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蚊子帶來大煩惱
雞鴨活活咬死 豬被咬得撞牆
「看著兒子腦袋上被蚊子咬的大大小小的膿包,我的心都快疼爛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三團獨立營三連職工坤恰西,流著眼淚為一歲半的兒子塗抹驅蚊的藥水。
青河獨立營三連位於中蒙邊境布爾根河畔的南沿高處,布爾根河經蒙古國流入獨立營三連。連部距離中蒙邊境線僅500米,十幾戶職工常年堅守著37.5公裡的邊境線。
這裡年平均溫度只有0攝氏度左右,最低溫度曾達零下53攝氏度,無霜期只有85天。
「沒人敢來,生存環境太惡劣。」連指導員郭玉蘭說,「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夏天如果不颳風,又被成群結隊的蚊子叮咬得受不了。炎炎夏日,不得不用紗巾包住臉,戴上防蚊帽。還要套上厚厚的秋褲、迷彩褲。可蚊子還是把我們咬得渾身紅腫,臉上的皮脫了一層又一層。」
每年7、8月份,是蚊蟲施虐的時期。現在已進入秋季,當地的溫度還時常在30攝氏度以上。這麼高的溫度,也沒有人敢將皮膚裸露在外面。
連隊鼓勵職工發展畜禽養殖業,職工家家戶戶養起了雞鴨。但終因蚊蟲叮咬,畜禽養殖「流產了」。
在職工首漢民家裡,記者看到一座廢棄的棚圈。首漢民介紹,棚圈是2004年蓋的,剛開始養雞,被蚊子咬死了。後來養豬也不行——圈舍就閒置了。蚊蟲不僅能咬死雞鴨等家禽,連毛比較長的狗都會被咬得默不作聲,甚至把豬咬得撞牆。
簡易棚圈不行,就另闢蹊徑。2014年,投資200多萬元,建起了現代化的養殖小區。舍飼餵養,實現了多元增收。可是,「由於夏天蚊子太多,無法圈養,牛羊還是被迫上山。6月底出去,9月底回來,能夠避開蚊蟲叮咬。」養殖戶張華緒說。
生產發展了,居住環境也在改善。從2011年起,先後投資1300多萬元資金,新建住房,完善基礎設施。
「職工們都住進了新房,房子有了衛生間。我們最盼望的上廁所問題得到了解決。」退休職工張新高興地說。前些年,連隊只有一座旱廁。蚊子多的時候,職工上廁所都帶著蚊香,先把蚊香點燃,放到廁所燻一會,然後再進廁所。
滅蚊連隊也動了不少腦筋。2013年開始,十師農科所在一八三團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協助下,幫助三連開展了生物滅蚊實驗。
「藥劑灑在水裡,抑制蚊蟲生育,有一定效果。但是我們的蚊子少了,周邊的蚊子又飛過來了。」郭玉蘭說,「希望防治蚊害,能引起更多人士的重視,大家能共同攜手,戰勝困難。」(韓立群 趙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