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愛,勝過雨,勝過雪——《回家》導讀

2021-02-08 經典繪本導讀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446號

媽媽的愛,勝過雨,勝過雪——《回家》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說明:

1、這是一個對經典繪本深度解讀的公眾號,已累計發文在四百篇以上。

2、查找是否有您想閱讀的文章,可以從歷史消息中輸入您想要的書名搜索即可。

3、如果您喜歡本公眾號,先點擊上邊藍色的「經典繪本導讀」再點擊「關注」。

4、本導讀的宗旨是為親子閱讀而努力、為父母深度掌握繪本精髓而奉獻。

一、內容簡介

二戰期間,男人們都去打仗了,媽媽為了生計而離開家鄉,可是她走了很久,既沒有來信,也沒有寄錢回來。艾達與奶奶天天盼著遠方的消息,常常想起媽媽說的話---「媽媽對你的愛,勝過世上的一切,勝過雨,勝過雪。」可她什麼時候回來呀?

二、繪本信息

書名:回家

文:[美]傑奎琳·伍德森

圖:[美]E.B.劉易斯

譯者:彭誠

適讀年齡:3-6歲 (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獎項: 2005年凱迪克銀獎

出版社: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7月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解析:

封面中的女孩側身看著窗外,陷入思念媽媽的情感中。右手搭在左手的手臂上,是一種侷促的不安。而羊角辮令人迷思的紫色頭繩,在感情上,它給人安全感和有點兒夢幻的沉思。

媽媽為了生計而離開家鄉,可是她走了很久,既沒有來信,也沒有寄錢回來。艾達與奶奶天天盼著遠方的消息,常常想起媽媽說的話——「媽媽對你的愛,勝過世上的一切,勝過雨,勝過雪。」其實艾達又何嘗不是呢,風裡雪裡,艾達和奶奶都會在家等你。黑人孩子心理的留守成長路程,有興趣了解一下嗎?

這本書是2005年凱迪克銀獎繪本,封面是凱迪克銀獎的獎章,很低調的大獎繪本,即沒有隨書的導讀,也難以查到獲獎的記錄。不多見!

但一段溫柔的、充滿愛的感人故事,輕輕觸碰每一位讀者的柔軟內心。豐富孩子的情感世界,懂得愛與關懷,理解渴望與等待,更加飽滿地去愛與被愛。

【環襯】

解析:

環襯是青綠色,綠色在心理學上意味著健康和生命,能夠穩定情緒,讓人感覺放鬆和舒適。綠中透著一種青翠色,顏色更淡雅,青色象徵著堅強和希望。可以說環襯的顏色象徵著:生命、情緒和希望。

【扉頁】

解析:

這是由夏天到冬日的期待,郵遞員定期的往返成為她們希望與失望的交織點,一次次的希望與失望,讓她們的憂愁寫在臉上。

這個故事是一個回家團圓的主題,一個留守兒童思念媽媽的故事,非常切合當今社會的主題,雖然這是發生在美國獨立戰爭的背景,但母愛與思念是永恆的。

家是一種歸宿,是心停泊的港灣。回家給人溫暖的感覺。回家,不是一個只睡覺、吃飯的住所,和孩子一起讀《回家》讓愛永駐我家!

【獻頁】

解析:

這個小貓咪成為故事中艾達的一個依戀和寄託的對象,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戰爭還在繼續,食物變得越來越少,艾達在奶奶的反對下收留了這隻流浪的小貓,因為TA們都是離開了媽媽的孩子,需要相互陪伴與安慰。

與其說這本書是獻給戰爭中遠離家園的人們和缺少母愛的孩子們,倒不如說也是獻給當今為了生存骨肉分離的父母與孩子。

【第1畫面】

原文:媽媽的雙手溫暖又柔軟。看著她把衣服放進行李箱裡,努力不讓自己哭出來。「艾達,」媽媽說,「男人們都去打仗了,現在芝加哥正在招黑人女工。」媽媽又疊好一條裙子,放進包裡。「我準備到那兒去。」

解析:

在孩子看來每個母親的手都是無比溫柔而溫暖的,母親的手,總是伸出在兒女最需要的時候。母親的手,我們永遠愛不夠。天下最溫柔的手是母親的手。

離別前雙方互相對視著,懂事的艾達努力不讓自己哭出來,那樣媽媽更牽掛,也意在證明自己長大了。艾達寸步不離地看著媽媽收拾東西,仰望著媽媽是一種別苦。艾達手扶著媽媽的行李箱,表現出難捨難分,不願意讓媽媽離開。

想必是艾達的爸爸也去打仗了,需要大批的女工走上工作崗位,這也是他們維持生計的唯一辦法。看媽媽俯瞰的眼神是多麼的不舍,難以抉擇的選擇。

艾達的頭繩在故事中經常變化,有封面的紫色,有分別時的藍色,藍色代表著親子情感的永恆,也是一種理智而冷靜的夢幻。

【第2畫面】

原文:媽媽把我抱進懷裡,緊緊貼著我的臉。「我去掙些錢寄回來給你。」窗外,一場適時的雨下了起來,棕色的田野變得閃閃發光。「艾達,」媽媽說,「你知道媽媽愛你,勝過世界上的一切嗎?」「我知道,媽媽。」我在她耳邊輕輕地說,「勝過雨,」「勝過雪。」媽媽回應。我們像這樣說話有上百次了,也許更多。

解析:

媽媽俯下身來,一雙溫柔的大手,撫摸著孩子,愛意永遠的傳遞。

用了生活中的兩個現象,雨和雪,來和媽媽的愛比較。雨雪澆灌大地,調節氣候,呵護著人類,為人類造福,而媽媽的愛勝過雨雪,這是個大膽的比喻。

甚至這樣的比喻說了無數次,有一種愛意是一言不發埋在心中,更多的是把愛意傳達出去,緩解內心的憂慮和心結,他們屬於後者。

媽媽之愛是天底下最強烈的愛,勝過一切。這種愛的表現是掙錢養家,男人都去打仗了,只有女人去維持生計了,母愛的責任更大了。

文字優美而動人,很富有詩意。「艾達,你知道嗎?媽媽愛你勝過世上的一切。」「我知道,媽媽。勝過雨。」「勝過雪。」

【第3畫面】

原文:當我想媽媽想的哭泣時,奶奶就會摟著我,說:「嘿,別哭了,一切都會好起來了的,」「嘿,別哭了,你媽媽很快就會回來了。」可媽媽走了很久,既沒有回信,也沒有寄錢回來。「繼續給她寫信吧。」奶奶說。我寫了一封又一封。

解析:

奶奶看著窗外,分明是一種期待。奶奶給予艾達媽媽般的理解與支持,還好我們都會好起來和媽媽很快就會回來,來安撫艾達。

艾達伏在奶奶身上,閉著眼睛是一種依戀和無奈,也是一種別樣的幸福與安慰。

只有用給媽媽寫信的方式來寄託對媽媽的思念。寫信時我們看到了艾達的微笑,似乎媽媽就在身邊,似乎在跟媽媽說話,只有這時艾達才露出一點笑容。

背後大量的留白讓讀者去想像,這在故事中是頻繁出現的,也切合了故事思念的主題。

奶奶緊緊把艾達摟在懷中,是一種愛心的陪伴和寄託,一種隔輩的關愛和憐憫,暖黃色的燈罩暗示奶奶帶給艾達的溫暖,而背後黢黑的環境暗示她們承受的苦難。

【第4畫面】

原文:早晨,外面下起了雪。一隻小貓在撓我們家的門。家裡有剛擠的牛奶,還帶著餘溫。奶奶說:「你知道的,我們養不了它。」她邊說邊往碟子裡倒了些牛奶,放在地板上。戰爭還在繼續,食物變得越來越少,早餐和晚餐只有酸奶和玉米面包。「我們養不了他,」奶奶又說了一遍。小貓喝完牛奶,蹭著我的腿,好像還想要。「別再自找麻煩了,艾達。」奶奶說。

解析:

日復一日,窗外的雨換成了雪,艾達一直在等著媽媽歸來。

下雪了,無處安身的小貓饑寒交迫被迫撓打著門,這個困境是來自物質上的,而艾達的精神困境是另一層面,作者讓艾達從小貓身上,轉移視線,作為陪伴。

奶奶已經擺明了戰爭期間生活的困難,沒有剩餘的食物再來養一隻貓。而且是說了兩遍。可見奶奶的決心和意志。最後,奶奶又以別再自找麻煩了,再一次叮囑艾達。

雖然奶奶極力反對,但艾達依然收留了這隻流浪貓,離開媽媽的孩子,需要陪伴和慰藉。

小貓的出現是一種精神上的分散,小貓也是孤獨而沒有媽媽的。兩個孤獨的走在一起是一種慰藉,這也是彼此的需求。小貓需要食物,而艾達更需要的是媽媽。

奶奶和艾達此時的精神感覺不一樣,奶奶更多的要為一家人的生計著想,而艾達需要的是精神的慰藉。

畫面中的艾達俯下身來,撫摸著這隻小貓,是一種精神的轉移,是一種愛的轉移。而奶奶呢,只看到了她的下半身,雙臂抱胸是一種拒絕自保的心態,站立的身姿和艾達的俯下身段的呵護的區別,是不接受,不理會。面對的敞亮的大門,是一種拒之門外的意涵。

艾達跪在地上,放低姿態撫摸著饑寒交迫的小貓。釋放著愛意,透過大門照進的亮光,暗示艾達給予的溫暖與關愛。

左圖吃飽緩和過來的小貓,坐在地上看著讀者,一大碗牛奶已經剩下了一半。小貓得到了物質上的滿足。

【第5畫面】

原文:我撫摸著小貓柔軟而光滑的背,它趴在我的腿上,感覺就像蓋了十條被子一樣溫暖,也像媽媽的手一樣暖和。「勝過雪。」我想起媽媽的話,「我愛你勝過雪。」我看著窗外,雪又下大了。我努力回想媽媽的味道。有時候像糖,有時候像陽光,有時候又像肥皂一樣。肥皂洗黃了媽媽的手,洗淨了我們的衣裳。我努力不哭,可眼淚還是湧了出來。

解析:

窗外下著大雪,艾達坐在椅子上,抱著小貓,看著窗外,想起了打工的媽媽。顯然在奶奶的勸告下,艾達還是把小貓留在家中,作為自己的陪伴。

大幅水彩畫表現出強烈的願望,空曠的房間,飄飛的雪花更加深了思念。

牆上的相框裡,黑雲籠罩中透出一片藍色,一個朦朧的白點暗示著希望。而朦朧的世界就是艾達此時的心境,內心的煩亂和希望並存。

桌子上排放著一束鮮花,代表內心的希望與生機。地上立著一把傘,一個籃子,地上是一塊地毯,簡陋的家當,凸顯生活的窘困。

而左側畫面中,是艾達內心世界的反應,多麼溫馨的母女的親密照。洋溢著幸福與溫馨。

同樣在文字中出現以物做比喻的例子,把小貓當做自己的孩子,小貓就像蓋了十條被子一樣的溫暖。而艾達從撫摸小貓的背也感受到了溫暖,就像媽媽的手。彼此的抱團取暖是一種相互的慰藉,這也就是小貓留在家中的原因了。

由此聯想到媽媽的味道,用糖、陽光和肥皂做了切合的比喻。從肥皂的聯想到媽媽的操勞,洗黃了媽媽的手,洗淨了家人的衣裳。

這種飄雪的情景,這種有小貓的觸景生情很難不想到媽媽,很難眼淚不湧上來。

【第6畫面】

原文:「好在天冷。」奶奶抱著一捆木柴走進來說,「不然,這小東西身上會長滿跳蚤。」奶奶歪著頭,把小貓抱了起來。「這小東西還能再醜一點嗎?」我和小貓不高興地看著奶奶。

解析:

奶奶從寒冷的雪地中,抱著木柴往屋裡走。屋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高大而模糊的形象讓讀者憐憫一個老者料理照顧著一個家很是不易,特別是缺吃少穿的戰爭年代,奶奶帶著眼鏡,有著文化人的背景,這樣就更加不易了。

奶奶對小貓始終有偏見,身上長滿跳蚤,長得很醜等。還揚言這小東西還能否再醜一點。再醜就能不讓艾達喜歡上嗎?

作者還把小貓擬人化,似乎聽懂了奶奶的詛咒而不高興。

右側文字頁中,艾達和小貓一起抬頭看著奶奶的方向,表達著一種不高興的情緒。此時的小貓好像已經成為艾達的精神寄託了,奶奶的話語自然不中聽了。

屋外雪地映照下的光亮的環境,反襯出室內的黝黑,代表他們生活的家的暗淡與不幸。

穿著暗紅色花紋的藍色長裙,代表以客觀冷靜的心態,同時紅色又代表著希冀。

【第7畫面】

原文:日子一天天過去……

解析:

媽媽出去打工的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艾達思念媽媽的心情與日俱增,百無聊賴中小貓成了她的陪伴。艾達躺在地毯上和小貓專心的玩耍,自我的安慰。

透過窗戶室外的陽光照射進來,也溫暖著艾達,還有暗淡中只有燈罩的暖黃色提升了室內的氛圍。

鏡頭角度旋轉後,可以更全面地看到室內簡陋的布局。

艾達從凳子上下來,躺在了地毯上,因為聽到奶奶對小貓的不友好的態度,艾達側身撫摸著小貓,也算是一種對小貓的慰藉了。白色的外罩代表著內心的蒼白無力。

這個故事插畫宏大而細膩,情感也到位。作者用飽滿細膩的水彩畫將文字未曾表述的,艾達和奶奶的所有情感具象地展示出來。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書中想要傳達的信息與寓意。

【第8畫面】

原文:郵遞員從門前經過,卻沒有停留,奶奶說:「噓,別哭!」可她的眼神很悲傷,看起來像要哭了。「我在芝加哥清洗火車車廂。」媽媽走的時候說,「想像一下,艾達,一個黑人女工在鐵路上工作的模樣。

解析:

一扇掛滿殘雪的窗戶上,從外看到奶奶和艾達一高一矮期待的眼神,艾達滿臉的愁容,幾乎要哭了,奶奶的老臉上也面帶悲傷。因為郵遞員沒有帶來媽媽的消息,雖然郵遞員沒有停留,但他的身影卻映在了窗戶上。

看不到媽媽的消息,貼心的奶奶開導著艾達,可艾達在腦海中浮現出媽媽的身影,根據媽媽走前的流露的信息中。

媽媽站在火車頭前,手拿巨大的鐵鏟,笑容滿面地面對著讀者或者說是讓艾達看到媽媽樂觀的一面。

這個畫面出現在扉頁中,斑駁的效果凸顯奶奶和艾達撕碎的思念之心。強烈期盼媽媽的回家的心情。

白色透著微藍的服飾,表現出一絲的夢幻,但理智告訴他們要永不言棄。

【第9畫面】

原文:晚上,我和奶奶會聽廣播。廣播裡正在講眼前的戰爭和死去的人們。這時我會閉上眼,為那些不能回家的人祈禱。外面,雪一直下著。戰爭仍在繼續。等奶奶關上收音機,我會撫摸著小貓的背,想那些在鐵路上工作的女人們。我只能想像,我的媽媽就在她們身旁。

解析:

這個收音機傳遞著戰爭的消息,戰爭不止,媽媽也就沒有更多的音信。但是一種外界信息的來源,也就是媽媽的消息。

拉開一條縫隙的窗簾,看到藍色夜空中,還飄落著雪花。雪代表著紛亂的思緒和思念的情結。

奶奶和艾達都身著一身深藍色的長袍,與夜晚的天空一色。好像天空的清冷,安撫著她們焦躁的情緒。此時,鏡框也是藍色的,小貓、毛線和花瓶,都和清冷的夜色賦予一家人冷靜的思考。但從艾達側臉呆坐而悲傷的情緒中,看不到一點希望。

關掉收音機,讓艾達打開想像的思緒,眯著眼睛,好像看到了在鐵路上工作的媽媽的身影,這也算是對她的一點安慰吧!一天天過去了,艾達只能是從想像中和媽媽面對和交流。

奶奶靠織毛線撫平自己焦慮的心情,小貓則只顧吃食,而此刻也不能撫慰艾達的焦躁之心了。

思念與陪伴,該如何去選!

像艾達的媽媽一樣,迫於生活壓力或尋求夢想的我們,不得不一次次地在孩子和父母面前離去與歸來,時間或長或短,但對於思念和等待的一方,時間和空間卻會不對稱地拉長與擴遠。他們會在每一個想要與你分享快樂而你又不在身邊的時刻,悲傷與失落會填滿內心,多麼渴望你能陪伴在身邊。

【第10畫面】

原文:「昨晚下了暴雪。」奶奶在尋找老鼠和兔子時說。如果他能抓到一隻,我們就有肉湯喝了。我即希望她能抓到一隻,又希望她什麼也抓不到。我們一直走著,小貓跟在後面凍得發抖,奶奶彎腰把它抱起來,放進外套裡。「你知道寒潮嗎?」奶奶問,「它們來的很快,有時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大地綿延向前,穿過平地,爬上山丘……

解析:

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讓故事更加真實可信,增加親近感。

雪地中是艾達和奶奶行走的背影,奶奶高大寬厚的背影成為艾達和小貓的依靠。

大雪的到來,他們一起去野外尋找獵物,這樣就可以喝到肉湯。可見她們的生活捉襟見肘,有很長時間沒有吃到肉了。

倒是艾達顯得無所謂,因為她長期以來最大的願望是想念媽媽,而不是吃肉喝湯。對一個孩子可見其思念的程度勝過一切。

雪地中的小貓本不勝寒,奶奶憐憫的愛心把小貓放進外套中。本來奶奶是不喜歡小貓的,還有是經濟的拮据,但此刻愛心四溢了。

奶奶說寒潮會持續一段時間,是暗示媽媽的歸期需要更長的時間。因為戰爭和生產都處於停頓狀態。

【第11畫面】

原文:奶奶說大地通向一個更大、更廣闊的世界。有一天,我會去見識它。也許,我會坐火車去。

解析:

一個遼闊的遠景圖,大雪冰封大地,近處一座小房子孤獨地存在於山野間,沒有其它人煙,這是艾達的家,代表著艾達和奶奶孤立無援的境地。

看不到她們四處尋覓的身影,她們在樹林中、在山坳間。白皚皚的天地間唯有松樹林象徵著生機,她們一定穿梭在其中。

遠方群山連綿起伏,空曠無邊,沒有動物的出沒,沒有嫋嫋的炊煙,沒有人類的蹤跡,寂靜的就如同世界已經閉上眼睛,近處的木柵欄凸顯人跡的蹤跡和羊群出沒的場所。看出他們的生計就是放羊,他們是食物就是奶製品和熱帶的果蔬。

奶奶一生都在山野旮旯中生存,她一直的願望是走出去,見識更寬闊的世界。這從一個側面道出,孩子般的艾達沒有奶奶的想法,她唯一的願望是期待媽媽的回家,其他都是比不上媽媽就在身邊。

【第12畫面】

原文:回到家,奶奶生氣火爐,把我們的溼衣服晾起來。早餐又是熱可可,還有昨晚剩下的兩塊餅乾。郵遞員在來的路上。

解析:

可可原產於美洲中部及南部,廣泛栽培於全世界的熱帶地區。可可的種子為製造可可粉和「巧克力糖」的主要原料。這裡是他們主要的食物,早餐又是熱可可,還有昨晚剩下的兩塊餅乾。可見生活的單調和匱乏。

奶奶在爐火邊忙碌,一個側身看清奶奶的整個輪廓,慈祥而寧靜,她已經生活了大半輩子,過著這種乏味的生活,要麼產生最大的願望,坐著火車去看世界呢!

透過中間的門看到披著床品的艾達的一個背影,換下了溼衣服,分擔著家中的勞動,從背影看,艾達顯得高大而成熟了,艱難生活的磨礪讓艾達過早的成熟起來。

左側文字頁一個正面的喝著可可的艾達,披著床品,雙手貼著杯子取暖,旁邊那塊餅乾還沒來得及吃,此時的心情不錯,看著可可面帶微笑,是想到媽媽了嗎?寓意暖暖的可可就像媽媽的懷抱。

一句郵遞員在來的路上,讓全家的期待都集中在郵遞員身上了。

【第13畫面】

原文:當郵遞員把帶有媽媽漂亮字跡的信,送到奶奶手裡時,奶奶小聲的說:「感謝上帝!」她打開信封,錢從裡面掉了出來。信的開頭寫著——告訴艾達,我很快就回來了——多麼像一首永遠也唱不完的歌呢。

解析:

分別、思念、愛意、等待,這些都是世上最偉大的主題,每個時代,每個國度,都有不同的表達。

郵遞員的到來給她們帶來了媽媽的消息,一封信件遞到了奶奶的手上,奶奶用手掩住興奮的嘴巴,發出內心的聲音,感謝上帝。

而艾達看著郵遞員露出了全書第一次生活中的笑容,從希冀的眼神看到了希望。

媽媽寄來了錢,還在信的開頭就迫不及待地寫上,很快就要回來了。

右側的橢圓中畫面,是艾達心中想到了媽媽興衝衝往家趕的畫面,艾達內心已經沸騰了起來,終於聽到了媽媽的消息。

媽媽說的,多麼像一首永遠也唱不完的歌呢。雙方的思念永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在心中哼唱。

故事中多次出現這種冥想中的畫面,就像媽媽就出現在眼前,不論在天涯海角。

【第14畫面】

原文: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讀信,小貓就待在身邊。「我想它決定留下來。」我說。「它需要考慮的是離開。」奶奶說。可她一邊嘀咕,一邊在火爐邊給小貓找了一塊毯子。「這小東西乖乖的,看起來看起來也沒那麼醜了。」屋裡,爐子上燉著湯,溫暖安寧。屋外,大雪紛飛,媽媽正在某個地方清洗火車。她愛我勝過雨,她愛我勝過雪。她很快就要回來了。

解析:

此時,窗外飄著大雪,但與之前的情緒卻迥然不同了。

艾達坐在奶奶的腿上,一遍遍地和奶奶分享著媽媽的話語,媽媽的回信給這一家老小帶來了生機與希望。之前從沒有看到奶奶和艾達這樣親密的接觸,兩顆被溫暖的心貼近了。彼此的取暖讓她們更加溫暖。

整個房間也亮堂多了,小貓的周圍出現紅黃的色彩,小貓也有了希望。

艾達想讓小貓留下來,奶奶雖然嘴上說,需要考慮的是離開,但奶奶給小貓鋪就的毯子,卻發出一種收留的信號,還說,這小東西乖乖的,也不那麼醜了。嘴上還是堅定的讓其離開,而內心卻就收了小貓。這反映了媽媽的回歸帶來寬容的變化,也是一種情緒上的高興。以至眼光也發生了變化,接受了就不那麼醜了。美醜是一種內心情緒或心態的變化。

爐子上燉著湯,獵物也捕到了,兩全其美的結果。

看著媽媽的回信和窗外飄落的大雪,讓艾達的內心想到媽媽的處境。再一次回味媽媽說過的話,媽媽的愛我勝過雨,勝過雪。最直觀的比喻,讓小讀者能夠有切身的感受。

【第15畫面】

解析:

一個近景,艾達的家成為畫面的核心,這是所有人都嚮往的溫暖的家。在冰雪中,媽媽邁著輕盈的步伐,走向家門,身後留下一串深深的腳印。

沒有出現團聚的場面,讓大家去想像,而是一個背影,一串腳印。看不到媽媽的表情,也沒有艾達的身影,只有清晰矗立的木屋。

這就夠了,一切盡在不言中。

 

《回家》講述了戰爭時期男人出去打仗,女人出門工作,艾達和奶奶留在家中盼望親人歸來的故事。窗外的雨變成了雪,媽媽終於寄來了信,信上說很快會回家。這本書以愛、渴望和等待為主題,提醒在外奔波的大人關注孩子的感受。

【封&底】

解析:

封底是艾達寫信給媽媽的場面,面帶微笑,心裡和媽媽在說話。這是多少個分離的孩子曾經無數次做過的場景。也是對分離的媽媽和孩子的一種提醒,關愛自己的孩子,就不要遠離。即使遠離,也要經常的對話。當然在那戰爭年代,為了生計實在是一種奢求。但作者的本意是給父母一個提醒,愛是勝過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放下,唯有孩子是不能的。

四、作者信息

傑奎琳·伍德森(JacquelineWoodson),美國深具影響力作家,2018-2019年美國國家青少年文學大使,榮獲四次紐伯瑞榮譽獎,三次國家圖書獎,兩次凱迪克獎和2020年國際安徒生獎等。她還被美國詩歌基金會(Poetry Foundation)評選為童詩桂冠詩人(Young People's Poet Laureate)。2020年國際安徒生獎的獲得者,她和家人生活在布魯克林。

此次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獎的頒獎詞稱,傑奎琳·伍德森的作品「擁有詩意的語言、充滿力量的人物和持久的希望。書中對話精準完美,故事真實新鮮,結尾帶給讀者滿足感」。

E. B. 劉易斯,美國費城藝術大學教授,紐約插畫家協會會員。曾獲克裡塔·斯科特·金獎和凱迪克銀獎。

傑奎琳·伍德森和E. B. 劉易斯合作的作品:

《每一個善舉》[美]傑奎琳·伍德森/文 [美] E. B.劉易斯/繪

《另一個布魯克林》[美]傑奎琳·伍德森(Jaqueline Woodson)著

《回家》[美]傑奎琳·伍德森/文 [美] E. B.劉易斯/繪

《一粒種子的旅行》 [美] 傑奎琳·伍德森/文 [美] E. B.劉易斯/繪

 

說明:本文屬原創,未經作者同意,不可轉載和移作它用

 

 


相關焦點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近日,暢銷中國7年之久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推出了圖文版,小編採訪了作者尹建莉。尹建莉,北師大教育碩士,從事中學語文教育多年,現專門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女兒在國內讀完本科,又在美國一所長春藤盟校獲得了碩士學位,現在一家英國公司工作    小編: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已經出版7年,你家女兒參加高考也是9年前的事了。和我們的讀者分享一下女兒這9年的成長軌跡好嗎?
  • 抖音你愛自由勝過愛我是什麼歌?你愛自由勝過愛我歌詞全文
    抖音你愛自由勝過愛我是什麼歌呢?我們很多的小夥伴都會選擇使用我們的抖音來打發我們這日常無聊的時光,而且在我們使用抖音的時候,總是能看到很多有趣的短視頻,還能聽到很多好聽的歌曲,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一首抖音你愛自由勝過愛我的歌曲。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提高愛孩子的質量,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教育專家尹建莉的作品《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堪稱為教育叢書的典範,她用她自己成功育兒的事例結合理論,給我們道出了教育是有章可循的。要想培養出一個陽光自覺、自強而又自立的孩子,媽媽首先得做表率。畢竟,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媽媽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孩子。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告訴你辛辛苦苦幾十年,只為買一套學區房;小學群裡的家長拼學歷、閱歷、實力!
  • 在媽媽的肚子裡一天,勝過外面十天,晚生的寶寶更聰明?
    導讀:在媽媽的肚子裡一天,勝過外面十天,晚生的寶寶更聰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在媽媽的肚子裡一天,勝過外面十天,晚生的寶寶更聰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抖音你愛自由勝過愛我是什麼歌
    抖音你愛自由勝過愛我是什麼歌時間:2020-04-08 23: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你愛自由勝過愛我是什麼歌 你愛自由勝過愛我是最近在抖音很火的一首歌,很多小夥伴在聽了片段之後就想知道歌名以及完整版歌曲詳情等,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出來的相關詳細介紹,喜歡的小夥伴們就快來大家一起看看吧
  • 《朗讀者》董卿:超詳細20本名著導讀,列印一份,勝過一切開場白
    《朗讀者》董卿:超詳細20本名著導讀,列印一份,勝過一切開場白!名著是語文日常積累的重點,也是提升語文綜合能力的必要知識點,隨著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語文這門課程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所以考察範圍也越來越廣,名著也幾乎成了逢考必有。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嗎?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嗎?不能!      這……!?
  • 這菜只有臘月有,維C勝過水果,鈣質勝過牛肉,炒一盤營養又美味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種菜,這菜只有臘月有,維C勝過任何水果,鈣質勝過牛肉,在這個冬天,炒一盤營養又美味,特別下飯,最主要它是臘月的應季菜,只有臘月有,過了臘月想吃也沒有了,這菜就是「塌菜」。除此之外,塌菜中的鈣質也是非常高的,牛肉的鈣含量可謂是非常高的,可是塌菜的含鈣量卻比牛肉還高,每100克牛肉含鈣量為6毫克,而每100克塌菜中所含的鈣含量卻是180毫克,足足差了30倍,可見塌菜的鈣含量是多麼的高,營養有多豐富,真的是勝過水果,勝過牛肉了。
  • 「讀懂孩子的心」系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愛、自由、信任的藝術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愛、自由、信任的藝術以下是樊登老師和尹建莉老師(超級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的對話,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培養孩子的自覺意識樊登:尹建莉老師是超級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她影響和幫助了太多的中國家庭用愛和自由來養育孩子。她也總能夠用簡單、溫暖的方法解開家長們的難題。
  • 一個愛你勝過愛自己的男人
    愛你,你就是他的心肝寶貝,愛你,你就是最特別的人,愛你,就要一輩子和你在一起。男人愛你勝過愛自己,才甘願做這些事。 1.在發生爭吵時,他都會主動道歉 男人與女人成為了戀人,就會一起經歷很多事情,可男人與女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有的時候根本交流不到一塊去。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不是生了孩子就會做父母
    於是父母期盼能夠有一本好書,既有理論依據,又有真實案例,讓他們從中學到更多有用的方法,不只帶給他們思想的轉變,更是能讓他們舉一反三,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於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就成為了許多父母的必讀好書。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老公在女兒一歲的時候買回來的,一直擱在書櫃裡沒去看,那時候以為女兒還小,用不著教育,只要每天保證他安全,快樂,健康的成長就足夠了。今天有幸,又重新翻起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這本書,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好媽媽,也是一個好老師。她把培養女兒的各種教育經歷都寫成了這本書。給我們這些迷惑的家長指點了迷津,給焦慮無助的孩子們營造了一方健康成長的心靈樂園,還給給紛亂迷離的教育提供了一部鮮活生動可以傳唱的教育書。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是難得的家教讀本。既敢直面教育的問題又深入的思考有獨到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們父母一讀。
  • 唯美英語:陪伴勝過言語,細節勝過情話
    我愛光亮,因為它給我指明了道路;然而我也能忍受黑暗,因為它讓我看到星星。陪伴勝過言語,細節勝過情話。
  • 我的原創·文說 | 我愛你勝過愛世界
    我的原創·文說 | 我愛你勝過愛世界 2020-12-18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想要《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做好這4點就夠了
    情景1:兒子東東活潑愛表達,今天他回到家中非常興奮,想和媽媽說說幼兒園發生的一件趣事。東東開始說的時候,一邊忙家務的媽媽也「嗯啊」地答應著,可是剛說兩句東東就突然生氣不說了,跑到一邊玩起了玩具,作為媽媽感到有點莫名奇妙,再問東東也不肯再開口。
  • 好媽媽勝過好醫生
    從這個意義上講,好媽媽勝過好醫生。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樣的媽媽,孩子都不會差
    她就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作為教育專家、教育學碩士的尹建莉現專注於家教研究及諮詢工作。本書自2009年首次出版後,數年來一直高居各大圖書榜榜首。著名學者、北大教授錢理群說:本書作者既是好媽媽又是好老師,寫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於家庭教育的被忽視與不得法,而取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 一個好媽媽勝過一個好老師,而不吼不叫的媽媽可能勝過10個好老師
    媽媽和老師,對於孩子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不過,無論老師多麼重要,都無法替代媽媽。一個好媽媽的確可以勝過一個好老師,而不吼不叫的媽媽可能勝過10個好老師!所以,我們與其希望孩子遇到10位好老師,還不如讓自己成為不吼不叫的好媽媽。因為,孩子能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我們做不了主,但是我們能成為什麼樣的母親,我們自己完全可以做主。孩子入學後,他的生活除了學校就是家庭,如果他在學校被老師剛訓斥完,回到家又被媽媽吼叫一通,他心裡會多難受啊!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清晰完整
    低價課程分享我有好課,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清晰完整,學習請加客服微信:43490686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