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運會很『會玩』。」19日參加了成都大運會吉祥物命名儀式,來自北京體育大學新聞學專業的周夢雨同學表示,大熊貓本來就是成都的一個標誌,大家都很喜歡。現在有了一個真實版的吉祥物,創意十足,非常特別。
就在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舉辦地成都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8月17日至19日,《中國青年報》組織校媒採訪團,匯聚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等8所全國重點高校的優秀在校大學生一行10人,來蓉開展調研採訪。
他們既是大學生,也是校園媒體人。明年成都大運會的賽場上會有他們的同學,賽場邊也會有和他們一樣的校園媒體人。3天時間,行程緊湊,從玉林街道到東郊記憶,從成都市規劃館到錦城湖公園,以及成都大熊貓基地舉行的「蓉寶」命名儀式等活動。讓我們來聽聽他們對於成都大運會有何感受?與此同時,大運會給成都帶來了哪些變化呢?
從學英語的老人,到地鐵主題塗裝
大運會元素遍布城市各個角落
整個行程中,有一個細節打動了周夢雨。採訪街道時她了解到,離成都大運會還有一年時間,氛圍營造方面,除了在玉林街道上能看到成都大運會標識之外,街道的老人也在學習一些簡單的英語。「雖然這些可能都是最基礎的,但很走心。」對於氛圍的營造,來自廣州大學廣告學專業的趙宇軒同學也有自己的看法。「成都大運會元素遍布城市各個角落。」趙宇軒表示,大運會主題塗裝的地鐵,讓大運會不知不覺間融入了大家的生活。
來自清華大學的沈童童同學表示,當她坐觀光車在錦城湖公園綠道的起點,看著跨越道路的橋下川流不息的車輛時,從綠道到道路,到周邊的建築,「整個城市共同呼吸」,是當時她最大的感受。而在成都市規劃館,了解成都城市未來發展的規劃後,她表示不僅是為大運會,不僅是體育賽事,成都正在為各種賽事活動做好準備。
對於接下來成都大運會還有一年的準備時間,他們也有一些想法。趙宇軒表示,希望可以在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媒體上看到更多的成都大運會的消息,例如在抖音或者微博上,吉祥物跳一段當下最熱門的舞蹈之類的。另外一些好玩的關於成都大運會的表情包、P圖等也可以做起來,讓大運會成為年輕人社交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
另外對於大運會周邊的文創產品,8位校園媒體人也是充滿了期待,「好的文創產品會帶來二次傳播」。對於明年舉行的成都大運會,8位校園媒體人表示,有機會一定會爭取參與其中。「不光是大運會,我已經在計劃下次來成都旅遊了。」沈童童笑著說,來過才知道,就像川菜除了辣還有其他很多的滋味,成都也是,就像綠道上愜意奔跑的身影,運動元素不光是一場比賽。
體育,正在改變成都
大運會讓「慢成都」快起來
「CHENGDU2021,C是川劇,H是環球中心,E是世界各地的朋友結伴『而』來,N是『難』忘的火鍋,G是國寶『滾滾』,D是換成了新裝的地鐵,U是杜甫草堂『優』美的詩詞」,這是《校媒記者探索成都「城市密碼」》對成都的探索。《國寶熊貓又創一項歷史上第一》則講述了大熊貓「芝麻」在「滾滾創造營」票選成功出道,成為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的代言熊貓的故事。隨著對成都的了解,一篇篇年輕人視角的報導,讓更多人了解參與到成都大運會中。
與此同時,成都大運會也在悄悄改變著成都。「最近對這座城市感觸最深的是,傳統印象中的『慢成都』,變得越來越快了。」《中國青年報》四川記者站站長王鑫昕表示,這種「快」表現在地鐵建設、機場建設、大運會場館建設等等方面,從這個節奏裡我們能感受到成都對大運會的熱切期盼和熱情籌備。
成都大運會不僅是重要的城市事件,也是一種「城市酵母」,充滿青春活力的大運會將給成都帶來可感可知的能級飛躍。不僅有主場館這隻「神鳥」,成都以大運會為契機,新建改造天府奧體公園、鳳凰山體育公園等49個場館,在成都大學內新建和改造大運村。
同時在「東進」壯闊的步伐中,一個個大運會的場館建設項目拉動了投資,帶來「白紙作畫」的變化。過去產業單一、發展之後的片區按照公園城市的理念重新打造,集產業、生態、生活、城市功能於一體,成為市民居家生活的首選。東西城市軸線、成自宜高鐵、天府國際機場高速、成資快速路和軌道交通18號線等重大項目建設,為大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通達的交通,但從城市發展更長遠的意義來看,這些都是推動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構建城市循環體系的重要一步。自2017年成都提出全力打造「世界賽事名城」以來,謀賽、營城、興業、惠民,成都體育新時代就此開啟。辦好大運會是成都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第一棒」,這一棒,鎖定目標,奔跑不息。
來源:成都商報-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