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集結·海珠|團隊齊演練,通宵來備課|教育|彭娜|北大附中|英語|...

2020-12-09 騰訊網

20分鐘的線上微課,鏡頭前只有一個人,背後卻是整個教研組的付出。海珠區一大批名師精心設計的課程,讓孩子們足不出戶就能學有所獲。「我們希望在每個環節處理上,把知識點講透,讓孩子們即使隔著屏幕也能學得紮實。」海珠區北大附中為明廣州實驗學校英語名師彭娜說。海珠區教育局還通過探索委託管理辦學機制,逐步建立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的教育服務體系,分別引進廣州市第六中學和執信中學品牌,在琶洲地區開辦六中長風中學和執信中學琶洲實驗學校,有效提升東部地區的辦學品位。面向未來,海珠區將不斷完善「頂層設計、標準引領、區域聯動、特色助推」的海珠發展模式,努力推動教育事業進一步全面均衡優質特色發展。

備課從晚上10點討論到凌晨5點

20分鐘的線上微課,鏡頭前只有一個人,背後卻是整個教研組的付出。

海珠區教育發展研究院小學英語教研員朱秀妍告訴記者,接到任務後,英語科馬上成立了備課組,在線上集體備課、磨課。每個教學設計與PPT上的每一句話,大家都要琢磨很久,精益求精。備課完成後,錄課老師都要進行試講,把音頻發到群裡,經過區、市多次修改審核,才最終定下講課的內容。第一位在廣報中心錄課的是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英語名師劉曉嵐,整個錄製一氣呵成,時間剛好是19分30秒。準備之充分、現場表現之優秀,讓錄製團隊禁不住豎起了大拇指。

海珠區北大附中為明廣州實驗學校的英語名師彭娜告訴記者,為了讓自己講授課程適合全市絕大多數的六年級學生,她和備課組一起把教案和講稿修改了10多遍。有一次甚至從晚上10點討論到凌晨5點。「我們希望在每個環節處理上,把知識點講透,讓孩子們即使隔著屏幕也能學得紮實。」彭娜說。

體育課引入親子互動遊戲

杜俊華是廣州市海珠區怡樂路小學的體育老師,他告訴記者,為了讓孩子健康宅家,體育科組設計了一系列居家練習的課程,非常適合在兩平方米以內的空間裡鍛鍊。「現在非常重視孩子體能素質的發展,所以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著重從體能提升這方面來設計。」杜俊華說,鍛鍊的場地小了,鍛鍊的趣味性不能少。例如平板支撐的內容,他就會設計成一個移動的狀態,讓孩子們不感到枯燥。同時,課程中還引入了許多親子互動的小遊戲,帶動全家一起運動,也促使家長和孩子在非常時期增加溝通。不僅如此,許多鍛鍊內容可以就地取材,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可以將礦泉水瓶、水杯、抽紙,甚至橡皮擦變成鍛鍊工具。一大批名師精心設計的課程,讓孩子們足不出戶就能學有所獲。

每一個細節都精雕細琢

在廣報中心錄製現場,每一節課的錄製都由教研員帶隊參與,至少兩位老師在鏡頭背後當助手。海珠區北大附中為明廣州實驗學校的英語名師彭娜在錄課時,一位老師舉著手機全程錄像,另一位老師則化身「場記」,埋頭記錄每一個不太完善的地方。初錄完畢,三位老師聚在一起,對著視頻和筆記本一處一處地摳細節。「這裡,我覺得肢體語言可以再豐富一點。彭娜說,有時候錄著錄著有些小卡殼,她便說「123」作為提醒,然後接著講。每當此時,攝像機背後的工作人員,臉上都帶著善意的笑容,沒有一點不耐煩。他們的笑容,舒緩了彭娜的緊張情緒。為了孩子們的健康、為了孩子們的成長,所有人都在竭盡所能,為抗疫貢獻一分力量。

「還有這裡,語速可以再放慢一點。」老師們細緻討論著需要再補錄的片段,力求呈現最完美的課堂。海珠區瑞寶小學美術老師趙韶亮在錄製時,一名老師在鏡頭後舉著提詞板,讓趙老師在講課時更加流暢。

海珠區在校(園)學生約17萬人

據介紹,海珠區地處廣州市中心,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教育發展力持續提升的老城區之一。全區總面積90.4平方公裡,下轄18個街道、256個社區,2018年常住人口169.36萬人、戶籍人口105.78萬人。

全區現有298所區屬公辦民辦中小學、幼兒園、職業中學,其中公辦中小學88所(不含6中)、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幼兒園43所、職校1所、特教學校1所;民辦中小學28所、幼兒園120所、託兒所14所、職校1所,在校(園)學生約17萬人。

面向未來,海珠區「一區一谷一灣」的空間規劃布局和琶洲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所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紅利,將對海珠產業和人口結構調整產生深遠影響,海珠區將不斷完善「頂層設計、標準引領、區域聯動、特色助推」的海珠發展模式,努力推動教育事業進一步全面均衡優質特色發展。海珠區教育局通過實施優質帶動、資源整合,實行資源共享,促進共同發展,逐步實現發展聯盟,聚焦內涵發展與整體水平提升。

▼▼▼

海珠參與「廣州課堂」錄製老師介紹

1.語文

海珠區同福中路第一小學李元勇

課程時間:3月9日9:20-9:40;3月11日10:10-10:30;3月12日9:20-9:40

已記不得多少個通宵達旦,多少次推倒重來,只記得2000多條備課留言,18個小時的備課錄音,更記得教研員們的悉心指導,組長的有序安排,備課團隊一字一句的推敲……因為我們都知道:此刻,只有精益求精,才是師者仁心;只有全力以赴,才是責任擔當!

2.語文

海珠區逸景第一小學熊風

課程時間:3月13日9:20-9:40;3月16日9:20-9:40;3月18日10:10-10:30

線上教學,與實際課堂不同,老師的面前沒有學生,鏡頭之外的屏幕前卻有萬千學子在聽課,但距離的遙遠,絲毫不妨礙知識和理想的傳播。

3.藝術

海珠區瑞寶小學趙韶亮

課程時間:3月11日11:05-11:25

這次的工作更是令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老師只有緊跟時代發展,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水平和課堂效益,給學生創設更多、更好的美術學習機會,才能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才能讓學生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

4.藝術

海珠區江南新村第二小學呂家琳

課程時間:3月18日11:05-11:25

為了一節音樂課我是天天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無法自拔,因為會擔心自己的表現沒有將音樂課堂的精華展示出來,課堂上的語言是否言簡意賅,能否給到學生清晰的引導。一節短短20分鐘的音樂課凝聚了我背後一支強大團隊的力量,海珠區小學音樂備課組每位老師從教學內容的選定,教學設計的撰寫,教學課件的製作等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5.綜合實踐活動

海珠區後樂園街小學黃昕

課程時間:3月31日11:05-11:25

二月春來早,接到錄課任務的我,激動的同時又深感壓力。區教研員和我們備課小組,協同工作,線上推敲,反覆演練,我也根據這節課的特點錄製了廚餘垃圾堆肥方法的視頻,期待為廣州六年級的學生們帶來快樂的科學探究活動。

6.數學

海珠區實驗小學副校長、數學教師簡敏豪

課程時間:3月13日11:05-11:25;3月16日10:10-10:30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在這個居家學習的時光,你總能看到抗疫中一幕幕感人的場景,都是你與全社會共同學習與思考的契機。希望同學們多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去發現,去探究,自覺自律,非常時期收穫非常成長。他日再聚校園,祝願你已成為更好的自己!加油!

7.數學

海珠區昌崗中路小學數學老師馮明慧

課程時間:3月9日10:10-10:30;3月17日9:20-9:40

「停課不停學」,我在思考:作為教師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其實,我們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距離,關心每一個學生。這次錄課,正好可以讓我有機會為全市在家的學生送上老師的一份關心和問候,送上知識的「果實」,讓他們在家也能學有所成。

8.數學

海珠區江南大道中小學副校長李慧敏

課程時間:3月19日10:10-10:30;3月20日11:05-11:25

作為老師,我用課堂溫暖孩子,讓他們快樂學習,熱愛生活。陪著孩子們一起慢慢成長,看著他們收穫知識養成能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是我不變的教育初心。為人師者,其心如此,其行如斯,成為孩子的幸福人生起步的領航者。

9.英語

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劉曉嵐

課程時間:3月9日11:05-11:25;3月11日9:20-9:40

在這次電視課堂的準備和錄製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團隊力量的強大!為了保障課堂的有效性及增強與屏幕前學生的互動性,我們反覆切磋講課的語言及技巧。能用自己的專業為抗疫出一分力,這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希望我的課能給學生一種新的學習體驗。

10.英語

北大附中為明廣州實驗學校彭娜

課程時間:3月13日10:10-10:30;3月16日11:05-11:25;3月18日9:20-9:40

停學不停課,錄製電視課堂對我而言既是挑戰,也是學習、實踐、研創的專業發展的新機遇。我們研究教材、教法,更研究學生和學習,為屏幕前的孩子們盡心盡力。希望隔著屏幕也能帶領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11.道德與法治

海珠區寶玉直實驗小學金曉陽

課程時間:3月17日、3月12日11:05-11:25

第一周上課,壓力大,時間緊,但有海珠思政團隊這個大家庭,即使辛苦,也倍感溫暖。在我備課的過程中,有教研員的引領,有小夥伴的幫助,有家人的支持……當大多數人都已經進入夢鄉的時刻,我和我的小夥伴兒還在為某個環節如何設計而爭論不休。耳邊是兩個兒子催促媽媽陪睡覺的聲音,家人怕影響我,趕緊把孩子帶走。還有許許多多讓我感動的瞬間。感謝,感恩……

12.道德與法治

綠翠現代實驗學校蔡瑩瑩

課程時間:3月10日10:10-10:30

本節課是一堂與學生心理對話的課,但因少了與學生真實互動,自己講著講著就被說課稿打動,讓聽眾覺得在演講或朗誦,好幾次為此被叫停,待自己重新回到課堂,找到與學生對話的感覺才開始錄課。特別想感謝海珠區品德學科教研員和中心組的老師們,大家一起努力地備課,才能呈現出這一節課,希望孩子們課後能有所領悟。

13.信息技術

海珠區第三實驗小學邊永明

課程時間:3月13日14:30-14:50

感謝教研員對我的信任,讓我有機會為廣州線上教育出一分力。在這次的錄課過程中,我也真實體驗了一把「主播」癮。我自認也算身經百戰,上過不少的公開課,卻沒有想到當現場沒有學生,而只有兩臺攝像機的時候,竟有些語無倫次,眼睛更是不知道往哪裡看了,心裡只有一個聲音在呼喚:「孩子們,快回來!」

14.綜合實踐活動

海珠區萬松園小學郭靜

課程時間:3月19日14:30-14:50

錄播現場,面對著機器而不是學生很不適應,屏住呼吸,緊張無比,在導演說「OK」那一刻,我們一陣歡呼,那份喜悅,終生難忘。這次電視直播課堂讓我又一次成長,感謝區教研員和備課組小夥伴們日夜奮戰、精益求精的每一刻,期待我們的自編課程給廣州六年級的孩子們帶來新的實踐體驗。

15.體育與健康

海珠區怡樂路小學杜俊華

課程時間:3月9日~3月13日11:45-12:00、15:35-16:20

針對六年級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徵,經備課組各位名師的出謀劃策,在教研員周豔老師的精心指導與打磨下,我設計出所需空間小、趣味與鍛鍊效果並存、安全又衛生的居家體能鍛鍊課。學習的內容還能拓展為親子互動的遊戲項目,讓學生得到鍛鍊的同時又能與家人增進感情。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衛康、劉曉星、王婧通訊員海教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彭姣時

相關焦點

  • 哪裡有最強名師?什麼...
    海珠區北大附中為明廣州實驗學校的英語名師彭娜在錄課時,一位老師舉著手機全程錄像,另一位老師則化身「場記」,埋頭記錄每一個不太完善的地方。初錄完畢,三位老師聚在一起,對著視頻和筆記本一處一處地摳細節。這一句手勢要怎麼擺,那一句是不是再多加個「的」字會更順暢……這位90後音樂老師逐字逐句逐個動作地摳著講課內容的每一處細節,她已記不清這是第幾遍演練。此前,她還多次用手機錄下自己的聲音,嚴格卡好20分鐘的上課時間。與此同時,在演播室另一側的臨時備課室內,等候錄製的其他科目的老師也在爭分奪秒地進行最後的衝刺準備。
  • 名師集結·白雲|合力精備課,疏導困與惑
    2月13日上午,廣州市65中學高三(七)、(八)班英語老師蘇麗嫻變身線上「主播」,通過該校的「慧學君」智慧教育雲平臺,給學生們直播上課。學生們在家中通過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在線聽課,跟老師互動,蘇麗嫻隨時解答學生的疑問。3月2日起,根據廣東省教育廳相關文件要求,廣州市白雲區堅持五育並舉,開展全學段全學科線上教育。
  • 北大附中附小網校
    面向學校,北大附中附小遠程教育網發展遠程教育示範學校,以「天地人」三網合一+「天人互動」為服務模式向合作學校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和教育培訓,5年來發展合作學校1600多所。面向學生,北大附中附小遠程教育網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提供快樂、快捷的教育課程,5年來發展學員100多萬。
  • 重慶兩江新區西南大學附中「地表最強」師資戰隊集結完畢
    這裡師資一流,教師選自北大、清華等綜合一流名校及西南大學等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由西南大學附中統籌安排,派出知名骨幹優秀教師組建而成。附中本部教師強勢入駐,執教兩江新區西大附中高2023級,確保學生享受到本部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學資源。
  • 北大附中、附小石景山教育集團成立
    千龍網北京7月6日訊 6日,北大附中、附小石景山教育集團成立。教育集團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教育集團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北大附中、附小石景山教育集團理事會設理事長 1 名,副理事長2名,理事9—14 名。其中,副理事長由北大附中、北大附小執行校長分別擔任,集團各成員學校校長、資源單位代表擔任理事。理事會下設集團辦公室和課程開發部,設辦公室主任1名,設課程開發部部長1名,辦公地點設在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
  • 北大附中2013年中考諮詢會---中國教育在線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是北京市海澱區的一所中學,包括初中和高中,簡稱北大附中,成立於1960年。作為北京大學「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院」四級火箭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附中從成立開始就受到北京大學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扶持。建校初期由北京大學教務長兼任附中校長並從大學各系抽調骨幹教師43名直接到附中任教。 現在的北大附中是北京市高中示範校,也是教育部重點扶植的四所具有優質教育資源的高等學校附屬中學之一。
  • 綿陽外國語學校名師團隊欣賞丨高三英語備課組
    高三英語陳瑩珠老師作為教師代表在會上發言,向其他學校分享了綿外高三英語組教學的特色和經驗,以及高考備考的準備和安排,得到在座老師的一致好評!綿外高三英語備課組是一支高素質、團結互助的教師隊伍。這個隊伍是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的團隊。教研組組織集體備課、每周聽課、師生結對,舉辦各類公開課等課堂活動。
  • 白城市洮北區嶺下鎮中心校召開名師團隊工作會和集體備課部署會
    9月16日上午9時,嶺下鎮中心校在三樓會議室召開學期初名師團隊工作會及集體備課部署會。校長、黨支部書記張維東、業務副校長高洪明、教導處全體成員、名師團隊成員及各年級集體備課組長參加了本次會議。,在活動中通過師徒結隊,由名師帶頭,通過團隊合作、教學研討、磨課等方式實現團隊年輕教師自身業務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名師工程已成為學校探索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特色青藍之路的有效載體。
  • 河馬英語主講教師團隊介紹
    河馬團隊是一家專業的中小學課外教育服務商,旗下包括河馬數學、河馬語文、河馬英語
  • 北大附中附小海口學校 教師團隊已入駐海口
    為了確保將優質教育原汁原味搬到海口,北大附屬中小學骨幹教師和管理團隊將長駐海口學校進行管理,學校所有教師均由北大附屬中小學負責招聘、培訓。目前,北大附中及附小本校的教師團隊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海口學校的招生和開學準備工作。    據悉,此次是北大附中、附小真正意義上首次出京津地區開設分校。
  • 北大附中西三旗學校來啦!
    西三旗地區迎來優質教育資源海澱區教委委託北大附中承辦中關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園配套學校籤約儀式已於昨日在北大附中舉行>承辦後,學校性質為區屬公辦學校納入北大附中一體化管理為金隅科技園、中關村科學城提供教育保障北大附中校長王錚表示此次承辦後北大附中將發揮集團化辦學優勢,輸出優秀師資團隊和管理經驗,分階段實施,有序推進,紮實認真辦好西三旗學校,輻射引領區域基礎教育優質發展,滿足百姓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 「北大附中西三旗學校」來啦!
    12月27日,海澱基礎教育迎來又一重大利好消息,海澱區教委委託北大附中承辦中關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園配套學校籤約儀式在北大附中舉行。 長期以來,北京大學和北大附中與海澱教育合作緊密,共同致力於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近年來,北大附中在王錚校長的帶領下,取得了優異的辦學成績,是海澱區、北京市乃至全國教育先鋒與典範。此次承辦後,希望北大附中選派優秀管理團隊和骨幹教師支持西三旗學校發展,輸入北大附中先進的辦學理念,共同提升西三旗地區基礎教育發展水平。
  • 【走近·名師】熱愛教育,關愛學生——首師大附中第一分校江宏傑老師
    ——習近平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首師大附中第一分校這所以「追求卓越,做更好的自己」為願景為指引的校園中,不斷地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優秀教師。博觀約取,厚積薄發。他們以實際行動,在新時代譜寫著一分人的壯麗篇章。
  • 北大附中的校風如何?
    請問去年已經考入北大附中(現初一)的家長們,北大附中的校風如何?    家長回答:    北大附中的校風是出了名的好。當初沒考進來之前會有些擔心,但是現在孩子在這裡上學的狀態比想像中要好多了。因為周圍全是優秀的孩子和家長,讓孩子的自信心增加了許多,這一點很重要。
  • 周恩芝: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師生「雲成長」巡禮
    作者簡介周恩芝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校長,黨總支書記,全國基礎教育知名專家、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骨幹校長,全國民辦學校十佳校長、全國信息教育創新型校長,榮獲全國「大國教育之聲」2012年度基礎教育突出貢獻獎、榮獲2020致敬建國七十周年深圳特區教育最具影響力大獎。
  • 疫情防控北大金秋情系山東學子,旗下高中免費開通名師網課
    防疫期間,北大金秋旗下高中停課不停學,積極組織名師進行線上課程直播,同時北大金秋情系山東,將為山東學子免費開放「空中課堂」網絡授課活動,切實做到學生「停課不停學」。  北大金秋旗下高中師資力量雄厚,自建校以來形成了由原北大附中、清華附中、黃岡中學等名校名師為引領,本地特級教師、名校優秀畢業生及研究生為骨幹的教師團隊。
  • 七中資深教師、火箭班班主任、清北班名師集結,這所學校未開先火
    最重要的是師資強大——七中資深教師、火箭班班主任、清北班名師集結學校高中部,難怪學校未開先火。這所學校就是——成都城投菁芙蓉驛都學校。英語 秦玥瑤成都私立名校英語備課組長,8年高中英語教學經歷,3屆畢業班經歷
  • 河源廣大附中巴伐利亞學校9月開學 重量級明星教師陣容提前曝光
    100%,超過50%的學生被雙一流大學錄取,8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名師風採(一)核心管理團隊學校總負責人、顧問 鄧雲洲河源廣大附中教育集團理事長,廣州大學附屬中學總校原校長。廣州市優秀教師,廣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校外),廣大附中骨幹教師,廣大附中優秀班主任,廣大附中優秀德育工作者。
  •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學校簡介  2000年5月20日,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誕生在雄偉的南山腳下,旖旎的珠江口左岸。名師薈萃,才藝兼備,凝鑄成學校核心發展力的強大基石。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南山區教育系統對外開放交流、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單位。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韓國等國教育專家、人士和學生先後到校參觀或遊學。學校已派出34位教師、數百名學生到國外考察進修、訪學和留學,並與加拿大MEI學校、香港賽馬毅智書院等正式締結為友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