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5月11日電 題:噴水槍對決AK47步槍,美國華人店主遭搶劫受重傷!危急關頭,你需要的絕不只是武器
這兩天,一則發生在美國費城的消息引起了小僑的注意:
一位經營啤酒外賣店的華裔店主,遭一位非裔搶匪搶劫。他本想以噴水槍嚇阻行兇者,沒想到卻被劫匪用Ak-47開槍擊中。劫匪很快逃之夭夭,店主則身受重傷,情況危急。
監控顯示,嫌犯為非裔、20多歲、約6英尺高、光頭、穿深色連帽衫、淺藍色牛仔褲、白色球鞋。(美國《世界日報》)
對於店主的遭遇,小僑深表同情。希望他能平安脫險,渡過難關。
與此同時,小僑也產生了深深的疑惑:如果面對手持重型槍械的悍匪,這位店主能更加冷靜地面對,而不是急於用玩具水槍刺激歹徒,最終的結果是不是會不一樣?
相信有人一定會說,店主的初衷是勇敢的,怪只怪,他手裡只有一把水槍,而不是貨真價實的武器。
但你有沒有想過,就算利器在手,雙方半斤八兩,如果歹徒一時沒被嚇走,下一步會如何發展?萬一由對峙引發槍戰,你憑什麼認為,沒受過正規訓練的普通人,就一定能成為勝利者?
子彈無眼、生命無價。狹小空間內子彈亂飛,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這種以生命為賭注的「五五開」賭局,為什麼卻成了有些人眼中「值得鼓勵」的行為?
近年來,有關華人「勇鬥歹徒」的報導不時可見:
2017年4月2日,智利首都聖地牙哥,一家遊戲廳內,三名持槍歹徒直接走到櫃檯前。華僑店主意識到情況不對,立即掏出手槍連開6槍。匪徒立刻落荒而逃,店主馬上報警。其中2名被擊中的匪徒隨後前往醫院治療,被警方逮捕,1人被查出有販毒史。未受傷的匪徒也被當地警方通緝。
2017年2月21日,澳大利亞布裡斯班一家中餐館,持槍歹徒闖入意圖搶劫,餐館員工王大爺果斷抄起掃帚一頓暴打,歹徒直接落荒而逃。據王大爺說,鐵質的掃帚柄都被打彎了。
還有發生在2016年的,美國華裔女子林鳳珠以一敵三大戰劫匪:
狹路相逢,拔槍就射
劫匪逃竄,乘勝追擊
很多人看到報導後感覺「熱血沸騰」「腎上腺素飈起」,恨不得自己也成為事件的主角,一通掃射打得歹徒哭爹喊娘倉皇逃竄。
但你只看到大快人心的結局,卻沒考慮到過程中的兇險。你也沒了解過,這些持槍與歹徒戰鬥的「英雄們」,在成功擊退對方後,他們的第一感覺是什麼:
不是大獲全勝的驕傲與自得,而是兩股戰戰的恐懼,與不堪回想的後怕!
智利聖地牙哥,遊戲廳華僑店主:
事後感到深深的恐懼。如果歹徒沒有逃跑而是還擊,最後會怎樣?去年12月,同樣在這裡(聖地牙哥),開餐館的華僑羅寶林,就是在與劫匪的推搡中,不幸中槍身亡。
澳大利亞中餐館,用掃帚擊退劫匪的王大爺:
腎上腺素退去,感到後怕。當時覺得搶匪拿的可能是假槍,所以才敢衝上去。但如果是真槍,萬一走火的話,恐怕就又是另一番局面了。
確實,對於在海外辛苦打拼的華人店家而言,眼看自己一點點積攢的血汗錢被搶走,誰都會血液上湧,忍不住就想正面對抗。但我們也不能忽視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錢沒了可以再賺,生命始終只有一次。
不甘於向惡行低頭的精神值得肯定,但請務必審時度勢,冷靜觀察,看清形勢再行動:
如能確認劫匪並未持槍,而己方有槍,那麼選擇適當的自衛方式未嘗不可;
如果雙方火力平等(都有槍),或者自己一方壓根處於弱勢(對方有槍自己沒有),或者無法判斷對方帶槍與否(槍枝可能別在腰間或衣內),在這三種情況下,以硬碰硬也許就不是明智之選。
很顯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正面對抗絕非第一優先。畢竟,你在看他人新聞報導時的那份從容與淡定,等到真輪到自己親自「舞刀動槍」時,恐怕連一成都剩不下。而這,足以讓你在和劫匪的正面交鋒中失去主動,其結果往往是令人難以承受的。
一時的忍耐並不是懦弱。在很多方面,華人已經展現了自己的勇氣,我們無需為了證明什麼而強迫自己,甚至是用自己的人身安全冒險。
對於文章開頭提到的、發生在美國華裔店主身上的悲劇,我們除了同情和惋惜,更應看到其所具有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