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給你3個「比較」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0-08-28 思採


文/思採


生活中,你有過「比較」的經歷嗎?

說起比較,大多數人可能會想到別人家的孩子、伴侶、房子,車等等;

有的人可能還會想起自己一些不怎麼愉快的「被比較」經歷;

抑或是,有一小部分人曾作為「被比較目標」,會有點小小的優越感。

小的時候,我們比玩具,比成績,比朋友……

長大後,我們比工作,比伴侶,比房子,比孩子……..

等到老了,我們還在比誰的退休工資更高......

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似乎都有不同的比較內容。

01 比較是造成傷害的根源嗎?



比較,仿佛根植於我們的集體潛意識中,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是一個很難繞開的話題。

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了社會比較理論,認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定義自己的社會特徵(如能力、智力等)時,往往是通過與周圍他人的比較,在一種比較性的社會環境中獲得其意義的。

這一理論很好的解釋了為何「比較」如此普遍的存在,在人類相互作用過程中不可避免。



人們常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可是,傷害真的是因為比較本身嗎?比較究竟是什麼呢?

所謂比較,就是辨別事物的相同屬性異同或高低。異同或高低是客觀的存在,並無好壞之分。

「主動比較」中的痛苦和傷害並不來源於比較本身,而是源於攀比,源於我們心態上的羨慕嫉妒恨。

而「被比較者」的深惡痛絕,則是因為激起了「我不如別人,我不好」的內心恐懼。

比較本身是一個客觀的動作。難道它只有消極意義,沒有積極面嗎?

02 比較的積極意義

費斯汀格的社會比較理論中提出,社會比較能夠使人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找出自己和別人之間存在的差距,發現自己的長處,找出自己的不足。



決定你人生的,不是你的短板,而是你的「長板」——讓郎朗去彈琴,讓姚明去打籃球,你則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兒。別做打籃球的朗朗,別做彈鋼琴的姚明,你就是你。

在與他人的比較中,我們可以找到真實自己,認識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並生發出向上的力量。



人類社會還存在一種「共生效應」。共生效應,是指一定的參照群體中的人們,在從事日常的勞動、工作和學習時,受到群體中成員的智慧、能力及以往的勞動成果的影響,在思維上獲得啟發,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美國著名企業家查爾斯•施瓦布有一個工廠的工人總是完不成定額,換了好幾任廠長都不奏效。後來,他決定親自處理這件事。

工人分日夜兩班。施瓦布視察工廠時,在車間的一塊小黑板上寫下了日班工人工作完成的數量——「六」。夜班工人看到了,在了解了這個數字含義後,下班時把「六」換成了「七」。

白班工人第二天早晨上班時都看到了「七」。一位愛激動的工人大聲叫道:「這意思是說夜班工人比我們強,我們要讓他們看看並不是那麼回事。」

就這樣,兩班工人競爭起來,這個工廠的產量很快超越了其他工廠。




施瓦布使用了一個數字「計謀」,充分利用了人們的社會比較心理,激發了大家的鬥志,促進了工作效益,解決了難題。

比較,可以促成競爭環境。而良性競爭環境是發展與發揮個人潛能的社會激發因素之一。

03「積極比較」的3種打開方式

比較,既可能有消極影響,也可能有其積極意義,區別的關鍵在於如何去比較。「去傷害化比較」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源於內的成長性對標。



給你3點建議助你學會積極比較:

(1) 調整「比較」心態,帶上學習和欣賞

要想發揮比較的積極作用,首先要調整關於比較的心態,分清「比較」和「攀比」。

比較是對於一件事的處理,我是如何做的,他是如何做的,為什麼他做的更好,我有哪裡可以學習;

攀比是你花8千買了個包,我要花1萬。儘管我的收入不及你的一半。



積極比較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差距,努力向上,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在積極的比較中,更多的是帶著一份欣賞的眼光,帶著一顆開放學習的心。而攀比則更多的帶著幾分嫉妒和羨慕,是一種脫離自己實際水平,盲目攀高,尋找平衡和慰藉的心理。「別人有的我要有,別人有的我要優」,關注點更多的集中在別人身上,而忽略了自己真實的水平。

(2) 正確認識自己,建立專屬參照系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

認識自己是我們一生都要進行的課題。一方面,比較能夠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長處與短板,從而認清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在正確認識自己後,找到我們可以「比較」學習的同類項。



如果自己確定的比較對象和自己的能力相去甚遠,確定的目標自己很難實現,則容易產生自卑自棄心理。自己如果超越比較對象太多,則容易自滿。因此,比較對象也是在動態調整變化中,要建立自己專屬的參照。

(3) 深思「對標」內容,重過程而非結果

有了明確的比較對象和參照,我們究竟要比較的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比較努力,比較成長,比較品行,比較堅持等等,這些方面的比較能夠促使我們「知不足而後進」。

我們可以多做一些豎向的比較

海明威說,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想一想,自己的昨天與今天,是否有成長進步。



需要注意的是,可以比過程,但不比結果。每個人所處的環境、自身的能力等各方面都不同。並且,一件事的結果會受多方面的影響,無法要求所有事經過努力一定能達成預期的結果。

寫在最後的話

很多人談「比較」而色變,認為「比較」就是悲劇的開始。

殊不知,「比較」也是雙刃劍。運用方式正確,比較也可以有其積極意義。

我們不是為了比較而比較,落腳點在於以「比較」助力我們更好成長。我們不是給別人樹立比較的目標,而是給自己尋找努力的方向。

不把「比較對象」看成對手,而是看成可以學習的「夥伴」,去傷害化的比較,你也可以擁有。


思採:心理學科班出身,教師一枚;分享親子教育、親密關係及個人成長的那些事兒。關注我,用文字陪你走過春華秋實夏蟬冬雪。

相關焦點

  • 關於比較的正確打開方式
    因為人都有一個好勝心,處處喜歡和別人比較,。在比較中,你會覺得,怎麼別人什麼煩惱都沒有,事業一帆風順,而你,一直處於低谷,沒有好的工作,沒有好的發展。越比較,越自卑,越難受好比較本身並沒錯,錯就錯在我們常常模糊了「比較」的本質,太在乎比較的結果,卻忽略了我們其實可以通過雙手改變現有的生活狀態。比較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用正確的心態面對它,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 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正確的打開方式是?
    但我覺得,如果最後真的出這樣一個鑑定結果似乎是正確的。現在在該新聞下面的評論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評論懷疑牛女士精神方面有問題。但一切等官方通告吧。今天本想打開李亞玲的微博看看事件最新進展,沒想到有了個新發現,正好和我最近的一段經歷有關。
  •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如何面對傷害、打開心結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如何面對傷害、打開心結美國有一家農場主,為了方便拴牛,在莊園一棵榆樹的樹幹上箍了一個鐵圈。隨著榆樹的長大,鐵圈慢慢地長進了樹身裡,榆樹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傷痕。害怕傷害常常讓我們茫然失措,失去更多;而積極面對傷害,我們就能藉由痛苦帶來的滋養,收穫成長、完善自我。阿德勒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他認為:人的積極品質和社會動機在個人行為中的重要作用,人格是在戰勝自卑和追求優越過程中形成發展起來的。
  • 朋友圈「最美新生兒」照片走紅,寶媽評論: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導讀:朋友圈「最美新生兒」照片走紅,寶媽評論: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朋友圈「最美新生兒」照片走紅,寶媽評論: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想要正確教育孩子:用這種打開方式幫助你掌握育兒精髓!
    ,到底什麼是正確的「打開方式」?這時媽媽發現孩子存在太多的「問題」:性格任性、為所欲為;蠻橫粗魯、沒有禮貌;做事推沓、磨磨蹭蹭……讓自己感到實在是不盡人意,甚至有厭煩心理。於是如「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做個事情怎麼總是磨磨蹭蹭的?」「怎麼這麼沒有禮貌,難道沒有人教過你嗎?」等嘮叨甚至訓斥就接連不斷的開始了。結果收效甚微,不但傷害了孩子自尊心,甚至嚴重影響了家庭和諧。
  • 搞笑段子: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1,我一哥們出趟警,回來說:有個小夥子去網吧上網發現沒位置了!於是打電話報警說好多未成年人上網! 2,從自家的菜地抓了蟲子,扔到鄰居家的菜葉上。一邊扔一邊嘟嚷:「趕上我心好,快去逃命吧!碰上別人早把你捏死了。」 3,女友覺得自己臉太大,站在鏡子前哭泣悲慟不已,我看到了走了過去託起她的下巴,輕輕地對她說:親愛的,你看我像不像一位舉重冠軍?
  • 幼兒園讓做手工小船,小朋友家長: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 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 高三學霸作息時間表曝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網友:清華的苗子
    高三學霸作息時間表曝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網友:清華的苗子這位高三學霸時間表的曝光,讓人明白了什麼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學渣看後「默默流淚」,只能感嘆「算了我認命了」,畢竟這時間也太充實了吧。3. 給孩子良好的學習環境孟母三遷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知道,孟軻的母親為選擇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雖然看似比較折騰,但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 中國便當和日本便當的差距,網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快餐便當是很多人都吃過的,我們吃這些主要是為了圖方便,為了節省時間,很多人吃快餐的時候,只要求能吃就可以了,不挑剔他的口感,我之前也是這樣的,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中午的時候就沒有時間出去吃飯,一般都是點外賣,或者是讓同事帶的,但是前幾天我看了日本人的快餐,我就不淡定了,我把我的飯菜和日本的便當一起發到網上
  • 高中「學霸」學習時間表曝光,精確到每分鐘,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最近,網絡上曝光了一份高中學霸的學習時間表,時間已經精確到幾分鐘,很多網友看後表示:果然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高中「學霸」學習時間表曝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成功永遠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儘管高中三年時間緊迫,但只要找對正確的學習方法,成為學霸並沒有想得那麼難。
  • 心理學:如果你沒有健全的人格,註定會被「愛」傷害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什麼樣的人格算是健全的人格?西尼·朱拉德(Sidney Jourard)曾表示,「健全人格是以智慧和尊重生命為指導的個人行為方式。有人有健全的人格,也有人沒有健全的人格,當一個人的人格偏向於不健全的時候,我們就要對此做出警惕,並對此做出改善和措施。我們可以從五個維度來定義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健全,也就是心理是否健康。這五個維度分別是性格、人格、責任感、情緒穩定性和思維開放性。
  • 杜淳翻唱蔡徐坤的《情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蔡徐坤的《情人》到底有多出圈,基本是全網都在挑戰,雖然沒有本尊跳起來撩人,但是起碼能看得過去。然而,誰能想到這麼出圈的《情人》也有被跳得油膩起來。有被杜淳笑到的姐妹嗎。你看出來杜淳跳的是《情人》了嗎?有嗎?不會真的有吧。
  • 請注意,以後在課堂上,請不要再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我在上課介紹某個概念或事件時,經常需要舉另一個例子進行對比、參考,比如比較兩位哲學思想的異同,闡述某個思想理論演進的不同歷史階段,所以經常問同學們的一句話就是:「沒有對比,就沒有什麼?」幾乎所有班級的同學,都會臉上露出笑容,然後異口同聲地答道:「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每次我都被他們的這種回答傷害到。
  • 沒有對比沒傷害
    前兩天,有學生和我說入職銷售工作後的高強壓力和績效考核不理想導致荷包癟癟,有些委屈……但是,沒有對比就沒傷害,在我列舉聽聞的工作內容和狀態後,我們的對話就是「」對於新入職場的人而言,如果收入是職業選擇的第一位排序,那麼可能會遇到痛苦;如果把高付出簡單和高收入劃等於號,那麼會很委屈;如果把強能力和高職位劃等於號,那麼會很不甘。
  • 6個月和10個月寶寶,一個母乳另一個奶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導讀:6個月和10個月寶寶,一個母乳另一個奶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6個月和10個月寶寶,一個母乳另一個奶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你玩的是1977還是2077?
    《賽博朋克2077》作為今年的壓軸3A大作,畫面水平自然是完全的次世代標準,滿心歡喜的打開了遊戲之後,玩家們不得不面對另一個難題——畫質拉滿還是委曲求全?70歲還是20歲——特效設置  玩遊戲說到底是個體驗的過程,非常類似於旅行、唱歌、遊泳等活動或運動——試想一下,如果可以體驗商務艙的話,有誰願意坐硬座呢?
  • 阿里食堂VS京東食堂,網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阿里食堂VS京東食堂,網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互聯的快速發展,給人很多人創業的機會,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行業也誕生了不少,其中有一些人成為了行業裡的大佬。電商行業中,兩大巨頭分別是馬雲的阿里巴巴和劉強東的京東。京東這這些年的發展可以說很快,劉強東也因為是農村出生,在自己成功之後並沒有忘記當初和他一起奮鬥的員工們。
  • 第一次覺得何老師像個巨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對於何老師的身高,在《快樂大本營》的舞臺上經常作為好玩的梗被人調侃,何老師也是見怪不怪,陪著大家開心的笑,其實何老師也不低, 在臺上,穿的平底鞋,172左右吧,比很多穿高跟鞋的女明星還高一丟丟,但是普遍男明星一米八多,一對比就總覺得小巧不少。
  • 30歲之前還沒有找到人生的正確打開方式,那就31歲
    畢業後誤打誤撞來了深圳6年過去了,不管日子如何卻再也沒有規勸過自己回家鄉。但我也是最近才明白,每個人的「故鄉」到最後大概變都成了一股特別的情緒。30歲之前我們都不斷的在嘗試用故鄉以外的方式打開生活,時間到了30歲不管嘗試得如何,多半都很難再回頭回到故鄉的原點。7月29日,在駛向雲貴地區的K字頭列車上打開微信朋友圈,深圳福田CBD的燈光秀刷屏了,慶祝深圳改革開放40年。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大家都是NBA球員,為什麼差距那麼大呢?
    NBA是目前競技水平最高的籃球聯賽,世界上絕大多數天賦異稟的球員都在這個聯盟中效力,但NBA球員也有天賦高低、能力強弱之分,僅從身體外形的對比上來看,即便大家都是NBA球員,其實差距也挺大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