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智力超群,聰慧過人。於是很多家長想方設法來給孩子開發大大腦的潛能。
而閱讀也一度也成為很多家長幫助孩子開發大腦的方式。但美國的神經學家、幼兒大腦開發專家寶拉·斯賓塞不完全認同這種做法。
他提出玩耍對於幫助大腦運作和學習至關重要。也就是說這位大腦開發專家認為:遊戲才是促進兒童大腦開發的最佳方式,而並非閱讀。
寶拉·斯賓塞解釋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能夠促進重複行為從而引發了想學習的行為」。這樣的說法與《發展心理學》裡面的理念不謀而合,想要孩子學習超群,6歲前就要撒歡玩。
那如何讓孩子通過遊戲來學習,來促進大腦發育呢?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把兒童遊戲分為4大類,分別是:練習性遊戲、象徵性遊戲、規則性遊戲、構建性遊戲。
練習性遊戲:指的是可以測試孩子體能與智能的遊戲,對於3-6的孩子來說,練習性遊戲包括,奔跑、投擲、推拉小車、堆積木等這些能夠促進運動能力發展的遊戲。這些遊戲能夠幫孩子找到問題的答案,能夠幫助孩子開發憑直覺行事、以事實為基礎的智力。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會感受到自己在成長,變強大,越來越自信。
象徵性遊戲:就是孩子經常玩的「假裝」遊戲,這對孩子來說可是一個大進步,標誌等著孩子擺脫了實際物品的束縛,可以想像出虛擬的事件和場景。
這類遊戲的作用是讓孩子消化身外的世界,孩子在扮演的過程中就學會了某些技能,也通過這種扮演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了世界。
規則性遊戲:指的是兒童要在遊戲規則內玩耍,比如要求孩子在一個圈內不許動、沿著一條線走下去等等。這類遊戲對發展孩子的社會性非常有幫助,這對於上小學前的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建構性遊戲:指的不僅僅是搭積木、捏橡皮泥這種遊戲,而是所有能夠幫助孩子構建空間、時間、橫向縱向概念的遊戲,益智遊戲也包括在其中。
尤其是在3-6歲階段的孩子,會非常喜歡鑲嵌類的遊戲,比如積木、拼圖,這類遊戲不但能夠鍛鍊手眼協調能力、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記憶力,好處多多。
這類遊戲對於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開發智力有很大的作用。這種遊戲的方式,是比給孩子報潛能開發班、逼著孩子去閱讀更管用的方式。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說過:「遊戲是通往孩子內心有意識世界與無意識世界最好的道路」。愛玩是天性,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就能不自覺地學到比你想像得多得多的知識和技能。
雖然很多孩子都是獨自玩耍的,但幼兒大腦開發專家建議,父母要學會參與到孩子的某些遊戲中,比如假裝遊戲、技巧性遊戲、益智對戰類遊戲更有助於開發孩子的大腦。
建議家中可以準備2套專屬的家庭親子遊戲,一套是針對0-3歲寶寶的,一套是針對3-6歲孩子的。由於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水平不同所以要選擇專業的遊戲書。
《寶貝腦力總動員》10冊是早教專家專門針對0-3歲兒童的認知特點設計的腦力開發遊戲,裡面包括三大類的遊戲,大搜索、找不同和躲貓貓。
通過這三種類型的遊戲,幫助孩子玩出專注力、觀察力、想像力和記憶力。在遊戲的過程中,寶寶還可以學會很多知識,比如動物、衣服、事物、圖形等等。
如果家中有學齡前的兒童,建議看一看這套《玩出來的學霸》,這是學齡前兒童的數學啟蒙的書遊戲書,可以為幼小銜接做好準備。
這套書與普通數學啟蒙書最大的不同,在於以親子互動的遊戲為主,這樣更有助於家長和孩子互動,在開發大腦的同時可以促進親子感情。
整套書一共10冊,包含了140個人親子遊戲和140個數學思維遊戲。父母可以陪孩子做手工、玩遊戲,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學會了數學知識,建立了數學思維。
這套書能讓孩子學會小學必學的9大數學知識,比如量的比較、計數、數符號、數運算、測量、圖形、空間關係、集合分類、模式,為上小學做好準備。
遊戲的難度也是循序漸進,全力幫父母培養出擁有抽象數學語言、應用能力強、數學思維的孩子。
各位家長孩子等什麼?還不快快帶孩子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