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1983年9月14日:中國民航一架三叉戟型客機與一架空軍轟炸機在桂林奇峰嶺機場相撞,導致客機11人死亡、22人受傷。
這是一起,發生在廣西桂林的空難事故。
同常見的天氣原因和機械故障不同,此次事故完全是人為原因。
1983年9月14日9點34分,桂林奇峰嶺機場,一架中國民航的三叉戟客機正在跑道上滑行,準備飛往首都北京。
這架CA3103航班的機況還是比較不錯的,1975年首飛,飛了8年。
飛機共有6名機組成員,其中3人是空姐。
飛機乘客有100人,大部分都是華裔的老年人,分別屬於香港和南洋華僑兩個老年旅遊團。
在欣賞了桂林美麗的山水後,這些老人們準備去北京,拜訪這座歷史文化古城。
機場一切正常,過機場聯絡道口時,客機開始轉彎時,卻突然出現異常情況。
跑道上,衝出一架空軍的轟5轟炸機。
這架戰術編號3334的轟5並不是在降落,而同樣在起飛。
這並不稀奇,桂林奇峰嶺機場本來就是軍民兩用機場!
然而,兩架飛機同時起飛,這也是絕對不應該出現的。
就在民航客機看到轟炸後十幾秒鐘,雙方已經發生了撞擊。龐大的客機不是賽車,無法做緊急轉向或者剎車,只能眼睜睜的撞上去。
轟炸機的左側機翼,直接切入了客機的機身右側。
由於兩架飛機都在移動,尤其轟炸機的速度很快,瞬間出現傷亡。
轟炸機的機翼就像一把長刀,沿著客機的機身切割起來。
前後只有幾秒鐘,已經切割出長達9米的裂痕。
此時,客機上面大亂,驚呼聲、慘叫聲、呼救聲震天動地。
當轟炸機機翼插入客機時,將一名香港的老年乘客當場切成兩段,慘死。
隨後,機翼繼續移動,切壞了6排共18個座位,乘客根本沒有躲避的機會。
短短幾秒鐘內,共有35人受傷,其中10人受重傷,奄奄一息。
而這10人中,9人是外籍人士。
另外,還有2名空姐受傷,好在傷勢不重。
所有的傷員,立即被送到附近的南溪山醫院搶救。
重傷10人全部是切割傷,內臟嚴重受損。
幾日之內,這10名重傷者全部死亡。
由此,此次事故死亡總數為11人,另外有22人受傷。客機嚴重受損,沒有修復的價值,直接報廢。
事故原因不複雜,完全是人為因素。
這個機場是軍民兩用,比較混亂。
空軍和民航雖然有自己的停機坪和維修區,卻共用一條跑道。
調度各自飛機起飛時,雙方使用不同頻率指揮,互相不能及時溝通。
機場的原則是,軍方優先,民航調度員必須首先向空軍提出申請,得到批准以後才起飛。
此次民航調度員看到空軍並沒有飛機在停機坪,就自作主張的直接下令起飛。
而轟炸機的起飛速度很快,等到調度員發現轟炸機,已經發生了相撞事故。
當然,轟炸機也有一定責任。
在發現跑道上有民航客機情況下,他仍然機械執行起飛命令,以高達60公裡時速滑行,最終導致減速不及而相撞。
說起來,桂林奇峰嶺機場在1996年完全轉為軍用機場前,曾經出過多次事故,被稱為「不詳的機場」。
該機場本來是,為了抗戰需要才緊急建造的,主要用於軍事用途。
1941年的國民政府,在桂林修建了機場。1944年桂林被日寇佔領時,撤退的國軍將機場完全破壞,後來又修復。
1949年國軍被解放軍趕出桂林之前,又將機場破壞。
直到1959年,該機場才重新啟用!
該機場最初只是為了打仗才建造,先要解決有無機場的根本性問題,無法考慮太多因素。
機場四周的條件非常不好,四周群山環繞,氣流紊亂,經常會有雨霧,對於飛機起降影響很大。
另外,機場又是軍民兩用,管理相當差勁。
此次撞機前的1982年,該機場就發生2起事故。
1982年1月14日傍晚,一架三叉戟客機從廣州飛到桂林降落。
天色很黑,在客機剛降落到跑道上時,突然發生猛烈碰撞,機頭迅速下沉。
在飛機就要墜毀的千鈞一髮之際,經驗豐富的機長,用盡全力將機頭拉起。
在跌跌撞撞滑行了150米後,飛機才勉強停下來。
救援人員發現,飛機的前起落架已經折斷,機頭底部直接和跑道摩擦,極為兇險。
機長操作合理,這才免於飛機翻滾或者撞擊建築物。
這次事故沒有人員傷亡,但飛機損壞嚴重。
事故的原因讓人極度無語,竟然是一頭水牛衝上跑道,撞到起落架。
如果是貓兔這種小動物竄入跑道,還是可以理解,這麼大一頭牛是怎麼跑上去的?
這起事故還不算嚴重,只是損失一架飛機而已,沒有乘客死亡。
而1982年4月26日的事故,就完全不同了。
中國空軍的三叉戟型266號客機,從廣州飛往桂林,共有104名乘客和8名機組成員。
聯絡上機場準備降落時,飛機突然撞山爆炸。飛機完全解體,機上112名人全部死亡。
造成這次悲劇的原因之一,源於奇峰嶺機場指揮的問題。
機場附近幾十公裡都有雨霧,機長申請降落到1500米來躲避。
奇峰機場塔臺空管回答:「啊,好的,1500米是吧?你先保持一下吧,還有42公裡呀!」
這句不規範的話,導致機組成員出現了誤解。
空管的意思是,你們保持原有高度飛行,不要急著降落,距離機場還有42公裡。
機組成員理解為,可以降低到1500米,暫時先保持一下高度。
所以,飛機保持1500米飛行一會後,就開始降低高度。
突然之間,機組成員發現眼前竟然出現一座1000多米高的山,高於飛機的位置。
驚慌之下,他們急忙拉伸,但飛機又出現了自動駕駛儀的故障。
飛機嚴重失控,最終撞山爆炸。
需要說明的是,此次航班副機長叫做陳在文,是開國上將陳錫聯的次子,遇難時年僅31歲。
這還不算完。
1992年11月24日,南方航空公司的波音737客機CZ3943號,飛往桂林奇峰嶺機場。
飛機下降過程中,因右側發動機自動油門失靈,飛行員應急失誤,導致飛機撞山後解體。
機上131名乘客和10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是中國民航歷史上排名第2嚴重的飛行事故。
奇峰嶺機場連續發生了這麼多嚴重事故,在國內是極少見的,在航空圈的名義也很大。
1993年,國家決定在桂林西部30公裡的開闊地帶另建機場。
1996年,桂林兩江國際機場運營,奇峰嶺機場隨即退出民航歷史舞臺。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