隨和的笑容,很有親和力。
蔡敏儀是廣西人,杭州師範大學理學院應用物理學專業。談起刺繡,蔡敏儀顯得特別開心,「麻布毛線繡的繡法簡單隨意,幾乎是想要怎麼繡就可以怎麼繡。」
一塊土黃色的麻布,一根又長又粗的鈍頭針,再加幾根五彩的毛線,就這3樣東西就能開繡。一般先在麻布上用可水洗水彩筆描繪出所繡圖案的大致輪廓,然後根據所畫的筆畫來決定繡法。蔡敏儀介紹說,在麻布上無論直著繡、橫著繡、斜著繡,怎麼繡都可以,針法隨性發揮。
蔡敏儀正在繡的是蝴蝶,這是一個室友指定要的一個作品。她低頭伏在麻布前,兩隻縴手熟練地上下舞動。隨著針頭扎過蓬鬆的麻布,布上留下一條條五彩線段,慢慢地這一條條的色彩,漸漸組成了一隻五彩的蝴蝶。
她偶爾會用嘴吮一下手指,看看沒事,然後捋捋遮住雙眼的長髮,繼續工作。「扎手是常有的事,習慣了。」
去年暑假在家,蔡敏儀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刺繡當中,當她參透了各種刺繡後,便自己摸索出一種新的刺繡手法,就是麻布毛線繡。
「不看電視,不出門去玩,一天能繡出上百張蝴蝶。」蔡敏儀自信地說,這種繡法很簡單,基本你多看幾眼就會了,繡一個滑鼠墊大概10分鐘。
刺繡靈感源於「簡單」二字
讓人一看就會
說起麻布毛線繡,蔡敏儀特別感謝她的奶奶:「奶奶可厲害了,會很多種繡法,一枚鋼針,一根細線,在她的手上,上下翻飛,無論什麼布料都能繡出一幅美麗的圖畫,我的興趣就在那時被激發的。」
「我學了很多種繡法,但發現有些刺繡的過程都非常複雜,所以就想著有沒有簡單一些的繡法,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繡出美麗的圖案。」蔡敏儀說,後來她就嘗試著開始在麻布上刺繡,因為麻布比較蓬鬆,毛線在上面可以自由穿梭,而且成圖以後整個麻布刺繡便帶著一些民族風味。
很多人會問,這些刺繡能放在什麼地方用呢?蔡敏儀說,這個麻布毛線繡用的地方很廣,既可以當餐墊,還可以做滑鼠墊,還有大家熟悉的地毯、掛畫等都可以。
有人認為天天這樣很枯燥,蔡敏儀說,「其實,當作品從針線下逐漸浮現時,有一種很美妙的感覺。」同學都知道她迷上麻布毛線繡,但除了羨慕,還有很多同學想來學習。
蔡敏儀從小就喜歡侍弄針線,經常給自己的洋娃娃做衣服。學刺繡是她一直的願望。現在,學物理的蔡敏儀認為眼下所繡的蝴蝶、天鵝等傳統圖案過於暮氣不夠現代,「以後我要漸漸嘗試在作品中融入一些新鮮的現代元素,讓這門傳統藝術被更多年輕人喜愛。」
「我有個夢想,就是還希望能開個實體店,讓我的麻布毛線繡走上市場。」蔡敏儀笑著說,她正在積極準備參加「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
之前在學校的義賣會上,蔡敏儀的作品銷售量非常大,一天就銷售了一百多幅,這些義賣過來的資金她都捐助給了聾啞學校。同時,從本周三開始,蔡敏儀還將作為志願者去杭州聾啞學校教那裡的學生學習麻布毛線繡。
很多人會奇怪,麻布毛線都是最常見的材料,為什麼以前很少有人用它們來進行刺繡創作呢?原來麻布的網格粗大,用毛線來繡如果沒有很好的構圖和產品整體設計,繡出來的作品會很難看。但麻布天然環保,質感很有特點,能夠營造出各種具有層次感、立體感的圖案效果。蔡敏怡自創的麻布毛線繡通過整體產品設計,取長補短,比如:麻布手提包、收納袋、地毯等等,反而讓作品別有一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