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0月24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報導,紐西蘭天氣一點轉暖,又迎來了戶外運動的黃金時間。
在許多戶外涉水活動當中,去海邊捉螃蟹是很多華人都很喜歡的一個項目之一。夏季是捉蟹的黃金季節,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幾乎每年都會有人因為不了解水上活動的安全要素而命喪大海。日前,紐西蘭海岸警衛隊和水域安全局的兩名華人教官藍一倫和Allan和天維網的女主播一起,在奧克蘭北部著名的捉蟹聖地Waipu海灘為大家進行實地講解。
抓螃蟹,哪些裝備不可或缺?
Waipu的螃蟹多以沙蟹為主,青色的蟹殼上大多有一個「笑臉」在上面。與巖蟹相比,沙蟹的肉相對更多一點(但其實螃蟹這種東西本來也沒多少肉)。水域安全局的Allan Chow告訴記者,下海捉蟹,四樣裝備必不可少:救生衣、螃蟹籠、浮標以及墜子。如果水性不好,還要備一根安全繩。
(紐西蘭天維網)
捉螃蟹要儘量避免獨自出行,和三兩個同伴一起是較好的選擇。下海前將墜子置於螃蟹籠內(防止海浪將螃蟹籠衝走),浮標固定在螃蟹籠上,誘餌最好去專門的漁具商店買,比較腥臭的魚是不錯的選擇。
什麼時間抓螃蟹最合適?
Alan告訴記者,最適合捉蟹的天氣是溫度較高、天氣晴朗並且潮汐落差較大的時候,水溫適宜螃蟹的活動才更多。而下螃蟹籠最好的時機是當日潮汐最高點前後,將螃蟹籠下到齊腰深左右的地方。這樣做的好處是,潮汐最高點時海水距離海岸最近,螃蟹的活動範圍距離岸邊也是最近的。在高潮點時下籠子,等退潮時取籠子就非常安全、方便。
關於潮汐和天氣,記者建議華人朋友下載MetService的兩個APP。可以方便地查詢到相關信息。
下籠後大約20分鐘左右就可以收籠了,收籠要迅速,不能拖沓。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每人最多只能同時帶3個螃蟹籠下海,並且每人的捕撈上限是50隻螃蟹。如果捉的螃蟹個頭太小,還請放它們一條生路。
安全第一:螃蟹灘每年都有人殞命,熟悉洋流很重要!
每年夏天,會有不少遊客海邊失蹤、甚至殞命的消息,這種事故似乎從來沒停止過。海岸警衛隊的藍一倫教官告訴記者,近海事故致死率非常高的原因之一是離岸流。
據統計,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離岸流最多的國家之一,雪梨和墨爾本等地的多處海濱浴場都有沙洲-海溝地貌,因此多有離岸流導致的溺水事件發生。紐西蘭的海岸地貌與之相似,因此也是高發國家。
到底什麼是離岸流?
離岸流是近海水下沙丘出現破口,導致海水出現「漏鬥效應」而形成的。簡單點說人話就是:海浪都是把海水往岸上推,而離岸流則是把近海地區的海水吸向深水區。
在海裡的人一旦遭遇離岸流,就好比上了一臺水中「跑步機」,無論你多麼努力地往岸邊遊,都沒辦法前進,最後很可能導致精疲力竭而發生溺水事故。
如何鑑別離岸流?
注意看下圖中的浪。處於同一個波位的海浪中間出現了一個破口,這個時候你就要注意了。
(紐西蘭天維網)
這張圖呈現的則是更為極端的情況:多個離岸流同時發生。
藍一倫教官表示,如果一旦發現自己深陷離岸流,一定不要緊張。垂直遊回岸邊不是正確的選擇,因為離岸流只會讓你白費力。正確的方法是水平於海岸方向,垂直於離岸流快速逃離暗流區域,然後再遊回岸邊。
藍一倫教官對記者表示,總體上看,華人對水上運動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並沒有太多的重視,這是許多事故發生的原因。
「紐西蘭是一個典型的海洋國家,這與在中國的情況有很大不同。也正因如此,華人朋友才應該更多地關注這個問題。」藍教官說。「有一天晚上我下班,發現海岸的礁石上有兩個年輕留學生在釣魚,當時我阻止了他們。海岸邊的礁石非常溼滑,晚上又沒有什麼能見度,一旦出了事,後悔莫及。」
針對華人普遍缺乏水上運動常識的現狀,水域安全局與海岸警衛隊決定在本月末針對華人朋友安排一次免費的親子水上活動。除了為大家講解各種水上運動的安全常識之外,他們也為參加活動的華人朋友準備了stand up paddle等水上娛樂設施。活動當天還有專業華人教官進行技術指導,在完成安全課程培訓後,參與者還將獲得由水域安全局頒發的相關資質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