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的父親非常喜歡彈琴,他經常在家中彈琴,可能是父親遺傳的作用,也可能是潛移默化的作用,蔡文姬小小年紀就被薰陶的在琴藝上非常有天賦。有一次蔡文姬的父親蔡邕在大廳中彈琴,蔡文姬路過的時候,忽然父親的琴弦斷了,蔡文姬立刻說到:「父親是第一根琴弦斷了嗎?」蔡文姬的父親非常驚訝,但還是認為女兒只是誤打誤撞正好猜對了,然後他故意彈斷了第四根琴弦,詢問蔡文姬是哪一根琴弦斷了?蔡文姬依然答對了,父親不得不承認蔡文姬在音樂上天分比較高。此後,開始用心指導蔡文姬彈琴。
蔡文姬在父親的指導下,琴藝進步得非常快,小小年紀已經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不僅在琴藝上如此,在其他方面蔡文姬也是非常優秀,她聰明伶俐,辦事情非常得體,因此父親外出也喜歡帶著蔡文姬,因為父親從事文職且是有名的文學家,蔡文姬小小年紀也得到了「才女」的稱號。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有一次帶著蔡文姬去鄉下拜訪一位隱居的文學大家,他們途徑一家農戶的時候,看到裡面冒出來的嫋嫋炊煙,父親蔡邕在農戶外面站了一會忽然說:「這家人燒的是上好的梧桐木,梧桐木是製作木琴上好的材質,可惜了!」蔡文姬於是跟父親蔡邕一起去農戶家中買來了這截樹木,回到家中去掉樹木外面的焦皮,將這截梧桐木製成了一把琴。因為琴的末尾有一小截被燒焦的痕跡,於是取名為「焦尾琴」,因琴聲幽鳴,後來被蔡文姬運用的爐火純青,後世人將這把琴列為四大名琴之一。
蔡文姬生於亂世,東漢末年,戰爭連綿不斷。蔡文姬的父親蔡邕跟曹操交好,也為曹操辦事,蔡文姬的父親還在世的時候,蔡文姬過了一段相對安生的生活,因為父親是著名的文學家,而且畢生的願望就是編著漢史,也留下了幾千稿文學作品。但是蔡文姬的父親蔡邕走後,蔡文姬的生活開始變得顛沛流離,因為失去了家主,蔡文姬小小年紀就受到了冷眼和奴僕的欺壓,加之戰爭期間,更是受了很多罪。
蔡文姬最後流落到匈奴的地界,因為生得貌美,被匈奴的左賢王看上了,雖然蔡文姬不希望嫁給匈奴人,但是在亂世,一個女人又有什麼地位和權力說不呢?最後蔡文姬還是屈服給了命運,蔡文姬在嫁給左賢王之後,因為自身的才能加上美貌贏得了左賢王的喜愛,在匈奴的也很受歡迎,還為匈奴左賢王誕下了兩個孩子。蔡文姬在匈奴生活了十幾年。
匈奴有一位單于受命拜訪曹操,他們在談話中偶然提到蔡文姬,曹操立馬想起來這位是友人蔡邕留下的女兒,曹操心裡有了計較,覺得友人的女兒流落到匈奴不太好,準備把蔡文姬接回來。最後曹操帶了很多禮物去拜訪匈奴的左賢王,向他說明來意,想要把友人的女兒接回家,周旋許久,左賢王終於同意了。蔡文姬在聽說了自己可以歸還家鄉的時候,非常激動,但是一想到自己還有兩個兒女,也很是惆悵,兒女肯定不能帶回去,匈奴人也不會同意,但是離開自己的兒女,蔡文姬也是很心痛的。加之蔡文姬的兒女也在身邊苦苦哀求母親不要離開,蔡文姬陷入了兩難的選擇。
最後曹操派來勸服蔡文姬回到家鄉的使者說話了,使者告訴蔡文姬:「你的父親一生的心願就是修完漢史,可是漢史沒修完,他老人家就去世了,現在他老人家的手稿都在您這裡,您想要幫助父親完成心願嗎?」蔡文姬聽到父親的心願動了惻隱之心,她想到了父親臨終前的心願,想到了自己這些年的顛沛流離,最後還是決定要回到大漢。蔡文姬安排好了兒女,收拾好自己的文稿,最終踏上了歸漢的旅程。在途中,蔡文姬想到了自己的兒女,想到了自己這些年在匈奴的見聞,一時悲從中來,在路途中結合西域的特色創作了著名的「胡笳十三拍」,這首曲子難度非常高,創作難度也很大,非常出名。蔡文姬歸漢後編著了父親遺留下來的漢史,「文姬歸漢」在當時影響非常大。