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到附近的一家小超市買菜。剛出門,突然聽到一個女孩衝著電話手錶大聲嚷嚷:「媽媽,你能別讓奶奶跟來嗎?好煩啊!」
莫名地,心不由一顫。因為這嚷嚷的孩子,看上去跟我女兒年紀差不多,像是上小學三四年級的樣子。女孩和她的朋友一起,沒有大人陪伴。
自然而然地,我想到了我的女兒。想到她之前對我的抱怨:媽媽,奶奶老是不讓我一個人出去玩!就算我去小區裡的遊樂場玩,她都要跟著!
我當然理解孩子奶奶為什麼要跟著:因為怕孩子再丟呀。
有天我剛下班,剛走到小區門口,婆婆給我打電話,說孩子不見了。說大寶自己先出來玩,本來約好就在小區廣場玩的,等婆婆把小寶的飯餵好再出來,卻沒有看到大寶。當然著急啊。婆婆說可能我女兒去了附近一個玩具店買什麼玩具去了。
我讓婆婆在廣場守著,然後馬上去那家玩具店。火急火燎過去,趕得我真是心都疼了,到了後老闆說沒見過我女兒。回來的路上,我突然想到,該不是回家了?看時間,這個點老公應該回家了。於是我打電話給老公,一開口我就問,大寶在家嗎?還好在。老母親那顆懸著的心才又落回肚子裡。
可能有些家長會有點傷心,養得好好的孩子,怎麼突然這麼討厭起自己來了?也不聽話老頂嘴。其實呀,9歲的孩子已進入了他們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叫學齡叛逆期。
這個時期孩子要上小學,在學校裡是獨立的個體,會理所當然覺得很多事情可以自己來完成,不願再受家長束縛。具體可能有以下表現—
1. 急切想通過自己做一些事情,獲得小夥伴們的認可。
2. 不願意讓家長拉手,不喜歡父母叫自己「寶貝」或小名了,要求叫全名,衣服紐扣要自己扣,鞋帶要自己系,具有初步的自主意識,什麼事情喜歡親力親為,不喜歡別人幫助完成。
3. 這個時候的孩子心理特別需要尊重,渴望公平,不喜歡「大人能做的事我卻不能幹」,不喜歡被指揮,被使喚。
1. 孩子需要自由,那我們就應該適當給孩子一些自由。如果過分壓制,孩子心情壓抑,不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人格形成發展會受阻受挫。
就孩子想自己出去玩這點事,可以跟孩子立好規矩:比如不能出小區,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自己玩半個小時就回家等等。最好,是給孩子配個通訊工具,有事好聯繫。
2. 發掘孩子的潛能,認真培養一項優點或特長。9歲的孩子急於想找到自己的價值,贏得朋友們的喜愛和尊重。如果有一項特長或優勢,可以為他們加分不少,增強自信。
3. 家長要勇於認錯,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批評與建議。有時我們家長應該適當傾聽一下孩子的批評與建議,必須要態度坦誠,勇於認錯和反省,平等地和孩子交流。
4.要給孩子正面樹立「好孩子」的評價標準。9歲是孩子心理成長和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認真了解孩子的心事,及時與孩子溝通。
5. TA長大了,但還是需要你的愛,寬容,和擁抱。
雖然我們也許有點不情願,但孩子們總會長大。如果9歲的孩子和家長起衝突唱反調,並不是不尊重或不愛家長了,他們不過是用一種極端的方式來喚起我們的注意:嘿,我長大了,(請)別再把我當小寶寶了!
你家孩子9歲了嗎?遇到孩子叛逆你是如何處理的?歡迎留言。也許你的建議,就幫到下一個看到的人哦。
▶️我是@瑪麗來啦,一名英語專八的外貿人+二胎媽,喜歡閱讀和思考。 歡迎關注我。分享育兒心得,關注自我成長。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