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裡,如果覺得「沒朋友」了,請一定要記得這5個「沒必要」
文|瞭然了沫
有很多同學都在留言裡說自己其實很「孤獨」,天天上課、下課都覺得自己帶著一張面具,面對任何人都很客氣,但總是很難融入集體。或者不是融入不進去,而是有被整個集體所排斥的感覺。這種感覺,不只會在校園裡發生,職場、工廠也很多,有時候從學校回老家都有這種情況發生。如果在學校裡,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如果覺得自己身邊「沒朋友」了,不要慌、不要亂,請一定要記得這5個「沒必要」。
記得有個節目,郭德綱在說嶽雲鵬成名之前的事,說那時候後臺很多人,每個人的「腕」都比嶽雲鵬大,沒人搭理他,他恭恭敬敬的上去喊一聲「師哥」或者「師兄」,別人根本就不拿正眼瞧他,如同空氣一般。然後就哭,他覺得委屈,之後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情況。小然拿他們舉例子,也知道有很多人不喜歡他們,但是總歸可以很好的解釋一下,自己是不是也這樣,不受待見;如果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咱們該怎麼辦。那麼一起看看這5個「沒必要」吧!
一、沒必要向同學傾訴:在學校裡,往往被某些人、某些事、某句話「傷害」到的時候,大家都會找個同學傾訴一下,有時候還好,但一些時候別人會很煩,因為沒有人願意做你的「情感垃圾桶」,即使有也是因為「八卦」。往往這時候就會覺得,整個學校都沒有自己可以待的地方,覺得說什麼大家都討厭,做什麼都不被別人喜歡。請記得在溝通困難時,沒必要向同學、朋友傾訴,不要拿自己的傷口向別人「炫耀」,試試自己堅持一下,一個人冷靜一下。因為可能他們比你還要「無助」。
二、沒必要拿同學衡量自己: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同學都是在家人的比較中長大的「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是我們聽到最多的話。到了學校,往往下意識地拿自己和別的同學比較。這不怪我們,因為這是近代家庭教育的「傳統」!很諷刺,越是覺得沒朋友的時候,越喜歡拿別人衡量自己。努力的找到一些優勢,平衡心裡的不痛快。這事情請一定要記得:自己的路,自己走。吃別人嚼剩下的檳榔,沒勁;喝別人泡過的茶,沒味。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坦坦蕩蕩、瀟瀟灑灑的活出自己,讓他們說去吧。
三、沒必要拿情緒說事:今天在人民網上看到了一句這樣的話「兩個人的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回頭想想還真是。不要覺得「沒朋友」了,就有鬧情緒的想法或者舉動,比如面對任何人都沒好臉色、做什麼事都覺得不平衡。真的沒必要,如果這樣就可以讓大家喜歡的話,那整件事情就簡單了。在學校裡,越是這種情況,越得坦然。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我們該做的就是平靜的對待所有一切。大家都到了成年左右的年齡,慢慢的學著成熟、穩重,真有不開眼的在這時候「挑事」,在佔著「理」的情況下,放開自己。
四、沒必要「阿諛奉承」:請一定要記得,不管在學校還是其他地方,除了生命受到威脅時,可以暫時選擇「阿諛奉承」之外,別的一概不需要。尤其是在大學校園裡,根本用不上。小然讀大學時,一些同學為了改變大家對他的看法,會請全班同學吃飯,見誰都客客氣氣的。現在不會有人再因為一頓飯、兩句話而改變自己的。一定要記得,這樣做,哪怕別人當面對你很好,但轉身之後就對你越發的反感。很多時候,有性格的人更能讓別人喜歡。
五、沒必要為「錯的選擇」去堅持:我們換個方向想一下,或者「自省」一下,學校裡哪件事導致了我們「沒朋友」,是我們自己原因,還是有同學惡意傳播不真實的言論。如果平時沒有太多人顯露出討厭我們的話,大可不必把自己歸結到「沒朋友」這類人當中。因為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選擇錯誤」,堅定的認為自己是不受待見的那類人。如果可以,平時多觀察一下,就能區別真假,千萬別自己當成「孤獨患者」,這樣別人會很難說服你的。
以上5個「沒必要」不知道大家記得沒有,在學校裡,如果覺得自己「沒朋友」了,可以拿出來看一下,總歸一點,不要因為某些人,某些事委屈自己,照顧好自己,做自己,其他交給時間就好。喜歡這篇文章的各位朋友,小然在此謝謝各位的支持,如果有不同觀點的,請在評論區裡提醒我。教育根植於愛;愛子女以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