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喜歡互叫爸爸?

2021-01-07 騰訊網

在中國人的傳統語境裡,張口就管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叫爸爸,多少會讓人背上點「六親不認+認賊作父+大逆不道」的嫌疑。

However,時代變了。如今,「叫爸爸」這種行為早就超脫出了親情的本意,成為了一種在全球年輕人中蔓延開來的流行文化現象。

在某音,打上「叫爸爸」標籤的視頻是一個有1.9億次播放量的大類。

從金主、甲方,到情侶、好哥們兒……沒有什麼是不能以「爸爸」相稱的。

一句「爸爸」,猶如一劑猛藥,能讓年輕人迅速敞開彼此的心扉,在社交場裡玩得風生水起。

雖然,用家庭稱謂來表達某種情緒是全球各種文化圈中的普遍現象,但幾乎再也沒有一種比「叫爸爸」來得更加複雜和微妙。

So,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種比母愛還要泛濫的「叫爸爸」亞文化,是如何興起的……

你的親爹不是你Daddy

把不相干的人「叫爸爸」的這種習慣,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還真不太好說,但從很多公開的歷史資料來看,它多多少少都和桃色故事有關。

並且,相當多的使用場景,都局限在兩性之間,那種對不可描述的事情的暗示性極強。比如:

在《金瓶梅》裡,潘金蓮向西門慶撒嬌時,就「作嬌泣聲說道:「我的達達(爸爸),你怎的這般大惡,險不喪了奴之性命。」

《金瓶梅插圖之傻幫閒趨奉鬧華筵》清代畫家(佚名) 圖:網絡

《聊齋志異》中邵九娘在聽到隔壁閨房密語「郎罷」(爸爸),當場就嫉妒得昏了過去。

但彼時的中國人還比較含蓄,而在英文中,爸爸就可以說喊得相當直接而露骨了。

根據相關記載,1621年,Daddy/Papa,這樣的一些字眼就開始被紅燈區女郎頻繁地用來稱呼她們的客人。

而到了到了1970年,Daddy一詞又被一些特別的男性友人們繼承和發展,用於形容那些身穿皮革露骨裝束、野性十足的男性,並為此發明出了一個特定稱謂:「皮革爸爸」。

接下來,從1990年代至21世紀的頭十多年中,隨著網絡文化的興起,管男性叫爸爸這種行為更是普遍地出現在各類「開車」式的暗示中。

為什麼會這樣?不少學者都孜孜不倦地想找出背後的動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

最有名的肯定就是弗洛伊德。

他提出了那個響徹千古的理論:「人類都迷戀父母」,特別是女性。在他看來女性總是出於迷戀等原因,而特別喜歡爸爸這個稱謂。

但事實是,科學界後來認為弗洛伊德的這個理論並無科學依據。

雖然,「爸爸」這個稱呼的確有「父親」的意思,但我們平時也會用這個詞來指代保護者、表現出色的人以及大權在握的人,而這正是妹子們表達這一名詞時的真正含義。

圖片截自:電影《廊橋遺夢》

比如,Reddit上就有網友評論說:「女生叫伴侶爸爸和親爹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她們只是想表達伴侶的男子氣概。」

男性喜歡讓女性叫爸爸,關鍵在於徵服欲和對倫理束縛的一種破壞。類似一種情侶間掌控者和臣服者的遊戲,進一步提升情趣。

但是,漸漸地,畫風卻被DDlg群體帶偏了。

所謂DDIg (Daddy Dom/little girl)只是個縮寫,代表「爸爸發號施令,小女孩絕對服從」

由此,在西方,Daddy還衍生出了SugarDaddy(金主爸爸)等多種不同的含義。

特別是SugarDaddy,用金錢來購買一個人的時間和性陪伴,幾乎被全球各國普遍認為是一個在違法的邊緣瘋狂試探的行為。

因此,在歐美國家,一個正經的成年女性,幾乎很少會在公共場合使用暗示意味滿滿的Daddy這個詞來介紹身邊的親族長輩,老老實實地用father或者dad絕對不會招來不必要的誤解。

不過這也引出了下面我們所要討論的另外一個日常用法。

各種職場爸爸們

正是因為前些年,「daddy」這個詞頻繁出現在各種社會新聞中,使得我們也開始用這個詞來稱呼老闆、上司或強大的人,無形中多了一種自降身段的自嘲意味。

現如今,「叫爸爸」早已成為一種全民狂歡:

從金主爸爸到甲方爸爸,各路爸爸遍地開花,而Jack Ma爸爸的存在無疑是爸爸界的頂流,表達了一種對成功人士的尊敬和仰望。

這種情境下的「爸爸」,幾乎擯棄了西方daddy的概念。

金主爸爸+顧客就是上帝=甲方爸爸

從傳統中國文化來解讀,爸爸起源早於父親,並非舶來詞。

《廣雅·釋親》有云:爸,父也。王念孫曰:爸者,父親之轉。且古漢語中「父」發ba音。

自儒學誕生後,輩分尊卑迅速成為現代之前,社會不得突破的法規。王天下為家天下,父親就成了家中皇帝,代表著控制、命令、獎罰權利與不可違背。

因此,若稱呼他人為父親或爸爸,就代表著給予對方無上尊重,而對於稱呼者,就成了屈尊,低人一等,俗稱被佔便宜。

「爸爸」兩個字,透露的是對父權威嚴的崇拜。給人一種既尊重你,又把你當親人的感覺。

Anyway,客戶爸爸/領導爸爸,都不是你的真爸爸,不會無條件愛你,也不會關心你一輩子,但有一種爸爸就可以。

男生之間的爸爸

那些表面上稱兄道弟的男人,其實背地裡都想做對方的爸爸。

但請你不要誤會,當代年輕人的這種「爸爸」發展到這裡,已經脫離了一切低級趣味。

能聽到室友心甘情願叫一聲爸爸比聽到校花的表白還要刺激。沒有長存的爸爸,也沒有永遠兒子,年輕男性之間更多時候是互當爸爸。

圖:畢導

甚至連現在的女孩也喜歡玩梗讓別人叫爸爸,畢竟沒有哪個女孩不想在遊戲裡打到對方叫爸爸求饒。

這似乎是對自己實力的認可,也是讓對方心服口也服的絕佳方式。

某種意義上來說,叫爸爸是一種尊稱,也是求人辦事的通行證,屬於不太亞的亞文化。

其實,對於男性來說,這一行為倒也到達不了道德層面。因為佔朋友的便宜,甚至是被朋友佔便宜,都會讓很多人覺得十分快樂。

而最近十多年來在年輕人中大火的郭德綱和于謙老師的相聲中,各種對「爸爸」的打趣段子,也無疑為年輕人提供了一種對「爸爸」本意的解構工具。

在佔便宜的背後,還有更高尚的原因吸引著當代年輕人成為爸爸。比方說,這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有被尊重到

成為別人的爸爸,能夠表現自己威嚴、成熟、負責等眾多優良品質,直接從口頭上實現了階級遷越,營造出一種與各位金主大佬平起平坐的社交幻象。

其次,被叫爸爸還能提升單身青年的桃花指數,會讓人不明就裡的人誤認為,不管是明裡還是暗裡,這個人都是一個技術型選手。

這同時也是一種對男子氣概的自我充值,不斷強化自己的自我認知。

當然啦,叫爸爸更是一種表露親密關係的最佳社交用語。畢竟,男生之間很少會有表達親暱之情的暗語。

所以,男生們想誇獎、對別人好時,就一定要找一個粗獷的藉口以掩飾直白的感情——成為別人的爸爸就很合適。可以說,「叫爸爸」讓一切付出和愛都有了輸出的理由。

比如,要想表達對好基友的由衷讚嘆之情時,你就可以說:

丹尼爾·L.埃弗裡特在《語言的誕生》中講到,語言是文化的產物,人類語言會隨著時間和文化的推移而變化,它結合了文化認同的形式和文化發展出的意義。

自20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父親」的文化角色隨著不斷變化的文化價值而改變,而作為語言核心的象徵符號。

「爸爸」這個稱謂,也從嚴格的家庭稱謂中逐漸異變,發展為今天年輕人爭相打趣逗樂的社交亞文化,一步步衝破文化和倫理的禁錮。

對於年輕人來說,彼此叫爸爸也許只是他們無意中衝破「道德枷鎖」的一種語言符號而已。

參考資料:

[1]為什麼有的男孩子喜歡叫爸爸?狼叔同志.2020.5.21.

[2]為什麼當代男生總喜歡互叫爸爸??畢導.2019.6.18.

[3]為什麼現在的人喜歡被叫爸爸?beebee公園.2020.5.23.

#今日份福利#

「叫爸爸」是時下一種有趣的套路遊戲,你有套路過別人或者被別人套路嗎?

歡迎在評論區激情討論,阿信將pick 2位讀者,隨機送出中信好書一本。

我們時刻都在使用語言

以至於很難意識到語言對我們有多重要

文學不僅是世界的鏡子

它塑造世界的力量勝過千軍萬馬

-End-

編輯:楚旂

2020.6.10

更多經典書單和深度好文

歡迎關注「中信出版集團」公眾號

「在看」,給阿信加雞腿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戴口罩?今天總算知道他們的小秘密了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我們看過去的老照片,正常情況下,很少看到大街上或者學校裡以及其他地方有很多年輕人喜歡戴口罩的。回去問問我們的爸爸媽媽也知道,他們年輕的時候是沒有戴口罩的習慣的。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就不一樣了,現在的年輕人不管去哪,不管做什麼,都很喜歡戴口罩。
  • 為什麼很多女生都喜歡叫男生「爸爸」?這些原因你要知道
    但是你走在大街小巷裡面,經常會發現一個女生叫自己的男朋友叫做爸爸。沒有談過戀愛的人,可能都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但是也有很多曾過戀愛的人和自己的情侶之間,自己的女朋友根本就沒有叫過自己爸爸。那麼就不懂得這到底是為什麼。其實一個女生喜歡叫自己的男朋友,叫爸爸,原因有很多。有些原因可能會讓人覺得深思。
  •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都不喜歡加班
    職場上,越來越多的創業型公司都要求員工加班實行996,揚言要模仿網際網路公司的狼性文化,但現狀卻事與願違,大部分企業員工,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加班,甚至很多找工作的人在面試的時候也會問面試官公司是否會加班——如果有,那我就不考慮。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加班了呢?是不求上進?還是想有自己的生活?
  • 「為什麼男朋友喜歡讓我叫他爸爸,聽了之後啥感覺?」神評太優秀
    「為什麼男朋友喜歡讓我叫他爸爸,聽了之後啥感覺?」神評太優秀以前那些調皮搗蛋的熊孩子們,都長大了,懂事了,知道感恩父母了。前段時間呀,父親節和母親節的感恩活動是一波接一波呀,很多人呀,在這些節日裡,服務爸爸媽媽,讓他們的父母呀,熱淚盈眶,他們的父母都覺得這兒子女兒沒有白養。要我說呀,這感恩父母呀,並不限於這麼兩個節日,只要我們有那份心,每時每刻都可以去感恩父母。就像這圖中的,這個行為我們每天都可以做呀,不過網友的評論也很有才哦,為溫馨的畫面增添了些許幽默感。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再按照「字輩」給孩子取名了?現實很無奈
    丈夫卻堅持:「這有什麼不好的,我們老李家都是這麼起名字的,我叫志成,我哥叫志興,我弟叫志國,這看著才像一家人。」妻子不滿:「這都什麼年代了,你家有皇位要繼承嗎?本來李姓取名字就難,我覺得這個不好聽,我要自己取!」
  •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更喜歡吃全麥麵包,不太喜歡全麥饅頭了?
    現在的人都比較關注養生的問題,不管年齡大小都特別注重食材的選擇,春末夏初又是減肥的最好時間,所以不管男女老少都特別喜歡吃粗糧。其實在生活中,人們吃饅頭和麵包都特別喜歡吃全麥饅頭或者是全麥麵包,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則更喜歡吃一些全麥麵包,那麼為什麼不喜歡吃全麥饅頭呢?
  •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網購手機?卻不在實體店購買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網購手機?實體店裡面可以講價而且還送好多東西,為啥不去呢?我是比較喜歡在網上選購手機的,至少有一點好處是線下實體店沒有的,那就是全程購買不會被銷售員所不厭其煩的推銷,而在網上購買基本上都會根據自己喜歡的設計,想要的配置以及對比好幾個手機廠商,對比好幾個手機款型去購買!也能看到這款手機的其他消費者購買的評價,對於這部手機也能夠有一個足夠的了解,所以在網上選購也比較便捷!
  •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喜歡回老家過年了?背後這3點原因很現實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喜歡回老家過年了?背後這3點原因很現實現在的年輕人,在外面工作久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害怕回家。而其實有時候不是不想回家,不是不想爸媽,只是,單純害怕過年。2、過年的年味被紅包衝淡了以前大家過年,常常是大家熱鬧地吃完飯後,一大群人在客廳看春晚聊天,爸爸則招呼著在隔壁鬧哄哄地打牌,滿屋子的歡聲笑語。
  • 為什麼現在的公司留不住年輕人?都怪年輕人自己?
    這段時間刷到好多關於「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頻繁跳槽?」「公司為什麼留不住現在的年輕人?」之類的話題和文章,其實本來我是不想說什麼的,但是由於今年的一些經歷,讓我不得不站出來為我們「年輕人」說兩句!先說說我上半年的經歷吧今年疫情稍微控制住後的四月,我從家裡出來,一直在找工作。
  • 現在的年輕人買東西為什麼都不喜歡還價了?
    這幾年大家的日子過的越來越好,基本都奔了小康。兜裡有錢了,出手也就大方了。我敢說,現在的年輕人買東西,沒幾個還會去還價的。小編我臉皮厚,買東西依然喜歡討價還價。一來是樂趣,二來確實可以省不少錢。當然,也不是買什麼都還價!比如:1.超市。超市是不能還價的,還價也是自討沒趣。2.專賣店。裡面東西都是明碼標價,除非他打折,不然不還價。但是在結帳的時候,有些可以把零頭抹掉。3.飯館。你去吃個11塊錢的蓋澆飯總不能跟老闆說十塊錢賣不賣。但是,如果同學聚餐,一頓吃了310,這個時候就可以問300行不行。
  • 現在的年輕人買東西為什麼不喜歡砍價了?電商成價格衡量標準!
    不管是什麼時代,年輕人一直都是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不過最近有生意人表示,年輕人買東西的時候似乎都不怎麼喜歡還價,說多少錢就多少錢,即便是還價,也只是一口價,如果一口價不滿意直接掉頭就走,那麼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喜歡砍價呢?我認為有以下這幾個原因。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家裡來客人?
    文/體制老司機 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可以不必高度依賴他人和環境,就可以過得很好 所以,在30多年前的社會裡,離婚,或者說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出軌,甚至是引以為傲遵循內心追求愛情,都是不被身邊小世界所容忍的。 一 為什麼人們要如此辛苦地被這種小世界的規則控制和左右呢?
  • 當代年輕人為什麼更喜歡養貓?
    天下網商記者 寧函夏狗為什麼輸了?狗不香了。年輕人的寵物指標,如今都給貓了。大城市房價高房租貴,養狗需要一個大房子,養貓一個房間足矣,居住空間的侷促,讓狗在貓狗大戰中,一開始就輸了。養貓就像和渣男談戀愛貓為什麼能贏得年輕人的芳心,有句話或許可以解釋:「養貓就像是和渣男談戀愛,死乞白賴求抱抱,結果對方一臉不耐煩地走開。而養狗的時候呢,覺得自己就是這個渣男。」這年頭,大家都不想當渣男,只想站在道德的制高點。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對婚姻都似乎很抗拒?
    目的也是希望年輕人早日結婚,降低中國的單身率,提高中國的結婚率。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結婚呢?其實主要原因也非常的簡單。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的話,生活壓力是非常大的。房價飛速的上漲,工資的力度根本比不上房價上漲的力度。很多的年輕人光是為了買房就已經殫精竭慮,實在是無力負擔更多的費用。結婚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房子的問題,然後就是孩子的問題。
  • 為什麼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戴口罩出門?你知道原因嗎?
    問題:為什麼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戴口罩出門?你知道原因嗎?現在並不是只有年輕人出門戴口罩,年齡大的出門也願意帶口罩,夏天的時候戴口罩,可以防曬,還有一些過敏體質,戴口罩預防陽光過敏,我身邊有好幾個這樣的人,我也算是其中一個,現在冬天,大部分人包括男的很多都會戴口罩,為了保暖,再有一個是冬天外出戴口罩防止感冒傳染確實是需要戴口罩的,比方說個人衛生啦,防止霧霾啦,有過敏源啦,個人感冒啦
  • 為什麼有些北方地區叫爸爸叫「噠」(音譯)?怎麼來的?
    近年來,人們慢慢時髦起來,學城裡人父親稱爸爸,父親的弟弟之稱似乎還是照舊。 離我們數十裡的黃河邊,他們的稱呼又是令人滑稽,把父輩中最小的稱碎爸,碎,就是小的意思;又有稱為:啾爸,啾,是末尾的意思。稱舅母為:鏡子。 總覺得,現在的叫法不如從前那麼親切厚道,最明顯的就是:爹和爸,舊時之稱,爹,意味著是最親最近,則爸爸是和父輩是本族的兄弟而已。
  • 現在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孩子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去生孩子。或者是二胎。要知道當年可是。千方百計的。逃離乘法,卻拼命的生孩子不要說計劃生育了,就是一個價,至少都有兩三個孩子。那會的人都擠破頭想要生孩子,而現在。政府鼓勵你12臺或者是乘孩子都不願意去為什麼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明顯,跟當時的具體社會環境有關。
  • 現在的年輕人 為什麼都不想上班了?
    過去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曾有無數人問我:「你為什麼要做這個採訪計劃?」每一次,我給出的答案都很簡單:「因為我就是一個不想上班,卻不知道不上班可以做什麼的人,我相信和我一樣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所以千萬不要混淆了「上班」和「工作」的概念,你可以不喜歡上班,但一定要熱愛工作。我提倡「只工作,不上班」,而不是在沒有想清楚自己究竟是「不想上班」還是「不想工作」的前提下,就盲目辭職。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想上班了?
  • 為什麼年輕人不喜歡喝茶?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不喜歡喝茶呢?古往今來大家都聽過茶道、茶藝這些詞,弄得神乎其神,把茶弄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弄一套茶具就叫茶文化了嗎?這樣只會讓更多的年輕人側目而視,總覺得茶葉很昂貴。再加上即便想喝茶,也會覺得一套功夫茶具流程弄下來特別的繁瑣費時。
  •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老年人卻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老年人卻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平安夜、聖誕節馬上就要來了,身邊的年輕人早已摩拳擦掌,約朋友、訂餐廳、定禮物、有對象的叫上對象過二人世界,沒對象的叫上一群朋友來個單身狂歡。近年來這些洋節在中國可謂是風靡一時,年輕人愛的不行,有些老年人卻嗤之以鼻,中國人的節日都過不完,為什麼外國節日這麼上心?為什麼中國年輕人這麼喜歡過洋節呢?中國傳統文化是長幼有序、長尊幼卑多年媳婦熬成婆,傳統節日講究一家人團聚,其中的規矩和氛圍就是晚輩對長輩的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