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由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指導,貴州省遵義市酒業協會、仁懷市酒業協會主辦,金醬酒業、無憂酒業協辦,新食品雜誌社、曹實會展承辦的「中國標準世界價值·世界烈酒頭牌產區論壇暨遵義雙十名酒推介大會」在成都城市名人大酒店開幕。當日,近500名行業知名人士齊聚於此,一同感受遵義的味道,發出與聆聽遵義產區的聲音,展現和欣賞遵義產區的姿態。
讓世界感受遵義的味道
遵義市位於神奇的北緯27度。遵義不止有「一棟房」,還有「一瓶酒」、「一種酒」、「一個產區」。一瓶酒,叫茅臺酒。一種酒,叫烈性酒,又叫白酒。論香型,有醬香、有董香,還有黔派濃香。一個產區,是排名「世界十大烈酒產區」首位的「遵義產區」。
遵義產區現今什麼樣?在這次推介大會上,有完整、官方的論述:2017年,遵義市實現白酒產量42.7萬千升,實現產值688.5億元。從釀酒生態看,茅臺鎮是地球生態演繹的天然釀場,赤水河谷是中國白酒波爾多。從質量管理及標準水平看,茅臺酒多次榮獲全國質量獎、省長質量獎等,其質量管理及標準水平居於世界前列,是行業標杆。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看,2006年,「茅臺酒釀製技藝」入選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類別為傳統技藝。醬香酒釀製技藝、茅臺鎮重陽祭水習俗、茅臺鎮的傳說等,先後列入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釀酒歷史看,源於商周,始於秦漢,熟於唐宋,精於明清,興於近代,盛於當代。從釀酒文化看,遵義是茅臺的故鄉、中國醬香酒發祥地和核心產區。
2017 年11 月,貴州遵義被授予「世界十大烈酒產區」的稱號。同年,首屆遵義十大名酒、首屆中國酒都十大質量獎橫空出世。換言之,在「好山好水釀好酒」的貴州,除了茅臺酒,還有遵義十大名酒、中國酒都十大質量獎產品。
讓世界聆聽遵義產區的聲音
在推介大會上,遵義市(仁懷市)酒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呂玉華公開表示,這次活動的一個重要宗旨,那就是發出遵義產區的聲音,表明遵義產區的姿態:「遵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產區打造和產業品牌建設,我們將以更開闊的視野和胸懷,『容天下人,賣天下酒。』我們將更加同心戮力,抱團發展,鞏固和提升世界十大烈酒——遵義產區。」
而在被譽為遵義酒業總營銷師的呂玉華帶領下,遵義市酒企還集體坦言心聲:「我們希望,行業協同,打造產區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做好遵義白酒的守護者和傳承者!我們倡議,設立遵義白酒產業研究院,並抓緊探索建立醬香型白酒產區分級制度;我們建議,推動產區間的實質性合作,從酒文化挖掘運用、技藝傳承保護、標準制定、智慧財產權保護,特別是產區分級方面,邁出關鍵的一步!我們承諾,遵守「不詆毀、不同質、不排他」準則,做到不見利忘義、不制假售假,自覺抵制行業不正當競爭共同維護世界十大烈酒——遵義產區白酒的整體形象。」
而作為大會重要環節之一,20位醬香酒企、專家還在遵義市工業和能源委員會主任徐江及貴州無憂酒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鄔家高帶領現場進行宣誓,並承諾要「恪守茅臺鎮醬香酒傳統、敬畏自然、感恩天地,進一步堅定信仰、傳承古法、守護工匠精神,堅決執行醬香酒標準體系,尊師重教,崇本守道,自覺接受行業協會和專家組的監督,為傳承、創造、分享中國醬香酒美好價值而奮鬥。」
展現遵義產區的姿態
作為世界十大烈酒產區之一,遵義產區始終歡迎本地企業走出去、外地企業請進來,願意與其他力量共同推進中國酒業邁向更好的未來,如此次會議不但有本地領軍企業家登臺演講,也有諸多貴州省外行業協會單位親臨,還有智業機構專家分析行業未來,品酒大師講授品鑑醬香知識,讓參與者感受一場與眾不同的盛宴,也展現出了遵義產區開放、包容的姿態。
在現場,北京正一堂營銷諮詢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邵伶俐提出了醬酒發展將成為中國酒業頭部賽道、遵義產區是世界產區酒的頭部產區、遵義產區酒企營銷迎來搶跑發展新換擋三大觀點引發了參會者的深度思考,而搶需求、搶市場、搶落地三大方法論讓人受益匪淺。
金醬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貴州省白酒評酒委員、醬香酒釀酒大師汪洪彬「茅臺鎮三個字就是醬香型酒的產區價值所在」的觀點更是讓現場的遵義酒業人士群雄振奮,對於遵義產區就是白酒產區的發展核心與龍頭這一觀點更有底氣、更有信心,而她呼籲遵義產區白酒企業和釀酒人一定要攜手,不詆毀,不排他的行為準則,有序的競爭,同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維護世界烈酒頭牌產區的你形象,用品質、品牌、服務等實力去贏得發展的聲音也得到眾人的支持。
此外,湖北省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秘書長顧虎「期待醬香型爆發性的消費」、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秘書長、中國酒業論壇創始人趙禹「醬酒領域兩個典型特徵」等觀點也得到參會者的廣泛認可,也讓行業對於醬香、對於遵義產區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知。
而茅臺集團專家、中國首席品酒師、高級勾兌師、高級工程師彭茵和中國食品協會高新技術培訓中心副主任、酒類培訓專家組副組長陳興希的專業講解則讓參會者對於醬香酒品鑑知識有了系統全面的了解。
轉自: 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