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這期節目開始的介紹所說,梁博面對的挑戰難度是「不可能」的級別,四個往季打通關的逆戰歌手,加上三個拼荊斬棘只要撐過最後一輪就能逃出生天的首發歌手,不墊底都有難度,而張碧晨雙墊底的結局已經證明這一點了。更何況,想唱進前四,就要戰勝四個頂級歌手,對於名氣不足的梁博而言,幾乎是必死之局。
然而梁博的表現大大出乎了我們的意料,戰勝兩個歌手算是意料之外,但是聽到他本場直擊心靈的《靈魂歌手》,拿到這個名次似乎也算是情理之中。
其他七位歌手在最後一輪已經基本有了自己穩定的票倉,因此壓力沒那麼大的大部分歌手都選擇嘗試新的思路,讓這場諸神之戰的前哨之戰顯得比之前保守的個人演唱會要精彩不少。
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場凡人和諸神的對決之戰吧。
十點半的地鐵
李健 - 歌手 第9期
李健依然是選擇一首缺乏知名度但是寫得非常打動人心的作品,看得出他的比賽欲望其實遠遠沒有其他的幾位歌手要強。這次的場景,從農村裡的麥田來到了現代都市裡的地鐵,但不變的仍是平凡的生活。
其實相比起上一場的《父親寫的散文詩》,這首歌唱的故事更加貼近每一位早九晚五穿梭在地鐵裡奔流不息的人流的上班族的心聲。
非常有畫面感的歌詞,為我們勾勒了這樣的景象,在十點半的末班車,經歷了一天勞累的形形色色的稀稀疏疏的乘客坐在略微空蕩的車廂裡,有人閒聊著,有人酣睡著,還有人在若有所思。
大叔,阿姨,年輕的女生,胖胖的姑娘,還有沒有出現的許許多的人,他們代表著都市中下層中不同的形象,在人們熟悉的交通工具地鐵裡組合成了一幅社會的縮略圖,你可以在這裡找到許許多多的不同的你。
簡單樸素的歌詞卻充滿了畫面感,閉著眼聽,你仿佛隱約看到了你旁邊那個胖胖的疲累的姑娘,你可以看到你對面那個不雅地張開嘴打鼾的大叔,你會不自主地想像他們各自背後的故事,這個時候你也許已經累得沒心思去想你的不順心的工作,只想在這昏昏欲睡的車廂裡好好休息一下。
唯一的遺憾,就是李健本身的音色特點。原唱的沙啞聲音和那個疲勞的上班族的形象完美地契合了,讓人聽得就像是那個疲勞的上班族在沙啞地講述著自己的所見所聞。
而李健的歌聲卻是空靈的,溫柔的,和那個疲勞而麻木的上班族形象完全相反,這首歌在他的歌聲裡變成了這幅社會縮略圖的一個旁觀者,而旁觀者的講述總會讓人感覺缺少了點真實感。
有一句歌詞我非常喜歡,「城市的夜在頭上,沉默經過它的心上,儘管它千瘡百孔,仍在夜裡笑的冷豔漂亮。」在城市的夜裡靜靜沉默著,未來的路還有很長,但在此刻,在這冷豔而沉默的夜裡,誰都不會去想那看不見盡頭的未來路,只想默默地等這一天匆匆的結束。
感謝李健,感謝劉錦澤,讓我們看到了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麻木而疲累的自己。
胡桃夾子
張碧晨 - 歌手 第9期
很有意思的歌詞,大概是以胡桃夾子的第一視角寫的,以胡桃夾子的主題曲開場,早早地就營造了童話般的神秘感和戲劇感,緩慢而沉重的節奏,伴隨著胡桃夾子內心的獨白和吶喊,緩慢地,麻木地,就像歌詞寫的一樣,只能垂著頭,攤開手,沒人聽到他的內心世界。
儘管歌詞寫得太過抽象,胡桃夾子內心的掙扎在朦朧的歌詞中顯得很模糊,但是無論是鋼琴的伴奏和張碧晨短促的咬字都強化了這首歌古典音樂劇的氣質和強烈的戲劇感,加之她這場終於選擇正確了她最合適的音域,在中音區域她力量十足的聲音正好能突出胡桃夾子內心的掙扎。
點睛之筆還是最後她吟唱的那段魔鬼哼著的歌,和胡桃夾子本身絕望的掙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聽來都能感受到主角的可憐和無助。加上她本場的穿著,這首歌曲的陰鬱古典氣質在她的歌唱中體現無遺。
如果前兩場隨便一場選擇這首歌,挑戰成功絕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很奇怪的是,似乎大部分歌手都是把最好的演出奉獻給了返場,讓人真是唏噓不已。
多說一句題外話,如果說把古典樂的元素加進歌曲裡,我還是比較服李克勤(雖然這首歌跟李克勤的風格沒有太大關係)。無論是《我不會唱歌》還是《Victory》都是難以複製而難度極大的以西方古典樂為背景歌歌曲。
All By Myself
迪瑪希Dimash - 歌手 第9期
說實話,迪瑪希賽程後半段的選歌思路其實很明顯,專門選外語歌曲裡的極高難度的歌曲來唱,如Adagio,如Daidiau,比如這場的《All By Myself》,但是他選英文歌來唱一般效果都不太好,主要原因就是他蹩腳的英文會嚴重影響觀眾的感覺......
甚至他的編曲思路都已經模式化了(模式化的代表是第三季古巨基的情歌方程),緩慢低沉抒情的前半段,充滿力量的略帶刺耳的高音的後半段,以及最後一定有的吟唱或者是炫技。迪瑪希充滿力量的男高音幾乎是十足的歌劇範,對於這首原唱席琳迪翁的歌曲來說,氣質和風格也算是適合。
但是他堅持要炫技和用類似阿寶的高音去轟炸的思路真的讓人一頭霧水....深情抒情的感覺在一堆高音的轟炸中早就消失殆盡,最後飆高音的「Anymore」他唱的就像「安你摸」一樣讓人尷尬,還有那段看起來完全脫離歌曲的炫技,讓我的印象分在最後急轉直下。
如果說他在總決賽依然要堅持這樣的編曲風格,很難保證他是否能進入到最後三席的爭奪,和他第一場的預期真是相差甚遠。
多得他
林憶蓮 - 歌手 第9期
在王菲的原版基礎上還提高了不少難度的高難度編曲,駕馭起來有點力不從心完全掩蓋不了她本場的華彩,「I am only human」處的高音吟唱聽起來舉重若輕輕描淡寫實則難度極高,英語和粵語交匯的瞬間,
一個不甘心卻無可奈何的女主角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浮現,一次又一次地升Key像是不甘,而最後戛然而止像是無可奈何地離去,編曲的處理和最後的表現都實在是難以挑出毛病。
可能對於現場觀眾而言,語言的差異和前半段的平淡會讓他們的印象分打折,但是這首歌確實值得收藏,適合反覆再拿出來聽。
不過,年過50的林憶蓮在2017年唱了一首1990年王菲還叫王靖雯時候的金曲,這27年的時光變遷不禁讓人感嘆。
Feeling Good
林志炫 - 歌手 第9期
Feeling Good曾經被李健在巔峰會上翻唱過,填了中文詞的Feeling Good總感覺怪怪的,不僅沒有了《假如愛有天意》的詩意,沒有修音的現場版本讓我感覺聽得雲裡霧裡,溫暖的歌聲裡聽不出那種「Feeling Good」的灑脫和不羈。
林志炫選擇Jazz的嘗試讓人非常吃驚,因為林志炫本身的歌聲應該是精準而找不出任何技術缺點的,類似迪瑪希的歌聲,想要表現出豐富的感情是非常困難的。而Jazz樂裡的隨性灑脫恰恰和林志炫的歌聲特點相反,讓人真是又期待又懷疑。
但是從現場情況來看,林志炫完成的卻相當不錯,高難度的編曲被他輕描淡寫的化解,也有意地加上了隨性的感覺,高音部分真是唱的既隨性灑脫又準確無誤,仿佛是在隨性的靈魂樂和他自己精準無誤的歌聲中找到了完美的共存點。
如果要提點意見的話,最後一長段高音的「耶」顯得毫無必要,可能是為了表現心中「Feeling Good」的得意和興奮,但是這一長段的高音和Jazz的風格完全矛盾,反而破壞了此前的自由的感覺。但是綜合全場來說,又很難有一首歌的難度會比這首更高了(除去迪瑪希炫技式的歌曲)。
我要你
張杰 - 歌手 第9期
張杰在這首歌裡表現的思路其實非常明白,就是想表現老上海的風格,用薩克斯風來表現他悠長而深情的「我要你」。而且他也確實比前幾場要進步不少,沒有用力過猛死纏爛打的表現,而是全程在悠長的薩克斯風中深情地唱著自己的心聲。
而《天涯歌女》的穿插思路其實很簡單,既然連上海和平飯店的薩克斯風樂手都請來了,加上這段《天涯歌女》突出老上海風的思路暴露無遺。但是不得不說,加入這段《天涯歌女》是很沒必要的,前半段是男生的深情表白,後半段卻突然成了夜上海的舞女,角色轉變之快讓人瞠目結舌,根本找不出這段插曲和主題的聯繫(除了表現了老上海的風格)。
除了薩克斯風的伴奏悠長動聽,以及他沒有用力過猛破壞這種深情之外,這首歌似乎也沒有其他的亮點了。
愛不愛我
獅子合唱團 - 歌手 第9期
獅子這次選擇零點樂隊其實是非常有心思的,零點樂隊的搖滾氣質濃厚,但是又不失流行樂的靈魂,對於在搖滾和抒情間徘徊的獅子而言,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周曉鷗在第一季第五期第一次亮相就演唱了這首自己的代表作之一,也拿到了第三名的成績。
蕭敬騰的處理可以看得出來和前幾場沒太大改動,拖長了這首歌的節奏,和此前的幾首抒情歌曲思路基本一致,看得出來這是要把搖滾往抒情的路上改編的思路,而不是把抒情往搖滾改編。在拖長了放緩的節奏裡,抒情感變得更強了,像極了此前的《三天兩夜》《用情》等。和前幾場一樣,還是會留一段吉他的solo加強搖滾感,以及最後的撕裂音結尾。
但是為什麼打動了觀眾呢?這首知名度不小的歌曲,蕭敬騰駕馭起來並沒有太大問題,多次用撕裂音帶來的搖滾風和類似大合唱的演唱會風格帶動了觀眾,能讓觀眾一起互動一起喊著「愛」的歌曲自然能留下深刻印象,
加上出場順序的優勢,這場拿到前四也算是情理之中,不過蕭敬騰確實應該想想怎麼樣在改編上再創新,畢竟同類型的歌曲觀眾聽多了還是會審美疲勞的(比如迪瑪希)。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彭佳慧 - 歌手 第9期
選擇這首歌致敬偶像並不是她僅僅拿到第七的錯,錯就錯在她的處理方式上。在《我們的歌手》裡,彭佳慧就說了要走不同於鐵肺歌后的道路,要走深情款款的道路。
結果她的改編就是,一大段低沉到陰鬱的敘述,強化苦情強化得過頭了,放緩放慢的節奏把前半段熟悉的旋律基本改的失去了觀眾對原版的共鳴,然後突兀的高潮又回到了鐵肺歌后的路子上,總讓我覺得像是苦情憂鬱的主角決定破罐子破摔不玩了一樣。
再加上可能因為感冒的問題,狀態不佳的彭佳慧的聲音顯得有點悶,導致觀眾聽得有些抑鬱了,在獅子氣氛輕鬆的搖滾之後突然變得這麼低沉,不少觀眾可能都沒適應過來。如果說要表現憂鬱傷感苦情的主題,那她確實做到了,但是作為一個需要氣氛的現場版本而言,顯然並不能吸引到觀眾。(除非學迪瑪希用可怕的高音和炫技強行加戲)
靈魂歌手
梁博 - 歌手 第9期
在聽到歌詞的一瞬間,我起雞皮疙瘩了。「靈魂歌手開唱瞬間,能擊碎萬顆心」如同是他這場表現的真實寫照。精心設計的編曲,對於演唱的嚴格要求,都讓他這場的表現很難找到挑剔點。直白而充滿了無限力量的歌聲在搖滾音樂裡顯得無比震撼,讓人熱血沸騰,就如同他所唱的那樣,他不屬於瞬間,他屬於永恆。
平緩而直白的敘述,是靈魂歌手的心聲,是他對平凡生活的不甘,是對無數平凡歌手現狀的不屈,是對自己無盡徵程吹響的號角。
也許唱的是他自己的故事,梁博的誠摯和激情是在這個舞臺上無可比擬的,而歌詞則成為了他「擊碎萬顆心」的必殺技,一聲聲吶喊一遍又一遍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儘管演唱,編曲都是本場頂級的,但是不得不說,那段平白的自述,只適合在深夜裡去靜靜聆聽,而不適合在喧囂的現場演奏。想要拿到那些迪瑪希粉,林志炫粉,林憶蓮粉的票,一瞬間的震撼對於現場觀眾而言並不起作用,儘管這一瞬間的震撼屬於永恆。
演唱了本季最長的一首歌(也有可能是我是歌手歷史上最長的歌,7分30秒),梁博的第一次亮相就讓我們眼前一亮,突圍賽,相信我們還會看到一個更好的梁博,一個帶著搖滾復興希望的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