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當年看《甄嬛傳》,一直被導演選角色的眼光深深折服。
華妃的飛揚跋扈,明媚嬌豔,被蔣欣演繹得入木三分。
甄嬛的玲瓏剔透,果斷睿智,也跟孫儷這個人物有一些相似之處。
連一眾配角,如安陵容,眉莊,皇后等演員都跟角色都有著極高的相似度。
當時唯一覺得遺憾的是,眾星捧月一般被愛著的皇上,怎麼找了陳建斌老師來演呢?
在咩咩的心目中,陳建斌老師是屬於氛圍型帥哥,得要找一些刁鑽的角度才能體現出他的氣質。(其實就是不帥。)
這個形象來演被眾多女人喜歡的角色,總覺得沒有什麼說服力。
但後來,反反覆覆看了幾遍後,才覺得鄭曉龍導演的眼光還真是毒。
皇帝的不怒自威,陰狠複雜,全都藏匿在陳建斌老師的微表情裡了。
《甄嬛傳》是女人戲,但所有的戲劇衝突,故事情節,都圍繞著皇帝這個男人。
所以,這個主心骨,顯得尤為重要。
皇上這個角色立起來了,一切邏輯才能自洽。
他站在權力的中心,身邊鶯燕圍繞,而他在眾多帝皇中,似乎真正做到了「雨露均沾」,誰都會被寵愛一陣子,然而一旦有人觸及到他的核心利益,他誰都可以肆意傷害。
看了這麼久的《甄嬛傳》,其實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這麼多的女人,皇上到底喜歡誰呢?
02
想知道這個答案,還得先弄清楚劇中的皇帝是個什麼樣的人。
(本文討論的是電視劇裡的內容,並非歷史上的雍正。)
在我看來,皇帝是缺愛而孤獨的。
電視劇裡透露出幾個小細節:
皇上和果郡王素來交好。
一次在圍獵的過程中,皇上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果郡王說:你的騎射和圍獵都是皇阿瑪親手教的。
果郡王心下一驚,忙解釋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是皇阿瑪看重皇兄。
皇帝這才勉強略過,讓他去休息。
其實,皇帝很想得到父親的喜愛。但有時候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緣分,也分深淺。
有些孩子就是很容易討父母的歡心,而有些孩子,即使做得再好,也不是父母的心頭肉。
皇帝不是父親最疼愛的孩子。
更讓他心寒的是,母親最疼愛的,也不是他。
猶記得有一場戲,是太后臨終前,懇求皇上想見見十四王爺。
但皇上當時並沒有應允。
太后去世了,他跪在母親的床前,唱著小時候的歌謠。
他眼含淚水,低沉地說道:
這樣哄孩子的歌,你從未對我唱過。
即使他已成為九五之尊,但那一刻,卻還像個孤獨的孩子,渴望得到母親的愛,希望得到普通孩子那樣的關懷。
童年裡,愛的缺失讓他變得十分孤獨。
所以,當他遇到純元,這個各方面都長在了他審美點上的女人,就一下子淪陷了。
他愛純元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在他心裡,純元善良,聰慧,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唱歌跳舞,琵琶古箏,無一不會。
更重要的是,純元早逝,沒有陪他到白頭。
所以,她永遠活在了皇上的心中,成了他的白月光,硃砂痣。是他孤獨受傷時,被現實刺痛戕害時,唯一的避風港。
他把對純元的感情,小心穩妥地安放,不允許任何人參雜其中。
已故的純元對於他來說,是一個溫暖的殼,盛放著那個孤獨的,敏感的皇帝。
03
宮裡的女人,似乎每一個都是純元皇后的分身。
眉莊會彈琴,琴音頗有純元的神韻;
安陵容會唱歌,恰好純元皇后的歌聲也很美妙;
甄嬛就更不用說了,從相貌到才藝,活脫脫一個純元翻版。
她們多多少少因為和純元有相似之處,才吸引了皇上的注意。
但有一個人,渾身上下沒有一點和純元相似的地方,卻也獨冠後宮多年。
那就是華妃。
華妃對於皇上來說,絕對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她沒讀過多少書,不識多少字,性子既不溫婉,又不淳厚。
但她明媚嬌豔,像一頭驕傲的小鹿,撞到了皇上的心裡。
皇上對華妃動心過嗎?
當然。
這樣一個明豔美麗的女人,跟後宮裡那些唯唯諾諾的女人不一樣,會撒嬌、會騎馬、會跟自己鬧小脾氣,還一心一意地愛自己,誰會不心動呢?
但他性格中的多疑,猜忌,註定他不會對華妃投入全部的真心。
華妃之所以飛揚跋扈,除了皇上的寵愛,娘家的勢力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但這一點,正是皇上所忌憚的。
他最害怕的,是前朝和後宮勾結,牽制他,左右他。
可是偏偏,他需要年家為他徵戰沙場,平定西北。
隨著年家的軍功越來越顯著,他越來越害怕年家勢力獨大。
於是,他借端妃之手,用一碗落胎藥害得華妃失去了孩子。
他賜香給她,取名「歡宜」,她歡天喜地接受,以為是自己的獨寵。
竟不知這香料裡,藏著她永不能生育的秘密。
最終,她得知真相,心如死灰。
「皇上,你害得世蘭好苦啊!」
華妃的一生,像灼灼燃燒的花朵,傷害了自己,也刺痛了他人。
她以為自己是最特別的那一個,但殊不知,身在世家,卻又伴在君王側,就是她的原罪。
即使她隱忍不發,溫婉可人,也始終改變不了她走向悲劇的命運。
04
縱觀全劇,皇上的性格是很複雜的。
他上一秒可以捧你上天,下一秒卻可以要你了你的命;
他今天可以對你百般恩寵,明天就可以將你打入冷宮,此生不復相見。
在他的行事風格中,帝王的陰狠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種性格,讓他在前朝殺伐決斷,但也是這樣的性格,讓他和甄嬛的感情註定不能有善終。
劇中的皇上,經歷過九子奪嫡的血路。
在這條人命和鮮血鋪就的權力之路上,只有他一個人走向了巔峰。
經此一遭,他不可能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
所以,皇上對待背叛和欺騙,是十分狠辣的。
妙音娘子餘鶯兒,謊稱自己那晚跟他在倚梅園相遇,當謊言被揭穿後,他毫不猶豫地賜死了她;
眉莊被人陷害,誤以為自己有孕,被他發現後,也在眾人面前毫不留情地斥責了她,並罰她禁足宮中;
小時候,他撞見自己母親和隆科多抱在一起,時隔多年,他依然讓母親毒死隆科多。
他對所有欺瞞自己的人,從來沒有手軟過。
但是,在甄嬛這裡,他似乎破了例。
前期的皇上,的確是因為甄嬛跟純元的高度相似而被她吸引。
但是,兩個人經歷了喪子之痛,一起聯手打擊年家,感情早已升華。
只是,皇上自己並不知道,他對甄嬛的感情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他以為自己愛上的,還是那個「宛宛類卿」,甚至在甄嬛發現時,還冷言冷語:「其實有幾分像菀菀,已經是你的福氣」。
然而,打臉雖遲但到。
甄嬛去凌雲峰後,皇上生病了。
他在夢中喊了兩個人的名字,純元和甄嬛。
他的內心裡,還是放不下這個表面溫婉,骨子裡驕傲的女人。
她與他決裂,從此成了他的逆鱗。
他不允許人提起她,卻又時常去她的宮裡坐坐,看看。
那些他賜的物件,玫瑰簪子,玉鞋……她一樣都沒有帶走。
他恨她這樣驕傲任性,卻又忍不住時時懷念。
這些複雜的情愫,讓他始終不可能忘記甄嬛。
直到甄嬛決心回宮,他在去凌雲峰的路上,一開始是邁著歡喜的小碎步,快步向前。
但到了門口,卻突然停了下來,有點害怕似的不敢進去。
這是「近鄉情更怯」啊。
只有面對最真摯的感情時,我們才會流露出這樣反常的姿態來。
後來,為了重新開始這段感情,他給她賜了姓,抬了旗,甚至,連封號都換了。
他明明白白地將感情坦露在甄嬛面前:看,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可惜的是,彼時的甄嬛,已經滿心都是果郡王,早已經「除卻巫山不是雲」了。(港真,個人不喜歡凌雲峰這段,也不喜歡「甄果CP」)
這個時期,圍繞在甄嬛身邊的「龍脈疑雲」一直沒有斷過。
一次是溫太醫,一次是果郡王。
但是,甄嬛每次都險而過關。
除了她自己團隊厲害能夠化解危機之外,我想,這也跟皇上的包容和忍耐有關。
若是別的嬪妃,出現這樣的流言,可能早就被賜死或者打入冷宮。(參考才入宮沒幾天就領便當的瑛貴人)
這時候的皇上,將真心交付給她,給了她最大的信任。
只可惜,覆水難收,那個羞澀溫柔地叫著自己「四郎」的嬛兒,已經變成了這個滿腔仇恨和怒火的女人。
他的多疑和陰狠,曾深深地傷害了她。
於是,在生命即將油盡燈枯的時候,她加速了他走向死亡的道路。
「那一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也許,一開始就錯付了。」
是啊,帝王的真心多麼難得。
他們必須像是一個枕戈待旦的獸,要將鋒芒時隱時現地露給人看。
一旦將感情暴露在外,便會有人抓住軟肋,讓他們跌落萬丈深淵。
他這一生,只在乎純元和甄嬛兩個女人。
但可惜的是,這兩段感情都沒有得以善終。
他的地位,決定了他必須孤獨。
在他得到世界的那一刻,他就要為這份榮耀付出代價:
自古君王皆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