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葫蘆文創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24 新華網山東頻道

  刮皮、晾曬、挑選、構圖、雕刻、上色、鏤空、打磨……「東昌葫蘆雕刻」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已經十多年,葫蘆文化已深入人心。

  連日來,記者經過實地採訪,感受東昌葫蘆的魅力,探究聊城如何利用葫蘆這副「文化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東昌葫蘆雕刻,進博會上吸睛

  11月4日,第三屆進博會在上海隆重開幕,這是一次面向世界的全球貿易盛會,對東昌府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東昌府區旅遊發展中心得悉進博會召開的消息後,立即主動與主辦方聯繫,發動鼓勵優質旅遊商品經營業戶積極參會。除了東阿阿膠、陽平胡辣湯、東昌古錦,東昌葫蘆雕刻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樹峰帶去的葫蘆文創產品也受到參會者的廣泛關注。

  王樹峰說,他11月2日到達上海提前布展,前後共8天時間。因為是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參觀人數較往年有所減少,但價格、銷售都不錯,他接到一份1000多個雕刻葫蘆的訂單,來自上海一家養生公司,交易額近20萬元。

  王樹峰現場製作葫蘆的技藝讓眾多觀眾嘖嘖稱奇。一些商家更是把自己的LOGO、名片等刻在葫蘆上,作為贈品進行發放。茶具類的文創產品最受歡迎。

  本次進博會,王樹峰帶去1000多件作品,他跟更多人交流之後發現還有不小的差距,傳統的「工藝美術技術」需要進一步開發、利用,聊城的相關產業相對還比較弱。

  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王樹峰計劃在上海舉辦一個公園展覽,開春認領苗,秋天收葫蘆,通過種植、研學、培訓、製作的方式,讓當地的人們深度了解葫蘆文化。他告訴記者,通過此次進博會上東昌雕刻葫蘆的展示,對東昌府區推動非遺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意義。

  形成各自特色,沉澱葫蘆文化

  王樹峰家住東昌府區閆寺街道王香坊村,是東昌葫蘆雕刻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玉成的大徒弟。他在家鄉創辦了東昌葫蘆雕刻傳習所,7名徒弟發展得也很好。

  出生於1984年的王明雨來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祖籍山東臨清的他是一位高級設計師,其另一個身份是李玉成的收關弟子。這位「葫雕小師傅」在聊城有一家文創類公司,主要業務有工藝研發、葫蘆燈具、雕刻工藝、葫蘆種植等。他告訴記者,在2019年江北水城葫蘆文化藝術節上,他和金正動畫老總任家斌相識,之後免費入駐聊城文化創意產業園,獲得宣傳、資源、包裝、營銷等方面的全力助推,共同發展聊城文創產業。

  王明雨2014年開始接觸葫蘆雕刻,學習過程中將傳統工藝融入創新技藝,獨創研發了新型切雕工藝,大大提升了雕刻效率。任家斌說,當時,王明雨在光嶽樓附近租了一個小門臉,自己做葫蘆雕刻等,規模上不去,產品推廣也沒有什麼路子。經交流,他發覺王明雨無論從技能上還是思路上都有很大的潛力。在他的推薦下,王明雨拜在李玉成門下,圈內知名度迅速提高,網絡熱度直線上升,收入也比較可觀了。

  任家斌告訴記者,聊城文化創意產業園於2019年10月正式啟動。一年時間,園區建設完成大數據項目區、文創IP區、非遺傳承區、殘疾人文創就業創業區、新媒體自媒體孵化區、書畫藝術區、文化傳媒文化衍生品綜合區、文化培訓機構集合區等幾大業務平臺,目前入駐各類文化企業、機構、工作室36家。

  對於東昌葫蘆雕刻技藝這一「國寶」,東昌府區也是大力扶持,已建設了3處葫蘆博物館、5處葫蘆雕刻傳習所,擁有葫蘆雕刻傳承人32人。東昌府區區委書記榮紅智表示,為提高葫蘆產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生產、生活,東昌府區與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聯合成立了國家級非遺(葫蘆)數位化傳承聯合研究中心,讓非遺保護傳承與時代發展同行、與大眾生活同步。

  葫蘆掛滿院子,助力鄉村振興

  說起瓷器,大家就會想到景德鎮,而說起葫蘆,人們都首推東昌府。王樹峰說,「東昌葫蘆」的品牌已逐漸被人所熟知。

  一開始,家人並不支持王樹峰從事葫蘆雕刻這門技藝。如今,全家人都跟隨他從事這項產業。王樹峰說,在他的帶動下,附近村民嘗到葫蘆種植的甜頭,因為一畝(1畝=666.66平方米)地葫蘆的收入相當於20畝玉米的收入。

  王樹峰打算在古城區建設一座展覽館,並成立工作室,用於展示葫蘆文創作品,明年在村裡種植各式各樣的葫蘆,引導村民形成「一戶一特色」,做成一個觀光帶,讓參觀者深度體驗葫蘆種植的快樂。

  對此,任家斌也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為探索文創發展的新路徑,特別是和科技創新的融合,他們策劃打造了運河葫蘆風情文創小鎮。該項目位於東昌府區梁水鎮,2018年6月啟動,一期已開始的項目佔地面積636畝,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葫蘆風情種植園、葫蘆文化體驗園、福祿演藝劇場、寶葫蘆開發空間、葫蘆工藝互動街巷、葫蘆風情社區等十餘項。

  目前,東昌府區葫蘆種植戶、經營戶達到3600餘戶,種植面積達到1.3萬畝,銷售額約佔全國銷售份額的70%,年綜合效益達到10億元,「買天下葫蘆、賣天下葫蘆」的集散效應正在顯現。(全媒體記者 張目倫)

相關焦點

  • 小葫蘆 大創意——我市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見聞
    在這裡,當地政府攜手山東金正動畫股份有限公司,傾力打造運河葫蘆風情文創小鎮,讓原本一個只能賣一兩元的葫蘆,搖身一變,成為百元「金葫蘆」,重新煥發了生機。這是我市積極推動文旅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的生動縮影。鄉村不僅是都市人寄託鄉愁的歸處,亦是文旅產業振興的另一個戰場。
  • 發展鄉村旅遊,務以「文創」賦能——「鄉村振興」再思考
    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舉措,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未來我們國家整體發展的一大「風口」。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多次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因此圍繞鄉村各項工作精準有效開展決策,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 鄉村文創助力鄉村振興:8大商業模式,5大開發層次
    鄉村文創:有人說它是鄉村文化生活創意,也有人說它是鄉村創客、是鄉村創新、抑或是鄉村創業,說法雖不同,卻有相同的共性。基於文旅行業及鄉村振興視角,本文認為,鄉村文創的本質是基於對文化、對內容、對人、對於鄉村軟體的關注,並為之賦形,探索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
  • 推動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
    原標題:推動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 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城鎮和鄉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城鎮的發展離不開鄉村繁榮的支撐,鄉村的振興也離不開城鎮的有力輻射和帶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的要求,正意在於此。
  • 杭州民宿「點亮」美麗鄉村 全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這是眼下杭州鄉村民宿經濟興盛的一個縮影。得天獨厚的鄉村資源、秀美優良的生態環境、完善的綠道網絡以及一大波政策紅利,推動杭州鄉村旅遊進入快車道,催生了民宿產業的興起和高速發展。一系列鄉村精品民宿在杭州山水間「百花齊放」,「大珠小珠落玉盤」,成為杭州鄉村旅遊中的一抹亮色,激活了鄉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 關於東昌府區鄉村文化旅遊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依照規劃布局,逐步開發建設鄉村旅遊重點項目,如運河葫蘆風情文創小鎮項目、澄漿玉郭莊田園綜合體文創基地項目、堂邑葫蘆小鎮項目、繁森幹部學院建設項目、沙鎮黃西農產品深加工項目等,為文化旅遊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逐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近幾年鄉村振興加快實施。
  • 集美區大力推動鄉村圖書館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
    一個圖書館改變一個村莊集美區大力推動鄉村圖書館建設,發揮公共文化機構輻射作用,助力鄉村振興這些由民房改造而成的公益圖書館,是集美區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堅持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集美區以鄉村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以精神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起點,大力推動鄉村圖書館建設,發揮公共文化機構輻射作用。
  • 五大振興推動美麗鄉村發展
    聚力組織振興,推動美麗鄉村優先發展堅持把發展農業放在首位,全面落實「四個優先」要求,確保鄉村振興幹出實效、走在前頭。一是三級書記帶頭抓。聚力產業振興,推動美麗鄉村高質量發展圍繞全省「10+3」和全市「6+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統攬,助推白酒、豆製品、竹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一是推進基地「園區化」。
  • 充分認識「鄉村旅遊重點村」助力鄉村振興的意義
    將「鄉村旅遊重點村」建設列入產業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既是對前期鄉村旅遊發展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的肯定,也是對未來鄉村旅遊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出的新要求。《草案》對鄉村振興中如何發展文化和旅遊業等作出了明確規定,提出國家支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科技園區、農村創業園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鄉村旅遊重點村等的建設;各級政府應當支持特色農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鄉村產業的發展。這是我國首次將鄉村旅遊發展和鄉村旅遊重點村建設列入法律條文,以法律形式確立鄉村旅遊開發和鄉村旅遊重點村建設在鄉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
  • 助力鄉村振興從種好「三朵花」開始 浙傳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近日,浙江傳媒學院黨委書記楊立平在與淳安縣大墅鎮黨委書記牟劍暢談合作時提出助力鄉村振興的「三朵花」舉措。這是浙傳與浙江省內部分鄉鎮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專業與人才優勢,通過政產學研合作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重要體現。
  • 激活鄉村「沉睡」資產,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延平範本」
    東南網訊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的大工程,不僅要推動鄉村物質文明的深化發展,更要推動鄉村精神文明的高度繁榮。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振興。
  • 濱海縣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紅勝火草莓園負責人陳乃久說,草莓園的興盛發展,也讓鄉村旅遊變得火熱,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近年來,濱海縣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優越的生態環境,鮮明的特色產業和濃鬱的鄉村風情,不斷加快「農業+旅遊業」融合步伐,推動鄉村旅遊發展,讓遊客深入田間地頭享受田園樂趣,感受清新淳樸的美麗鄉村。
  • 食葉草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象徵著鄉村振興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發展日程,是政治格局和經濟格局歷史性的創新規劃,是城鄉一體化經濟向符合國情的基礎經濟發展轉型,是國家「十四五」規劃啟航的嶄新徵程。新時代的時機到了,更適應鄉村振興的惠民、利民政策將送到人民當中。
  • 「紅馬甲」助力山東臨邑鄉村旅遊振興
    原標題:「紅馬甲」助力山東臨邑鄉村旅遊振興   隨著鄉村振興
  • 以精品民宿發展為引擎 高質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11月25日,延慶區召開精品民宿發展座談會,聽取延慶民宿產業發展情況及2020年北京市首屆鄉村民宿大會暨第四屆北方民宿大會籌備情況的匯報,並與多家民宿代表開展座談交流。區領導穆鵬、于波、黃克瀛、丁章春、任江浩出席。
  • 雙誼鎮:特色鄉村遊景助力鄉村振興
    雙誼鎮:特色鄉村遊景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10-22 11:29 四川新聞網宜賓10月22日訊(陳建 趙晨希)風景如何變錢景?
  • 呼圖壁縣打造新疆鄉村葫蘆文化第一村
    「幸福村適合種植葫蘆,今年我們調整全村種植產業,種植了1200畝葫蘆,準備打造新疆鄉村葫蘆文化第一村。」4月22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委組織部老乾局黨校駐五工臺鎮幸福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鄭睿提起今年的發展規劃如數家珍。
  • 山東舉行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新聞發布會
    實施「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工程,培育形成一批木版年畫、剪紙、草柳編製作等專業鄉鎮、專業村,吸納省定貧困村就業人口17.6萬人,帶動23萬人就業。青州市以農民畫為切入點,推動農民畫向產業化發展延伸,目前,青州市農民畫從業人員達3萬餘人,經濟效益達2.5億元,增加了農民收入,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
  • 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薯長在哪裡?紅薯怎麼挖?怎樣的紅薯才好吃?」三興鎮恆暉大農業的紅薯地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提問聲。
  • 濟寧鄒城市香城鎮:「葡萄+」產業融合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0日訊在產業振興的引領下,濟寧鄒城市香城鎮黨委政府著力打造產業融合發展先行,以市場導向為引領,提升產業附加值,不斷延伸「葡萄+」產業鏈條,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葡萄+」智慧農業依託北齊村現代農業科技園,將葡萄產業發展與發展高端智慧農業相結合,積極發展推廣精細化、高效化、綠色化種植和「合作社+農戶」的種植管理模式,合作社統一提供葡萄苗種、生產物資,統一培訓,各個生產環節嚴格執行標準化種植要求。現代農業園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充分激發農民內生動力,廣大村民切實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