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娃子 原創文章 抄襲必究
巴金小說原劇《寒夜》改編的電視劇《寒夜》,在當今社會中,對於怎樣處理好婆媳關係,具有很重要的借鑑意義。
電視劇《寒夜》是由趙文瑄、劉濤、呂中及董勇等主演,上海文廣傳媒集團及江蘇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出品的年代情感劇,由現代文學家巴金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寒夜》改編,該劇由宗福先編劇,孔剛、陳烈執導。
《寒夜》雖然寫的是舊社會的事情,現在過去幾十年了,但是在新社會、新世界裡,這部經典作品經過這些優秀演員的演繹,具有很現實的社會意義。尤其在家庭生活中,婆媳關係的處理方面,有很多重要的借鑑意義。
故事發生在1944年的重慶,圍繞汪文宣(趙文瑄飾)、曾樹生(劉濤飾)、汪母(呂中飾)之間的矛盾展開故事情節。汪母出身書香門第,原是昆明的「才女」,為了兒子,她甘願讓自己降到「二等老媽子」的地位,替兒子操持家務。兒子汪文宣是大學教育系畢業,兒媳曾樹生也是大學教育系畢業,還是從法國留學回來的留洋高材生。這樣的高知家庭,不要說在以前的舊社會,在當今也是讓人羨慕的家庭。但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婆媳矛盾呢?
婆媳之間的矛盾主要在於:母親覺得媳婦奪走了兒子對她的愛,於是總是挑媳婦的毛病,尤其看不慣媳婦當了「花瓶」後的生活方式,並且還以他們「沒有正式結婚」來奚落兒媳。這樣的現象,在當今社會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怎樣處理好婆媳關係?仍然是人們頭痛的社會問題。
那麼,在電視劇《寒夜》中,我們能學到哪些處理婆媳關係的方法呢?這部電視劇雖然沒有明明白白的說出來,但是如果當她是一部反面教材,我們一定能悟出很多道理。
在新社會了,人們的戀愛觀念早就改變了,自由戀愛已經是一種社會潮流。結婚不再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但是,社會形態變了,家庭結構還沒變吧,現在的家庭大都是三口、四口之家,家中獨生子女的還是很多。一到結婚的年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觀念還沒變。女兒,兒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成立新的家庭後,女兒就成了別人家的媳婦,兒子就成別人家的女婿了。經過如此排列組合,隨著角色轉換,家庭問題就來了。
這時候,如果做晚輩的不懂得體貼老人,做長輩的不與時俱進,更新思想觀念,理解年輕一代,就會生出很多家庭矛盾。比如,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飛快,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與老人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加上現在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了,尤其是廣大農村的變化很快。
很多年輕人都離開家鄉,到城市生活,家裡的老人也一起來到大城市。現代化、網絡化,數位化,媒體化的生活方式,老年人肯定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甚至生活觀念,都大不一樣。想當年,父母含辛茹苦、節衣縮食地供孩子讀書,上大學、考研、讀博,將來找個好工作,等孩子出息了,成家立業了,父母卻老了,跟孩子一起生活,哪曾想時代變化太快,一些生活方式彼此都不適應了。
如果,父母還是用老一套觀念「指導」下一代,那麼就還是會出現電視劇《寒夜》中的問題。尤其是婆媳關係,媳婦覺得是老人在挑自己的毛病,婆婆覺得兒媳太自私,不體貼老人等。如果互相不懂得換位思考,這些矛盾就會永遠存在,如果不從思想和行為上改變,兒子和女兒夾在中間,時間長了,一定會影響到年輕夫妻的關係,直至家庭破裂解體,這可能也是當今離婚率高的原因之一吧!
從電視劇《寒夜》中,我們可以看出,汪母是舊社會的「才女」出生,思想觀念比較守舊,一些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她認為女人不論讀多少書,文化程度有多高,女人都不應該出去上班,都應該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裡照顧好丈夫,即使自己的兒子失業了,寧願自己做手工活掙點小錢來補貼家用,也不讓媳婦出去上班,否則就是不守婦道等等。另外,曾樹生(劉濤飾)讓自己的兒子上幼兒園,也會遭到汪母(呂中飾)的反對。
這些思想觀念雖然對於現今的婆婆來說很少有了,但是有很多婆媳之間的文化程度、教育觀念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寵兒子、護短、按老家的方式生活的情況也大有人在。比如從農村走出來的年輕人成家立業之後,很多都會遇到這種情況。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孩子大學畢業,找了同樣學歷的女朋友,結婚生子,在城市裡成家立業,老人過來一起居住、幫帶小孩,一起生活,這些情況跟電視劇《寒夜》中情形差不多。
所以,看了《寒夜》之後,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和諧,婆媳能互相理解對方,對生活方式能互相協調,生活觀念能多溝通,這樣家裡的矛盾才會減少,家庭也會比較穩定。
說到這裡,相信很多觀眾已經了解了電視劇《寒夜》的現實意義了吧,當然,文中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各人的理解不同。百善孝為先,晚輩一定要儘量站在長輩的角度看侍問題,這樣家庭矛盾才能逐漸淡化,婆媳才能和諧相處。由於篇幅有限,今天的分享先到這裡了,想了解更多精彩的影視劇,請持續關注山娃子吧!
本文內容為作者原創,圖片均來自網絡,嚴禁抄襲,一經發現,必追責任!如有不同觀點,請多多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