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4月17日消息(記者楊靜)「輕症早期給予中藥幹預,阻止病情的發展。在重症方面出現高熱不退的情況,胸悶氣喘,有的還會出現胃腸道症狀,都是中西醫結合治療。」
在今天(17日)舉行的上海舉行市新冠肺炎中西醫結合救治新聞通氣會,上海市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石克華向記者了兩名中西醫成功救治的病人:
「我這裡介紹一下,有兩位患者病情非常嚴重,辨證施治,與西醫治療一路相伴而行。這兩名患者都獲得很好的療效,出院了。還有一位老先生用ECOM,有五六天大便不通,情況危急。中醫專家就給他用了中藥治療。中醫團隊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整處方。而且患者狀態越來越好,順利ECOM脫機,恢復好之後順利出院。第二個病人是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有75%肺纖維化,氣胸,ECOM用了很長時間。中醫用了化纖維化的方子,最終,病人的呼吸功能在恢復,對呼吸機的依賴也在逐漸減退。在危重症的階段,西醫先救治回來,中醫再逐步恢復器官功能。」
截至4月16日,上海共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628例,按境內和境外輸入分類:境內病例339例,313例接受中醫藥治療,佔比92.33%;境外輸入289例,210例接受中醫藥治療。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呼吸科主任張煒透露,上海專家組查房,是融洽的團體。中醫在救治新冠肺炎病人中有很多閃光點。中西醫協同,就像少林和太極,都是中華武術,一個西醫治療效果迅猛,一個中醫調理源遠流長的方法,甚至重症病人也可以發揮作用。有些是中醫更加擅長的領域就及時討論,再進行中醫查房。
針對目前輸入性病人治療方案,張煒表示,在把病人救治回來,穩住之後,中醫進行幹預,逐漸恢復臟器功能,中醫發揮了很多作用:
「輸入性病例大概分為三類。第一個是留學生,他們幾乎都用中藥。有一個患者入院後,幾個同學吃了中藥很快出院了,但他核酸依然陽性,很著急,主動要求喝中藥,可見留學生對中醫也能接受;第二個是在國外住了很久的華人,有一位華人當時高熱,他喝了中藥以後沒有轉到重症,控制得很好。還有純外籍的外國人,中西醫聯合治療,有患者在轉到重症以前扭轉了情況。」
中醫藥對兒童患者救治具有獨特優勢,對於兒童新冠肺炎的治療,中醫也參與了很多。輕型、普通型兒童患者運用中藥調理,臨床顯示有較好效果。上海共收治兒童確診病例49名,有25例患兒在救治中使用了中藥,其中2例患兒使用純中醫治療。張煒表示,小朋友輕症比較多,用一些中醫中藥,西醫用一些對症的方法,兒童呼吸道中醫幹預比較多一些。兒童變化比較快,中醫稍微驅邪可以讓身體自己的生機恢復,不會輕易往重症方面走。這也是兒童得益於中醫中藥的原因。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急診科主任毛恩強認為,整個專家組採用中西醫協同的方式,兩種理論體系結合在一起,沒有任何人排斥對方,都在幹同樣的事。毛恩強說:
「中醫和西醫各有千秋,兩者的理論體系都可以互相借鑑。兩種理論綜合在一起,對同一種疾病進行處理,最終達到好的效果。對於危重症的治療和救治,中醫的理論和方法,完全可以借鑑。」
毛恩強補充道,其實我的祖師爺、師傅在治療中就應用了中醫藥,「肺由大腸相表裡」,新冠病毒導致患者腸道損傷。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認為,上海救治過程中完全實現中西醫並重,西醫查房完中醫查房,工作機制亦是中西醫並重,中西醫糅合,實現很好療效。
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張懷瓊表示,中西醫一起救治總的目標是為了病人好。上海集中全市中醫力量參與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救治工作,在新冠肺炎的治療中,中西醫還將繼續合作。張懷瓊還透露,目前東南亞國家對傳統醫藥也很有興趣,通過既往原有合作,也採納辯證施治救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