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這本奇書奇就奇在,書中無處不暗含譏諷、暗含機鋒,一般人稍不留神就把精彩之處給錯過了。比如賈寶玉初次見到黛玉後,就給黛玉起名,通過探春質問寶玉給黛玉起的這個名字有何講究的話題,就引出了賈寶玉對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精彩發言。
那麼寶玉與探春的這段對話具體是有何機鋒呢?看我下面的解讀,你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話說寶玉見到剛來到賈府的林黛玉林妹妹後,他的第一次機鋒就拿給黛玉取名小試牛刀開始了,他給黛玉起了個「顰顰」的妙名」我們由此見識了寶玉不凡的才華。
那麼接下來不由得想問問寶玉,他給黛玉取的這個「顰顰」的妙名,靈感源自何處呢?又有什麼講究呢?
要知道,對於取名字,在中國那可是自古以來都大有講究,名如其人,出生後父母左右斟酌給取下的名字,有可能代表預示了你一生的命運。因此,取名,甚至可以說已經衍生成一門深厚的學問了。
因此,聞聽寶玉給黛玉取了個「顰顰」的名字後,紅樓裡的一個重要人物出場並發聲了。她是誰呢?
她,便是才華機敏過人的探春。
此刻的探春,好像有些看不下半吊子的寶玉再繼續在黛玉面前賣弄下去了,一開腔其銳利的性格便彰顯出來了。只見反應敏捷的探春便問寶玉,你給黛玉取的「顰顰」這個名字,到底是有什麼講究呢?
寶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說:『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況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這兩個字,豈不兩妙!」
黛:一種青黑色的顏料;蹙:這裡指眉頭皺著的意思。
寶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給黛玉取「顰顰」這個妙名,靈感來源於兩點:第一點:來自於一本叫《古今人物通考》的書,第二點:來源於林妹妹的罥煙眉。
寶玉對探春說的《古今人物通考》這本書,其實是子虛烏有的,這本書是寶玉杜撰出來的書名,旨在為黛玉的表字虛擬出一個出典。因為寶玉需要引經據典,善砍能掄,才能在黛玉面前顯示自己有學問,才能說服探春、說服眾人,是以寶玉便靈機一動隨口瞎編了《古今人物通考》這個書名,想以此顯得自己引經據典博學多才。
與黛玉一見面便先給其命名,然後再找出命名依據,確實是顯得寶玉好有文化好博學,少年寶玉居然想得這麼多這麼深這麼周全,哪一點像母親王夫人口中的那個不學無術的「混世魔王」了?寶玉不僅外貌風度翩翩,現在又給黛玉取了個如此有學問有考據的名字,本來對寶玉的第一印象就已經很好了,再憑此學識,寶玉又一次博取了黛玉的青睞。
但是,不愧為才華敏捷的探春,馬上識破了《古今人物通考》一書是寶玉隨口瞎編出來的,於是探春便輕蔑一笑並加以質問「只恐又是你的杜撰」,也只有她才會質問。其他兩春,迎春懦弱無才,惜春形容尚小,都不足以扳倒寶玉。
面對探春如此咄咄逼人的質問,寶玉深感佩服,不由得詭譎一笑,但他還是與探春展開了辯論,笑道:「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如果真有《古今人物通考》一書,寶玉大可直接駁回探春,但因為沒有這本書,所以寶玉只能繞著彎兒說,「除了《四書》,杜撰的太多 ,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寶玉一副顧左右而言他的圓滑口氣,大有反問探春:就看你探春怎麼理解了,你說我杜撰也行,但比我杜撰得多了去了的,你怎麼不去說?!
其實寶玉這句話的真意並不是說除《四書》之外天下就沒有別的書可看了,寶玉在這裡的意思是要否定除《四書》以外的儒家作者,認為他們沒有能力解讀聖人之書,另出己意,都是自個瞎編混編杜撰出來的。
也就是說,寶玉認為,當時的書,除了《四書》有自己正確獨到的見解之外,其他的書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都是些毫無推敲價值、毫無思想見地、囉裡囉嗦四處搬運拼湊堆砌出來的誤人子弟的文章。
好像一時間探春也被寶玉論杜撰的振振有詞說得無言可對了,對呀,賈寶玉可是一針見血地說出了很多習作者寫文章的毛病呀。
寶玉見探春不再說什麼,便開始轉移話題,他與黛玉的談話內容又轉向了另一個更有深意的話題,是個什麼樣的話題呢,我下次再解讀給你。
純原創,抄襲必究。我是《好看的紅樓夢》作者詩綠鳳,給你另類新鮮合理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